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假日经济何以热中趋冷

2000年10月09日 09:39  中国经济时报 

  “十一”黄金周已经结束,许多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井喷”场面。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十一”旅游比“五一”要逊色得多,假日经济有点偏冷已经成为共识。

  旅游是假日经济的重要刺激和拉动手段,交通部门的旅客运量是旅游景气的一个直接反映。记者在北京西客站采访时了解到,该站在节日期间接待的旅客39.9万人,最高峰时是6.4万人,比“五一”期间的日接待量6.8万的高峰要小,而且总接待量要减少5.7万人,减幅达13%。这位负责人说,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来京游客将达250万,另有媒体说北京西客站日接待旅客高峰达16万人,这些纯属谣言。

  据节日期间国家旅游局和各地连日来发布的旅游预报显示,重点旅游区住宿预订为“未满”的占绝大多数,“很满”的极少。四川12个主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不到核定最大日接待量的30%。江西南铁旅行社介绍说,“十一”期间无论是出去的还是进来的游客都比“五一”少了一半,出境游只有“五一”期间的1/3。来自杭州的消息说,节前申请置办的家庭旅馆倍受冷落,有一家7天仅接待过一位上海游客,没有接待过游客的是绝大多数,其他重点城市家庭旅馆也受到同样的“礼遇”,但游客露宿街头的情况还没见报道。记者在北京看到,北海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热点景区游客秩序井然,人们一直担心的游客过于拥挤的状况并没有出现。

  出现这样的“冷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经过“五一”爆发式的“冲动”走向冷静和理智的结果,应该是假日经济走向正常运行的开始,也是提醒人们正确认识假日经济的一个信号。铁路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这个节日期间接待旅客比“五一”有所减少,表明出游的人数在减少。这位人士说,游客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一些媒体对“五一”期间的火爆情形过于夸张有关,报道说交通拥挤、住宿紧张,而且在旅游景点是“大人看脑袋,小孩看屁股”,以致游客对此产生“恐惧感”而干脆放弃出游的念头,其实交通运力和旅游接待能力都没有达到饱和。旅游部门也有人士抱怨说,媒体对“五一”期间旅游市场的混乱报道过多造成游客害怕心理而使旅游“反冷”。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7天的长假当然会较平时的消费有明显的增长,而对今年“十一”的假日经济有点偏冷的判断还是主要基于较“五一”缺少火爆的旅游场面和“井喷”行情,从而使旅游带动消费的乘数效应相应降低。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对节日期间旅游交通、住宿等有所顾虑和各景点价格上扬以及对节日旅游服务的担心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旅游已不是度假的惟一选择。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对北京等5城市的调查显示,“十一”外出旅游的仅为32%,而许多家庭选择健身、听音乐会等,有的选择静下心来读上一两本书。同时,一种新的分时度假的旅游理念正在兴起并逐渐被人们看好和接受;其次是经历了元旦、春节的购物潮和“五一”旅游热,人们对长假已经逐渐习惯,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再次,从我国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是有限的,一般一年也就只会安排一次外出旅游。

  对此,有专家说,假日经济要红火起来,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制定关于旅游价格、旅游服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旅游市场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除了旅游以外,充分关注健身房、音乐厅、图书馆等休闲娱乐消费,引导假日经济走上多元化的发展轨道。不过专家也指出,假日经济的红火,最终还要看消费者的口袋,因而提高居民收入是根本。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快报头版就记者被跨省刑拘事件发声明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