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遵照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的决定,今天已派出检查组对江西等省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重点督查,由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将对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和严重事件展开调查。《经济半小时》栏目将继续关注调查的进展情况。
中央电视台在11月11日播出《江西:查禁农民减负手册》的当天,记者陈大会、卫东、胡长春一行三人就赶到了南昌,此行的目的就是对江西省农委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看看他们对收书事件做何回应。
为了捕捉当事人对节目的第一反应,记者只好当了回“不速之客”,在节目播出前的20分钟,记者敲开了江西省农委副主任章康华的家门,递交了介绍信后,记者获准进入章家,和章副主任夫妇俩一块看了《江西查禁农民减负手册》的节目。在此期间,记者搁在腿上的摄像机也没歇着,纪录了这次不一般的“收看行为”。
据《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手册》一书总策划、原江西《农村发展论丛》杂志社副社长桂晓琦说,章康华是杂志社的主管领导,是他向杂志社交代了要把售出的一万两千册书全部收回。看完电视后,记者随即发问:“现在这样看起来,您觉得这本书是非法出版物吗?”章康华的回答是:“我不好回答这些事情,不是说我一两句话
就可以给你答复这事究竟是对还是错。”记者追问了一句:“您觉得这个事这么难说吗?”章康华答道:“那当然啦,这件事做为个人来讲,我不好谈这个事情,作为农委的主任也不好谈,我只能代表党组一员,我们当时是经过党组研究才决定手书的。”
章康华同时表示,可以找另一位农委副主任余小平,看他怎么说。记者拨通了余小平的电话,证实了接电话的确实是余小平后,记者赶忙问:“你们收农民手里那本书的事,您知道吗?”余小平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反问了一句:“你现在在哪里?”记者告诉他现在就在南昌,余小平马上推脱道:“我现在在家里,有几个同事在我这里坐,回头再说,好吗?”记者赶紧再追问道:“这个事您知道吗?”余小平干脆挂掉了电话。连电话都惟恐避之不及,看来采访余副主任是不可能了。
两位农委副主任一个不对收书事件明确表态,一个挂掉电话不予理睬,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和当时收书的雷厉风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随后,记者去寻找另外一位农委副主任李安全。在南昌的一家医院里,记者见到了病床上的李副主任。他因为一次车祸正在住院,从他的口中记者得知,江西省农委收书期间,他正在香港出差,对此事并不知情。
那么,收书行动是否真的如章康华所言是党组决定的呢?记者通过电话联系采访参与收书的江西省农委外资处处长龙宇闻,龙处长表示确实下去收过书,但同时很警觉地连连说出:“你不要问我
不要问我。我知道你知道情况,你也不需要问我。”记者问他看完节目有什么感受,有意思的是,他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作为观众,我可以认同你们节目的观点;而作为机关的人,你不要问我。”
看来,作为省农委的一个机关干部,身上竟然会出现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这种干部确实当得很尴尬。是什么让一个人出现角色认同的裂变呢?
与记者接触的江西省农委所有领导干部回避、躲闪、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农村发展论丛》的一位普通编辑、《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手册》执行主编周晓华,面对记者的摄像机,她敢说出真话。下面是记者陈大会与她的对话:
记者:你觉得农民买了这本书会闹事吗?
周晓华:大部分农民是不会的,因为我们这本书,全省各地卖了不少,都没有事。
记者: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你们农委有权力,收缴农民手里的书吗?
周晓华:从法律角度来讲,农委收书是没有这个权力。
记者:你一直在杂志社工作,现在您告诉我,这本书是不是非法出版物?
周晓华:这本书按照出版程序,按照新闻出版局的规定,我们这本书是公开刊物的杂志,每年可以出一期增刊。这是符合规定的。
记者:绝不是非法出版物?
周晓华:不是的。
记者:农民还会看到这本书吗?
周晓华: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因为书已经收回来了。
说完这句话,周晓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被收回的一万两千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手册》,现在封存在江西省档案局的一间屋子里,《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李勇强和樊建恩曾经拍到了这批书的镜头。因为大门紧锁,樊建恩从窗户爬进去拍到了堆满了一间屋子的书的镜头。不过,当陈大会、胡长春和卫东三位记者再去现场报道时,记者被挡在了大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