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婷深圳报道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曾是我们教科书中常见的句子,也是国人引为骄傲的资本。但随着石油、水资源等的日益匮乏,这样的日子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日前在深圳长城证券公司举行的“长城财富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资源的限制。
据介绍,我国石油的年生产能力只有1.6亿吨,但消费能力却高达2亿吨,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净进口石油的国家。今年前9个月,进口石油5200万吨,花去外汇105亿美元。更令人堪忧的是,石油的未来可供应前景十分不明朗,大庆油田每年的产量是5000万吨,一旦有一天大庆油田不能达到现有的生产能力,可替代的企业和产品都未出现,这将使中国经济发展受资源限制的矛盾更加突出。
邱晓华说,现在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仅仅是初步小康的水平就已如此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石油对经济的约束程度可想而知。加之水资源和其他能源的限制,中国资源丰富的局面有可能成为历史。
无论是从矿产资源还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邱晓华认为中国加入WTO的准备都不够充分。他指出,中国加入WTO,冲击最大的是人力资源而非某个具体的产业,入世后,跨国公司千军万马进驻中国,他们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是鲸吞中国大量的人才,因为他们要实现本地化。这对中国来说是致命的挑战,中国经济受到资源约束也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约束方面。
邱晓华进一步说,目前,看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清楚宏观经济环境的三大变化:一是中国经济生产力水平将上新的台阶,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完全告别了短缺时代,经济的发展重点将从数量的增加转向质量的提高上;二是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过去是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将来则要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考虑问题;三是开放的速度将更快,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必须以全球的眼光来考虑问题。因此,中国应尽早加入WTO。
邱晓华强调,在新的环境中,发展经济必须有新的思路,结构调整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20年中,日本经济的增速在10%左右,我国从1978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也接近10%,但日本实现了现代化而我国却没有。邱晓华说,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注重了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邱晓华说,过去一提结构调整就认为是政府的事,而非企业的事。事实上,结构调整是分层次的,既有宏观层面的调整,也有微观层面的调整,有些时候,微观层面调整的矛盾更突出,要想让结构调整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必须多用市场的手段,实现各个层面的有效调整。
另外,结构调整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体制调整上,体制调整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技术创新是生产力的调整,只有二者配合,才能实现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