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复印机的发明者,施乐(Xerox)的辉煌几乎家喻户晓。在英语里,“施乐”常常被用作一个动词,意为“复印”。靠着领先的复印技术,施乐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为全球500强巨人,1998年营业收入200.19亿美元,资产达300.2亿美元,利润3.95亿美元,名列美国财富杂志1999全球500强第182位。但是仅仅一年过后,施乐这家复印机巨人即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股价一落千丈,市值只有80亿美元,负债竟高达180亿美元,且现金流量在减少。一些华尔街人士认为施乐公司应该被收购或申请破产,今年10月以来,市场上关于施乐即将破产或被收购的传闻不断。有人甚至认为,施乐就像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随时会咽下最后一口气,随时会从地球上消失。
施乐真的会破产吗?明天这家全球500强企业还会存在吗?投资者不知道,华尔街也对此深感担忧。
-管理混乱使施乐陷入危机之中
施乐曾经被投资者和华尔街认为是稳定的投资对象,但最近一年来却始终处于苦苦挣扎的境地,1999年初,其股价一直在60美元以上,而今,其股价已经跌到8美元上下,最低甚至跌至6.75美元,它发行的一美元票面的债券,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仅为60至70美分。股价跌跌不休,公司亏损连连,在投资者眼中,投资施乐简直就是一场噩梦。10月24日,施乐宣布了它的业绩报告更使投资者心沉水底: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由46亿美元降至45亿美元。去除特殊项目,其第三季度亏损额为1.2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20美分,市场预期为每股亏损19美分;而去年同期该公司盈余3.39亿美元,即每股盈余47美分。此外,它180亿美元的巨额负债就像一柄达摩克利斯悬剑随时威胁着施乐的生存。
施乐从辉煌走向没落几乎是一条直线下坠的轨道。在过去的一年半中,施乐公司受到千年虫的攻击和巴西经济衰退、墨西哥债务危机以及欧元弱势等问题的困扰,一直处于疲软状态,而公司内部大量优秀财务人员流失和市场份额的减少更威胁着施乐。施乐公司宣称,若计入该公司墨西哥分部财务问题导致的5500万美元的税前预算支出,该公司第三季度的亏损额为1.67亿美元。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如佳能[微博]、理光等公司正在推出的数字复印机及高速打印机挤占本由业界“老大”施乐控制的市场份额。令施乐后悔不迭的是,早在90年代初,它就确定了未来发展数字产品的定位,但却没有使其迅速市场化,终于在市场竞争中吃了败仗。
导致施乐一落千丈的真正原因还是管理问题。由于其销售队伍混乱不堪,结果是佳能、理光等竞争对手乘机夺走大好江山。为此,施乐前任CEO瑞克·托曼厉行改革,希望重组销售队伍,削减成本,提高施乐的竞争力,但没有成功,失败了的瑞克·托曼只好卷铺盖走人。
-重建:施乐宣布复兴计划
怎样才能使施乐继续存在下去并重新焕发出生机呢?惟一的办法就是重建施乐。
分析家认为,在此内外交困之际,施乐公司的出路也许只有大力削减成本,出售部分资产,并继续裁员,施乐公司也表示在10月24日宣布一项复兴施乐的重组计划,市场各方对此亦充满期待。
10月24日,如投资者预料,施乐公司公布了其业务复兴计划,计划缩减开支10亿美元,出售总价值约40亿美元的资产,作为施乐复兴计划的一部分,施乐公司将裁员的人数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实施这一计划,施乐公司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继续生存下去。施乐公司称,该公司正在积极与数家潜在的投资者举行会谈,期望为其墨匣业务拓揽大笔投资。施乐表示,它希望出售大批资产,包括施乐工程系统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以及施乐与富士的合资企业富士施乐(施乐拥有该公司一半的股权)的一部分股权。施乐公司还宣布,它将出售旗下投资公司如ContenGuard和Inxigh的股权。施乐公司说,它也在寻求与“非竞争性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其主要进行电脑尖端技术研究的PaloAlto研究中心。
《华尔街日报》披露说,施乐公司整个复兴计划还包括:重新调整公司总部的资源分配,剔除在某些发展中国家重复性的工业、产业结构,转向产品分销模式;削减至少2亿美元在制造业和供应链上发生的成本;着手解决服务成本,将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转移到自身业务公司,应剔除全球性服务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施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阿莱尔在电话会议上说,施乐正在采取紧急措施增加现金流量,改善收支状况并扭转亏损的不利局面。
阿莱尔表示,施乐虽然急需资金,但不会因此低价抛售公司产业,他对实现筹集2亿—4亿美元现金的目标始终是信心十足。
施乐公司宣布将出售包括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富士施乐合资企业的部分所有权和施乐工程系统,这在施乐中国公司引起了一阵恐慌,也在中国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媒体惊呼:“走投无路,施乐将挥泪别中国。”
施乐中国是施乐独资建立的控股公司,注册资本为3900万美元,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上海、广州、成都、苏州、深圳和天津等城市设有分公司及办事处,加上所投资的四家合资企业和一家独资公司,共有员工一千多人,其业务去年收入达2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全球500强企业竞相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施乐真的会放弃它辛辛苦苦打下的中国江山并退出中国市场吗?
