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价这个瘤子早该割了!

2000年12月01日 14:07  新浪财经 微博

  电影院似乎早已成了老百姓的一种奢侈的代名词。想想小时侯2毛一场电影的年代和乌哑哑几百号人蹲坐在小板凳上看露天电影的情形,现在的影院真是越发先进了。

  当然,最先进的还是价格,小平同志讲要用20年时间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翻,但这票价确实驴打滚似的涨个不停。据统计,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的总收入使27亿元,观众293亿人次;十年后的1999年,电影票房的总收入下降到8.1亿元,观众不足3亿人次。十年间,电影票从几毛、一元,涨到了现在的20、30,涨幅达到几十倍,即使是这样,票房收入仍然下降了三分之二,观众人数减少了近百分之九十九。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强调进行发行体制的改革,但具体实施却遇到了层层阻力。

  前不久,四川峨眉公司进行了一次5元票价的实验,而这场令全国关注的"5元风暴"为影院带来了64万余元的可观收入。据统计,从11月3日到11日的9天时间内,院线11家降价影院总票房达642575元,总共有128515人(次)走进影院。观众人数及票房均成倍增长,效果十分明显。

  但立刻就有"家长"站起来了,独家垄断国内外影片国内发行权的中影公司负责发行的一位副经理在南宁电影节的国产新片交易会上对记者说,成都电影院擅自降价的行为属于违规行为。他特别强调: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需要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5元钱"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观众需求多样化的现实。影院分层次,放映分轮次,票价也应分档次,优质优价的规律同样适于电影这种特殊的商品。另外,大影院将票价降至5元,使得中小影院拥有的价格优势也丧失殆尽,只能导致这些影院的倒闭。所以,中影公司在降价事件发生后立即到成都,主持召开了一个协调会,对峨影公司的这种做法提出了批评。

  我平时还自以为聪明,但听了这位同志的话却怎么也搞不懂:其一,成熟的电影市场的确需要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但这就能说明峨眉公司一家"5元钱"的价格是"一刀切"的吗?他们手中哪来的刀,又有那么大本事吗?真正一刀切的也许正是咱们的中影公司吧?其二大影院票价降至5元就一定导致中小影院的倒闭吗?价格就是市场营销唯一的法子吗?想来咱们的诸位领导也该是知晓中外电影市场发展的了,多层次,低价格不也是小影院的活法吗?况且,就是难免牺牲一些,也使得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套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经典语句,我们失去的只能是部分集团的垄断利益,而得到的将是市场和人心。其三,中影公司说是违规,其实哪里有啊,他们的合同上一直是说不低于五元,卖五元就违规了?小学的基本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吧。

  在笔者看来,不论其中原委,单是是官气十足的"批评"就早该在市场竞争中好好受受洗礼了,当然,之所以我们的干部这么有劲头,背后原来是个"利"字,而且是一小部分人和集团的"利字。"峨影公司总经理赵国庆说得一语中的:"5元票价触动了中影行业的垄断利益。"

  现行的电影发行垄断体制及受此制约的电影市场,是一个"两头亏、中间笑"的畸型"计划市场"。从中影公司开始,一直到省、市,再到县,再到电影院,这个过程票价是越来越高。下游,高价票没人买,大批电影院亏损;上游,制片厂卖不动拷贝也亏损。不亏只赚的就是居中的中影公司。国产片卖不动也没关系,只需一年进口20来部大片卖高价,"养活"中影及下属分公司足矣。

  最奇妙的是他们间"信息的不对称",峨影公司总经理赵国庆在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采访时说,现在,各省公司和制片厂签的这个合同,制片厂留成是多少,公司留成是多少,影院留成是多少,很多省公司,对于这样一个合同来说都是保密的。我不愿意让你影院知道是多少。如果我影院说清楚我给片商是多少,我给你是多少,我留成是多少那影院肯定早就造反了。影院到现在为止,可能说全国的影院根本不知道它电影公司、发行公司,它的留成是多少。就是最低价也不知道。

  再看看北京,当成都刮着"5元电影票价风"时,咱北京的电影市场却可谓是波澜不惊,业内人士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电影票大规模降价的事情在北京几乎不会发生。与绝大多数观众的想法不同,电影院的经营者站在影院能否生存的角度对"降价"持相当谨慎的态度。首都电影院的关志斌经理表示说:"电影观众的减少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不是靠单一降低票价就能够使所有的观众回到影院中来。现在的影院都是在勉强支撑,一旦票价下降了三分之一,观众却不能呈三倍的趋势增长,影院的日子无疑会更加难以为继。"

  自从峨眉电影发行公司所属的11家影院将票价下调为5元后,观众人数平均上升了11倍,票房平均增加了5倍;许多影院门前出现多年难遇的排队买票、场场爆满的景像,观众层次也趋于丰富,很多中老年影迷趋之若鹜。而在北京,观众到底会不会因为降价而走进影院,是先降价还是先靠影片质量来培养观众等忧虑,使这场争论总是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

  笔者认为,关键的一条是咱们的电影发行渠道单一,影院在价格上没有自主权,更没有从其他地方获得影片的渠道,因此体制上的框框限制了影院间的自由竞争。

  当央视记者问及陈经理最恨什么时,他坚定地讲:"最恨就是一种垄断,影院没有任何权利。"(特约撰稿:苏力)

  (新浪财经声明:本文欢迎媒体引用,但请注明作者和“引自新浪财经周刊第9期”)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