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马建堂: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马建堂: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京召开 原创: 赵海娟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  赵海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十四五’展望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新形势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在开幕式上分别作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王安顺(正部长级)主持开幕式。 辜胜阻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前中国在全球技术创新格局中处于“领跑”“并跑”“跟跑”并存的状态。我们要扬长避短,形成先发优势,用好比较优势,实施“非对称”技术赶超。技术创新需与制度创新形成“双轮驱动”,通过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科技攻关凝聚合力,实现创新主体有效协同、创新要素合理配置。为此,他就新形势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提出五条建议:一是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结合;二是健全稳定、多元化的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发挥大学在原始创新中的作用;三是完善企业协同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打造技术“备胎”;四是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激励,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五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参与全球的创新治理。 马建堂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做好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领域,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他认为,好的营商环境,可用8字概括其标志,即:运营便利、负担轻便。“运营便利”指企业注册登记便利、投资建设便利、生产经营便利以及市场退出便利。“负担轻便”指非税负担要近乎于零;税收负担要轻、要简;社会保障支出要适当。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抓手,他提出,可以借鉴世界银行评价营商环境的办法,“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建议用第三方机构对全国将近300个地级市进行营商环境评价。 陈德铭在主旨演讲中说,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经济的交往盘根错节,谁也离不开谁。全球化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全球化又是在矛盾中曲折发展,周期性波动。全球化将进入一段低潮,中国的“十四五”规划要充分评估未来世界大势,规避风险,洞察机遇,深化自身的改革开放,坚定维护国际多边秩序,引领新技术催生的新全球化时代。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马学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董事长郝义国,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长青在论坛第二单元分别作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主持该环节。 李萌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是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大变局的重要力量。而智能社会或是智能空间应该是重要内容,它带来的变革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强调,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边协同、大数据、科技伦理以及5G这些技术体系的融合应用才能释放出巨大发展能量,给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可能已经不仅仅是新的增长点,而是新的增长洪流。 马学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将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深度谋划、精准施策,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他提出,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跨越关口的全力攻坚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本届论坛为期一天,当天下午召开了“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和“网络经济新业态展望分论坛”。多位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当天晚上,还举行了中国经济时报社创刊25周年纪念交流活动。 本次论坛由北京中经时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大国工匠文化产业(深圳)有限公司、上海鹏鸣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30日 23:00
辜胜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治理体系
辜胜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治理体系

  辜胜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治理体系 原创: 张娜 中国经济时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 中国经济时报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  张娜)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新形势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演讲。 辜胜阻认为,当前新形势主要有两大焦点,一是以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浪潮席卷而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二是中美经贸摩擦和科技博弈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压力与风险同在。为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提出了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 辜胜阻强调,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当前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跑”“并跑”“跟跑”并存的状态,我们要扬长避短,还要力争“抢跑”,形成先发优势。要充分用好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杀手锏技术,实施“非对称”赶超。技术创新需与制度创新形成“双轮驱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为科技攻关凝聚合力,要发挥各主体、各平台的集聚优势,实现创新主体有效协同、创新要素合理配置。他强调,应对新形势亟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点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技术创新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与激励、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五个方面完善创新治理体系。 一是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两弹一星”就是我国历史上采用举国体制、在国家层面组织的重大科学工程。当前,要坚持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三种优势结合起来。 二是健全稳定、多元化的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大学在原始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我国一些关键领域被“卡脖子”、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根子在基础研究薄弱。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比例较低,投入不足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短板之一。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发展前沿的研发活动,要不断增强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发挥大学院所在基础研究、源头创新上的关键作用,优化科研资助、评价体系,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三是完善企业协同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打造技术“备胎”。