对此,北京施乐一位负责公关的女士明确告诉本报记者说,施乐绝不会离开中国。至于施乐将出售中国区业务,她表示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但可以肯定地是,出售只是施乐公司内部所进行的管理权的变化和调整,而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对外出售。她表示,现在网上和部分媒体对此有误解,认为这表明施乐即将离开中国,这是非常错误的。上海施乐公关部的一位小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施乐中国公司的一切业务都在按原计划有序地进行,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她说,目前施乐在中国的业务拓展情况良好,并计划在明年将其业务扩展到北京、上海等以外的其他几个城市。作为一个500强企业,施乐绝不会轻易离开中国。
-施乐前景难以令人乐观
施乐是在其股价暴跌之际宣布其雄心勃勃的扭转经营的复兴计划的。尽管施乐方面声称对复兴信心十足,但外界人士仍然充满怀疑,分析家们说,施乐必须向股东证明这一计划是可行的。
分析人士指出,对施乐而言,解决危机的惟一办法就是出售一些非核心业务,以便筹得急需的资金。BECK-SOUTHEST公司的分析专家佩特·安德林表示,施乐必须卖掉一些固定资产,这有利于该公司改善其资产负债表。
安德林表示,“施乐公司扭转经营的计划仍相当粗略,而我们需要详细的计划,需要看到具体的措施将力量集中在其核心事业部门。而当他们卖掉家当时,施乐公司的产品开发及服务能力因此将有很大损失。当然,对于目前这个计划,我们所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多,因为他们本身也不清楚。”
纽约SCARSDELE联合会主席山姆·阿尔伯特指出,“施乐已经明确看到了公司需要动大手术,但动大手术还需要有大手笔。我确实相信他们将采取有别于以往商业的措施,因为事实证明施乐过去的商业模式确有问题,但是他们到底会如何行动还有待我们继续观察。”
无论如何,处于困境的施乐公司最终的盈利能力和长期的增长前景难以令人乐观。施乐公司的官员承认,即使复兴计划奏效,公司的业务状况在2001年之前也不会有任何改善。
-明星管理人能解救施乐吗?
施乐在最近几年已经进行了数次代价高昂的重组,效果不佳。现在它希望通过策划一些“大胆的”、“戏剧性的”变化来改变公司的业务模式。现任CEO保罗·阿莱尔面临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他承认:“施乐公司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善,我们所关注的领域太多。”现在施乐的日常管理开支达到利润的27%,而惠普[微博]公司只有15%,这说明这一部分仍有很大空间节约成本,甚至必要的分红也在压缩之列。
保罗·阿莱尔是施乐公司前任CEO,被业界视为明星管理人。由于对瑞克·托曼的极度失望,万般无奈之下,施乐召回了保罗·阿莱尔,希望他能挽施乐于既倒。
阿莱尔能不负众望吗?
保罗·阿莱尔今年5月在一次直升飞机滑雪中受了腿伤,但这并不影响他重回施乐。这位62岁的著名经理人1966年加入施乐公司,199l年成为施乐董事会主席,任职首席执行官达九年之久。他在90年代初就己经确定了施乐公司未来发展数字式产品的定位。阿莱尔在1990年接任首席执行官之后,立即关闭了施乐公司其他业务如保险等,集全力进行新技术开发。在他的领导下,施乐公司成为第一个能够从日本人手中夺取市场的美国集团。但自1999年阿莱尔退出施乐以来,施乐公司股票市值已萎缩了85%,股价也降至8年来的最低点。上任五个月来,阿莱尔并未能阻止施乐股票继续下滑,施乐公司于上月宣布的第三季度每股亏损15—20美分的报告是施乐一年来第五次发布盈利警告,也是阿莱尔上任5个月中的第二份类似报告。阿莱尔上任后一直受包括竞争和利润下降等问题的困扰。此次施乐宣布的复兴计划,被人们视为阿莱尔证明自己将不负众望、重振施乐的开始。
剪去枝蔓,一心一意做主业,这是阿莱尔根治“垂死病人”之术。阿莱尔表示,公司业务范围将以复印机为主,以知名品牌武装自己,同时重建庞大的分销系统,借此施乐公司可能会挽回昔日的辉煌。
很多投资者相信,阿莱尔这个被他们称作低调、有决断力的人,挽起袖子就能把事情做成了。但是,要真正使施乐这个濒于破产的巨人真正盈利却并非易事,阿莱尔之术能否奏效还需时间证明。)(文/本报记者植万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