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保暖内衣大战可谓惨烈。从入秋就开始的明星广告比拼,到入冬后的价格跳水搏杀,这个兴起两三年的行业终于在这个冬天找到了竞争的感觉。但是,当三五个大品牌依仗资金堆出的名头冲杀市场、铺陈产业的时候,他们身后却有着500余家保暖内衣生产企业“悄然”分享着胜利的果实。
大品牌重金铺垫市场
几年前,保暖内衣是什么还不为人知。随着南极人、北极绒、俞兆林等品牌的宣传广告频繁亮相,“保暖内衣“的概念普及、产品认知和他们的品牌推广一起完成。而与此同时,这些大品牌也付出了沉重的利润代价。
北京针棉织品批发公司的杨一告诉记者,理论上说,批发商会在保暖内衣出厂价格的基础上加价30%作为批发价,而零售商会在批发价基础上顺次加上30%作为零售的毛利润。但在实际操作中,批发商往往会给零售商一定的折扣,最终的加价一般在20%左右。记者从此可以很容易地反推出保暖内衣的出厂价,一套商场售价230元左右的保暖内衣,出厂价应该在130元左右。而据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祥介绍,南极人的利润为销售额的10%左右,今年该公司在全国已经销售了200万套南极人内衣,那么其销售收入约为2.6亿元,而其利润就约为2600万元。南极人在北京地区最大的经销商———北京南极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告诉记者,南极人仅仅在中央媒体发布的广告就至少花费了5000万元。这样看来,南极人今年至今为止还是投入大于产出。
同样的情况也能见于北极绒、俞兆林等品牌。俞兆林主管销售的副总周如春直言,现在保暖内衣几乎没有利润。俞兆林这个品牌今年11月份已经在全国销售200万套,每一套内衣俞兆林可以获得纯利20至30元,也就是纯利润可以达到5000至6000万元。而其今年至今为止的广告投入已经有5000万元左右。
事实上,在大笔的广告投入摊光了每一件产品的利润的同时,这些大品牌为保暖内衣这种新兴产品的市场导入所作的努力还不仅于此。不管是南极人、北极绒还是俞兆林,都言称他们为保暖内衣这种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张玉祥说,为了确保南极人产品的品质和不断的更新换代,南极人的科研开发费用与利润一样都占到销售额的10%左右。生产北极绒保暖内衣的上海赛洋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除了为产品更新进行的研发投入外,今年还投入1000万元新建了现代化厂房以缓解现有的生产能力不足。
小厂家跟风顺水行船
各个商场每个月上万套的出货量已经可以证明,通过这些知名品牌自我炒作,“保暖内衣”作为一种产品已经植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中,作为一个新的产业,保暖内衣也已经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承认。但与此同时,众多的中小生产厂商钻进了大品牌奋力橇开的市场之缝。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市几乎所有的中小针织企业都被“保暖内衣”救活了。同样的“南极棉”材质,同样加厚、加衬工艺,同样的正
品,小厂家的产品常常以百元之内的价位出现在超市、小商场或者路边摊位。对于这些厂家,二十几元的出厂价已经有利可图,而他们的经销商即使加价300%仍有价格优势,这样的“暴利”在垄断行业之外几乎绝无仅有。
虽然大品牌全部言称这样的小产品根本没有科技含量可言,而且跟他们不在一个消费层面,但对小厂商借助大品牌营造的市场氛围跟风发财的事实却无法否认。赛洋公司一位销售主管说,小厂是低成本运作,他们确实是钻了这个市场的空子。而李伟则提出,保暖内衣一直以来受到媒体的指责,不利的舆论没有给哪些铺垫市场的健康品牌创造发展条件,却给了小厂商可乘之机,现在一些小品牌可以销售几万套甚至几十万套,但他们其实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
作为一直关注保暖内衣市场的业内人士,杨一对于这种小厂商跟风的现象十分担忧。他认为,虽然这些小厂商仅仅能瓜分大品牌1%的市场份额,但是盲目跟风很可能把这个产业作亏。小厂家往往是见利就上,因此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倾销甩卖甚至以次充好,一旦无利可图可以拔腿就走,而投入巨资的大品牌则要应承市场无序剩下的烂摊子,这对负责任的企业是伤害,对于这个还很稚嫩的产业也是伤害。
虽然大多数的大品牌生产商表示并不介意小厂商对自己开创的保暖内衣市场的“无偿“享用,但他们还是盼望着行业标准尽快出台,在垫高这个行业进入门槛的同时对现有企业进行有效的清理。李伟则“乐观”地估计,随着保暖内衣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战还会继续,小品牌会越来越多地呛死在价格跳水的过程中,未来保暖内衣市场将仅仅剩下20至30家正规企业,其他的厂家则全部被淘汰。(本报记者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