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国企职工安置问题取得新突破

2000年11月21日 10:06  中国经济时报 

  11月19日鞍山消息 老工业基地进行结构调整,最挠头的问题之一是“人往哪里去”。近日,辽宁省鞍山市率先尝试,从国企职工“体制身份退出”这个改革的“关节点”突破,解决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难

  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退出,是指在两种就业制度并轨过程中,对于原来的全民合同制职工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民职工,以适当的方式解决他们的身份转移和安置问题。

  据了解,鞍山市在探索人员身份退出中采取了多种方式:

  围绕“三条保障线”来进行的身份退出,即:企业下岗人员先到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取三年(最多三年)基本生活费,仍未就业的到社会上再享受两年失业救济,最后符合条件的还可以领取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费。通过这“三条保障线”仍未就业的,原则上应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通过一次性经济补偿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办法,具体补偿方式由企业和职工协商后双方认可。目前,鞍广集团、鞍山第一轧钢厂等6户企业400名下岗职工就办理了一次性经济补偿解决劳动关系手续;第二批又有14户企业1199名下岗职工正在筹划中。

  采取“两不找”,即企业保留职工的人事工资关系,而不负责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企业不管你,你也别找企业,只保留你的身份”。

  另外,还采取了对年龄较大职工试行“协保”制度、下岗职工档案上缴等办法。

  就鞍山市的这些新尝试,记者采访了参与该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制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陈淮[微博]博士。

  陈淮将人员身份退出称为国企改革、结构调整的“关节点”,认为鞍山市已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他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必然引起原有企业性质向股份制、公司制等方向转化,同时也必然引起企业职工身份的变化。近年来,一些地方采取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等方式,但这些办法只是一种不改变国企职工身份的权宜之计。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国企改革的深层次“壁垒”,调整难以进行下去还浪费了钱。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认为,鞍山市的这一尝试是“非同小可的突破”,这不仅是鞍山市和辽宁省等老工业基地的尝试,也不仅是劳动制度改革的尝试,而是关系国家经济全局的改革尝试。

  针对鞍山市在尝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在鞍山市“十五”计划暨产业结构调整专家论证会上建议,人员身份退出的根本难点在于体制清算。另外,国家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对国企职工的补偿如何计算等问题要谨慎研究。

  有关方面的专家还建议,鉴于国企人员身份退出问题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国家应在有代表性的老工业基地开展试点,制定资金支持和人员安置的政策,通过一定的政策扶持为解决国企职工安置问题探出一条路子。(记者王延春袁燕)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