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喜中三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08:25 中国质量报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进出口保持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现顺差增加状态。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进出口“顺差常态化”表明,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同时,有关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出口依赖和国内市场开拓三大问题值得深思。

  2004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进出口出现首度顺差时,大多数观察者认为这只是短暂现象。但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累计进口整车同比下降44.19%,累计整车进口金额
下降42.25%,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累计进口金额下降17.72%,其他汽车相关产品累计进口金额下降23.69%。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品前4个月累计整车出口10.10万辆,同比增长高达近4.1倍,出口创汇3.6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7倍,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累计出口24.45亿美元,增长65.29%。

  交通运输业分析师林源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是轿车。而且这主要指的是中国民族的或本土的汽车业。不仅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北美和欧洲都开始进口中国汽车,俄罗斯也出现了中国汽车热。

  据统计,前4个月,中国累计出口轿车同比增长两倍多,其中4月出口轿车比上月增长近6.3倍,同比增长近3.7倍。目前,吉利、哈飞、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吉利、奇瑞等企业在国外建立组装厂使中国汽车出口前景看好。

  林源说,这雄辩地说明中国汽车工业在经过外资力量20多年磨砺后,正在迅速崛起。但不能过于看重所谓“顺差常态化”,中国汽车走出国门才刚开始,中国成为日韩之后第3个亚洲汽车出口大国之路并不平坦。

  首当其冲的是,相对于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的突飞猛进,中国汽车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或品牌形象方面至今并无突破性进展,这使得中国汽车出口面临一个瓶颈。林源认为,无论是北京现代系列计划出口东欧时遇到合作伙伴意料之中的大力阻挠,还是在中国汽车出口领军力量奇瑞频繁遭遇知识产权诉讼,都表明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增加部分掩盖了知识产权创新方面的困境。

  其次,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缺乏品牌优势的中国汽车只能依靠低端市场取得短期利润回报,但这将给刚成长起来的中国汽车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长此以往,中国车不仅可能成为“廉价车”的代名词,而且有可能重蹈中国纺织、五金品既要彼此打价格战而自相残杀、又要为全球频繁的“反倾销”而疲于奔命之覆辙。

  第三个问题尤其发人深省。从事自由贸易区域研究的专家魏宁说,单纯就中国汽车出口量迅速增加来看,当然是一桩好事。但如果充分观察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明朗和低迷局面,也有理由担忧,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中国本土汽车产能过剩的背后,是中国市场潜力发掘遇到障碍。

  他说,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和消费人口。然而,大城市汽车消费及其城市承载力走向饱和时,数以万计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要么没有适销的供给,要么消费力有限。

  他认为,宝马和奔驰等显然不会去占有这些低端市场,但中国汽车制造商,特别是资金技术实力相对有限的国内生产商,宁可去非洲打一场廉价战也不愿意开拓本国后发市场。这条舍近求远的道路能够走多远,值得冷静思考。

  作者:钱春弦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