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 > 正文
 

(对话)仍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08:43 新京报

  本期话题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

  本期嘉宾

  张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管清友: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博士生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生(经济聊斋成员)

  管清友:中国当前实施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对汇率的波动幅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制。与此同时,中国存在持续的双顺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持续顺差的必然结果,就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高居不下。由于中国当前实施的是银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那么这些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都会集中在央行手中,这难免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央行虽然对此进行了冲销,但是由于冲销成本很高,而且冲销行为是难以在长期内持续下去的,这就造成央行不可能对所有的外汇储备增加进行冲销。在当前央行的基础货币供应中,外汇占款占据着很大比重。换句话说,虽然中国实施了资本项目管制,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上依然受制于外部客观因素。在当前的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状况之下,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是中国面临的客观事实。

  张明:清友主要是从货币供应量来谈这个问题的。我再从利率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中国当前并未完全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基准利率的制订依然是由央行负责;第二,虽然中国的资本项目仍未开放,但是国外投机资金依然可以从贸易和投资渠道流入中国套利,因此如果中国国内的利率和美元利率相差过大,就会造成国内短期性资本的大进大出,从而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和宏观稳定造成负面冲击。从这两个层面来讲,中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余地方面的确受到了制约,因此当前惟一有效的宏观政策手段可能还是财政政策。

  张斌:货币当局的核心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如果物价没有压力,利率也就没有动的理由。从目前情况来看,总需求增长速度和它相对应的物价上升压力都保持在理想范围之内,所以,至少目前调整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中国还将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一方面,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依然较快,房地产投资增长刚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粗放的生产方式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轻易地将货币政策的方向从稳健改为积极,这可能在市场上造成混乱,甚至会使前一段宏观调控的成果毁于一旦。另一方面,由于出现了经济增速趋缓的一系列迹象,而且CPI不到2%,进一步紧缩货币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可能有害。

  由于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当局在维护基础货币稳定增长方面面临一些操作性困难。但是,由于具有市场和行政双重手段,中国货币政策当局在维护物价稳定方面能力很强。

  张明:最后让我来总结一下本次讨论达成的几项共识。第一,尽管中国经济在2005年上半年依然高速增长,但是各方面指标均表明,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进入一个下降周期,我们需要警惕通货紧缩的威胁。第二,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的降温成效,而且具有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功用。宏观调控仍将持续,但是应该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第三,中国在财政政策方面使用不足,由于财政政策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方面独善胜场,而且更加灵活,因此可以考虑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后,中国在货币政策方面还缺乏自主性,而且当前货币政策并没有调整的必要,可以预计仍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