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8日,今年中期亏损上市公司已达84家,占已披露中报公司总数的10%。在这一庞大的亏损部落中,五大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行业性亏损不容忽视
细观亏损企业,有一些比较集中的行业值得关注,例如商业6家、机械制造业约13家、医药业4家、纸业2家、橡胶轮胎业2家。除了自身经营机制的问题外,行业背景的特点也十分明显。
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的普涨,给一些行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造成全行业性的利润滑坡,许多企业因此跌入亏损大军。比如炼油行业中的湖北兴化(已披露中报),大元股份、锦州石化、石炼化(已发预亏公告)上半年均出现亏损,且后三家均是今年首次亏损。
又如亏损度相当高的商业板块,包括青岛国货、秋林集团、津百股份等6家公司。据不完全统计,亏损的商业企业平均每股收益接近-0.10元,地域遍布全国,约占全部上市商业类公司的1/6。其实,从1999年的年报中就可以发现,商业板块已经出现了业绩飞速下滑的趋势,60家商业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1%。这表明,面对电子商务、连锁销售等新的营销模式的挑战,传统批发、零售的商业板块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随意担保的企业多
在亏损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有涉讼事件。而诉讼的起因又基本出于随意为控股股东或其它关联企业提供担保。以亏损两亿多元的轮胎橡胶为例,共为13家企业借款担保计人民币106776万元,美元867万元。而今年由于其所担保的胶带股份公司涉及诉讼,轮胎橡胶为其支付了7837万元,引起营业外支出剧增。
再看亏损的成百集团,对外担保借款中2593万元逾期未归,其中2080万元已发生诉讼,一旦这些或有事项真的变为现实,成百集团下半年雪上加霜,亏损可能会更大。
各项费用多得惊人
相当多的亏损企业都背着沉甸甸的费用包袱。如亏损的轮胎橡胶,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合计达3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0多万,可主营利润却进一步下降;亏了1000多万元的自仪股份,主营业务虽然赚了9169万元利润,可11862万元的费用支出一下子就使营业利润挂上负号。上市公司对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更直接揭示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三费中,又以颇具弹性的管理费用最为突出:主营业务成本才36万元的北京中燕,管理费用却高达500多万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幅223%的美亚股份,主营业务同比只增加了123%,导致亏损同比增加20%。上市公司在把亏损一味推给市场竞争加剧、成本骤增等各种理由的同时,也该从自身找原因,想一想赚的钱到底都花到哪儿去了?
募集资金使用不当
在截至本月15日的67家亏损公司中,有22家公司是亏损部落中的“新面孔”,占了亏损公司总数的30%以上,其中,有4家是上市才一年多或还不到一年的新公司。应当看到,在亏损一族中,新加盟的公司所占比重很大,而上市公司上市不久即告亏损的现象值得投资者关注。上述4家亏损的新公司有一个共性,就是募集资金使用不善。如去年3月才上市的春都,其募集资金余额近2亿元被大股东和关联企业占用。
PT、ST阵营大分化
截至本月18日,在公告中期亏损的公司中有4家是PT公司,19家是ST公司,在这一特殊的阵营中,它们的业绩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在4家PT公司中,PT农商社和PT红光已实现减亏,前者在维持经营运转的状况下,主营利润还有所增长。另外2家PT网点和PT水仙的情况则不尽人意。PT网点亏损状况并未缓解,经营处于停滞状态。在今年中报中,该公司又一口气披露了20起涉讼案。在19家ST公司中有8家减亏,而余下的公司则在去年同期亏损的基础上陷得更深。值得注意的是,有10家ST公司中期业绩并未出现亏损。 (记者 徐霄 于扬)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