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技术创新要发挥大中小企业的不同优势,既要有“航空母舰”、也要有“蚂蚁雄兵”,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衔接互动,推动技术协同攻关。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协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顺利转化。突出市场导向、应用牵引,让“市场土壤”开出“技术之花”。强化技术“备胎”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应对与化解不确定风险的底气与实力。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技术是国之利器,人才是兴国之本。要强化产权保护与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让科技人员大富起来,充分激发人才活力。科学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具有科学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是推动人类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制造一颗芯片需要5000道工序,要将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的每道工序,补足中国制造的“精神之钙”。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要破除技术封锁,扩大科技合作的“朋友圈”。在专利、标准和规则方面,为全球技术创新治理体系的构建作出贡献。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30日 22:58
国研经济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农村金融扶贫调研报告"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30日 22:26
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暨精准扶贫成果展开幕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30日 22:26
侯永志:我国经济“重心”正在南移
侯永志:我国经济“重心”正在南移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出席并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题发表演讲。 侯永志分析称,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区域之间的分工和联系也在加深。但当期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南北发展的差距在扩大。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地区GDP在80年代占全国的45%,而现在下降到了38%多一点。“在东西差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南北差距成为新的现象”。 此外,在侯永志看来,我国经济的“重心”正在南移。此“经济重心”的概念是指我国经济发展平衡的结果。“借助物理学的概念,任何一个不规则物体一定要能找到那个重心,顶着这个重心就平衡了”。 侯永志进一步解释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重心在河南境内,一直到安徽境内徘徊几年,而这几年一路向南行,这是南北差距现象的一个反映。 此外,在经济增长动力格局方面,侯永志总结为“发展优势地区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而发展相对的不那么强劲的地区,反而其动力在减弱”。最为明显的一个现象便是,“大中城市的人口在持续增长,而小城市的人口在减少”,他认为,“这说明我们的经济活动、人类的活动更多向大中城市聚集”。 谈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侯永志称,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来我国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他也认为这一趋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们看到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它的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都是均匀分布的,有的地方是高度密集的,有的地方是相对稀疏一点,实际上是这样的情况。总的来讲我们希望有平衡的布局,平衡我理解大范围,大尺度的平衡,小的范围内可能还是集中的”。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对的新挑战,侯永志分析称,最需要考量的是如何实现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 在侯永志看来,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技术进步。“不同的发电厂用不同的技术,对能源的消耗水平是不一样的,碳排放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他举例称。 因此,问题的关键点落再了如何推动创新上。侯永志强调,“规模”是支持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还需要有耐心,“我们搞创新不可能一目十行,要搞就搞到底,不能今天看没有成效就放弃了”。此外,他还提出要把技术、流程和商业模式很好的统筹起来。 “从创新的规律来看,现在的创新是越来越依靠资本,是资本密集型、人力资本投入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现在要做到大创新,不去分工协作是做不了的”,他强调。[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30日 14:24
马学军:系统治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
马学军:系统治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马学军出席并以“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题发表演讲。 马学军表示,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内蒙古自治区正全面审视发展阶段和形势变化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关系,深度谋划、精准施侧,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他提出,第一,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学军表示,坚决从过度地依赖资源开发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当中摆脱出来,从资源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当中摆脱出来,全方位转变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在高质量发展当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二,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在,内蒙古经济已经走到只有转型调整才能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经济体系是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马学军指出,这就涉及如何对待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原地踏步,甚至走回头路这样被动的局面。 马学军强调,要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激活创新第一动力,脚踏实地坚持两条腿走路,在优质资源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在后发优势领域里培育多元产业,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互补互促中推动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的新体系。 第三,以跨越关口的全力攻坚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学军表示,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化解风险、解决贫困和生态问题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重中之重。 他强调,在防范和解重大风险方面,要进一步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化解债务同转变方式结合起来,堵后门、开前门双管齐下,做到既坚定可控,又有序适度。 在脱贫攻坚方面,紧扣全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实施精准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核心和关键。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扶持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程度广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努力把贫困牧户吸附到产业链上,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确保实现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在污染防治方面,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为抓手,在规划引领和红线约束下调整经济结构,谋划产业发展,把保护草原、森林、湖泊作为首要任务,把治理生态条带、区块和点位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生态综合治理,加快科尔沁等沙漠的治理,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标本兼治,解决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片蔚蓝、这片纯净。 