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行?

2000年09月05日 15:09  中国经营报 微博

  管理竞争力排40,总体竞争力排38,内在竞争力排33,环境竞争力排40,这说明: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行?

  虽然,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市场、资源竞争力和一定的增长竞争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不但是竞争的国际化倾向越来越显著,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描述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不从国际竞争角度进行研究显然是难以真正反映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现实的。所以,非常有必要站在全球竞争的高度,通过国际比较来评价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以下将从企业管理、企业总体、企业内部、企业环境四个方面对中国大型企业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

  管理竞争力

  企业管理竞争力是资源状况与增长能力的中间转换环节,企业管理竞争力的高低主要体现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增长性。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依据其评价理论和有关原则,将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划分为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公司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后来补充的企业文化五个子要素。

  根据IMD对46个国家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在1995至1999年的5年中,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管理竞争力平均排名仅为33.4,处于较低的竞争力一般水平,在五个子要素的平均排名中,劳动力成本竞争力较强,位居5.8,其次,企业文化竞争力居于一般水平,而生产率竞争力水平最低,仅排第40位。此外,从动态变化看,企业管理竞争力及其子要素及竞争力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其中,相对竞争力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和劳动力成本竞争力,近年来平均下降达10位以上。

  研究表明,国家竞争力的大小与该国企业管理竞争力大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2041,而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又同企业管理竞争力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滑落,可见,要提高企业管理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公司绩效。

  总体竞争力

  企业管理竞争力,仅仅涉及企业内部的竞争力要素,还不能完全反映企业整体综合的竞争力水平。为此,有必要从完整的企业竞争力要素出发进行中国大型企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由于缺乏现成的评价数据,特别是那些能够反映企业目前现状及未来发展潜能的软性指标,本文只得依照企业竞争力理论框架,从WEF和IMD两套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基本符合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的82个指标,综合考察企业总体、内部、外部竞争力要素的作用及结果。

  在199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中国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中国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水平极低。相比之下,超过80点的国家有11个,其中欧洲国家占7个,美国和加拿大居于第1和第3位,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分别排在第5和第7位。日本排在第23位,处于中等水平。虽然各个国家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支撑点不尽相同,但传统意义上自然资源并不丰裕的小国(或地区)的企业却有着极强的竞争力,瑞士、新加坡、中国香港就是典型的实例,而一些自然资源看似丰裕的国家中的企业竞争力却表现不佳,如中国、波兰、墨西哥、俄罗斯等。可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决定于自然资源的多寡,小国的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同样可以获得优势地位。

  内在竞争力

  企业掌握的资源、表现出的能力是企业内在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结果显示,在46个国家中,中国大型企业内在竞争力居于第33位,虽然略好于总体竞争力水平,但是仍然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得分情况看,46个国家中,只有3个超过80的,美国依然雄居第1位,其企业内在竞争力显著地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瑞士、荷兰分别列第2、3位,在前10位中,欧洲有6个国家进入,北美洲除了美国之外,加拿大居第5位,亚洲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也在其中。日本位居第18,处于中等水平。从分析结果看,美国在两个因素上都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其中能力竞争力排名居第1位,资源竞争力排名第2。荷兰、瑞典、丹麦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德国、瑞士、日本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大大超过其能力竞争力,而新加坡、芬兰、挪威恰恰相反,企业的能力竞争力水平大大高于资源竞争力水平。中国在这两个内在因素上的竞争力都表现一般,比较而言,能力竞争力排名第31,明显要高于资源竞争力第39的排名。

  泱泱大国,为何会表现出资源竞争力严重不足?仔细分析会发现,中国大型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加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出积压、流动资本不足,工艺技术和设备老化,亟待更新改造,但却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此外,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有才能的营销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上述原因导致了中国大型企业资源估计竞争力的匮乏。

  环境竞争力

  从企业环境竞争力状况看,46个国家中美国处在第1位,芬兰、加拿大列2、3位,共有10个超过80的,欧洲有7个国家,占了大多数,北美洲有两个国家,亚洲只有新加坡列第9位。此外,有7个低于20的,居于中间水平的有29个。中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的地位,说明中国在企业竞争环境方面存在着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问题。

  市场竞争是企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排第33位,比整体环境上的竞争力排名提前了7位,说明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政府管理是企业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从分析结果看,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政府管理竞争力整体上较强,芬兰、荷兰、英国分别占据了前3位,挪威、丹麦、瑞典都在前6位,中国香港处于第7位,美国只排在第11位,与市场竞争排名相差较大。中国在政府影响因素上的竞争力表现较差,仅仅处于第42位,反映出政府在营造竞争环境,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方面所起的努力远远不够。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以及政府对经济不适度的干预使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较多不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因素,加上国民素质不高,基础设施的普遍落后,金融活力的不足等,使企业整体环境竞争力处于严重劣势地位,极大地约束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但潜力巨大的市场给企业带来的诸多机会则是支持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优势,在企业资源与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并抓住市场机会、积极调整自身资源和能力使之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将会由于先于其他企业利用了有利外部因素而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从优势地位中获得丰厚的收益。另外,虽然整体上中国企业初始资源、能力以及环境水平不具优势,然而加速投入产出的转换过程,提高对资源、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利用效率和有效性,能够通过增加更多财富而获得新的或更多竞争力资产的积累,从而改善原有劣势的程度,增进优势的形成。竞争力提高过程既依赖于变革因素和变革过程,也依赖于环境的改变。人力资本和金融活力是经济中的活性因素,企业内部效率、有效性以及外向性体现着变革过程,环境的改善更多地需要政府的力量。因此,只要中国政府将对经济的干预转化为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力量,激发金融活力,鼓励国民勤学上进,提倡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不断增强持续推动竞争力提升的动力,那么中国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彭丽红)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确定将击落进入钓鱼岛无人机 中方回应
  • 体育NBA-霍华德15+17火箭4连胜 视频
  • 娱乐传崔永元正式离职央视 李咏:我也听说了
  • 财经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 科技智能家居:一个广阔的硬件创新市场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高岗为何绝望自杀
  • 教育内地生香港死亡遭污蔑被骂蝗虫 国考报名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
  • 陈虎:央企副总年薪千万依据何在
  • 赵伟:上海自贸区比当年深圳特区难做
  • 钟炬:南沙新区有望成为改革排头兵
  • 马光远:诺奖得主希勒不懂中国房价?
  • 张庭宾:中国楼市泡沫最晚2015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