第四,以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云军强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畅通经济内外循环,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 “当前我们感到,我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差距上表现为营商环境的差距”,马学军直言,要系统治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健全完善政务、法治、市场、投资、金融、人才等体制机制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马学军还指出,内蒙古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合作。进一步畅通大通道,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加快满洲里、阿联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的建设,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大力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通过加快各项改革开放政策落地实施,让各种要素创造力和活力充分得到释放。[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30日 14:06
科技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融合将形成高质量发展洪流
科技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融合将形成高质量发展洪流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出席并以“创新驱动与产业变革展望”为题发表演讲。 李萌表示,近代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在现代科技领域落伍了。但经过70年的努力,今天的中国正大踏步的追上,正在部分领域引领时代,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萌指出,高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图景,再此之下会催生出很多应用的场景,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精准医疗、精准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养老还有智慧城市等等,这些场景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方向。 他也表示,上述图景需要一系列的技术组合做支撑,才能落地。因此,构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技术体系,对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他提出了“ABCDEF”的概念。 A:人工智能 在其看来,人工智能是一项战略性、渗透性技术,正在对各行各业进行全方位的赋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坚持应用先导,应用驱动,脚踏实地的拓展应用,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我和李开复先生交流过,我们都认为当前比较红火的深度学习算法的红利可以坚持20年,我认同他的观点,也觉得深度学习算法潜力还远没有挖尽。大规模的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可以弥补我们当前比较优势下降和竞争力下降的弱点”。 他举例称,对工厂进行智能化的改造,一方面可以增强产品的一致性,减少人工的差异,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可以扩展劳动时间,克服人体劳动的限制,“所以要立足应用来牵引研发,不断地补齐短板,这样才能成就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 他也强调,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将以增强智能的形式存在和发挥作用,比如说通过人机协同、脑机结合的方式提高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很现实,强人工智能还很遥远,所以我们要避免泛化和神化”,“泛化就是指把现在当未来,认为什么东西都归结为人工智能,对它有所轻视。神化是把未来当作出现在,以为强人工智能很快到眼前了,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神化的另外一面就是妖魔化,也存在对人工智能妖魔化的看法。比如是不是取代人,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犯罪,这个我们都需要理解”。 B: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国家围绕着区块链的研发、应用和监管相继出台了国家战略。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以区块链为主题的集体学习。 李萌表示,区块链显示出了自身重要的应用潜力,比如说供应链金融、跨组织物流管理和数据共享,尤其是药品的流通管理和产品追踪等等。目前看,尽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应用的场景也不是很多,像人工智能那样大规模的渗透性应用还存在技术上的难点,有待突破。 但李萌强调,要对区块链看得更远一些,因为它将成为支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智能社会中对重塑信任机制,建设信用社会具有重大的价值。 C:云边协同Cloud Edge Collaboration 李萌指出,云计算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越来越离不开的基础能力。在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中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物联网设备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和边缘效率大幅度提升,边缘侧的数据处理越来越高效,边缘计算就更加接近应用场景地气,速度强,终端可获取性强。 “云边协同应该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边缘计算也是云计算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云边协同应该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使网络数据趋同实现更大的优化,给成长性的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李萌表示。 D:大数据(Dig  data) 大数据是继实验观察、理论模拟之后的科学研究新泛式,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都是数据,数据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人工智能时代,过去经济发展靠要素驱动,靠投资驱动,现在我们强调经济发展要靠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当然哪一种驱动都不是难免的,关键是看谁来主导这个驱动力”,李萌表示。 李萌认为,当前我国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拓展仍然不足,应用潜力还很大。“比如利用关联分析,做社交网络精准营销,还有反欺诈等等”,他指出,目前大数据分析大多数停留在统计分析上面,数据的关联深度挖掘做的不够。 他也强调,大数据的安全隐私应引起关注,尤其是保证数据共享中间的安全和效率平衡一直是个难题,也是国际上面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E:伦理(Ethics) 李萌表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科技伦理的治理机制。这是第一次将伦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来部署。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科技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安全都有重大的影响。“科技伦理是约束人的,没有好技术和坏技术之分,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所以我们国家科技落后的时候,没有遇到这么多的科技伦理问题。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科技伦理问题更加紧迫的提出来了”,他说。 李萌强调,“我们不仅面临要如何取得新技术的突破,还要评判这项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并且进行制度的规制。我们国家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了比较严格的科研伦理的规范,任何涉及伦理问题的科研活动都必须遵守伦理规范。开展伦理的前置审查,任何违反科研伦理的行为都要坚决反对,严肃查处”。 在5G时代,智能社会面临着伦理、隐私、安全风险会更大,更加需要重视伦理的治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规划中间明确的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特点,实现发展与规制的协调。 “前不久国家人工智能专业治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八项原则》,我参与了制定的过程,包括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发协作、敏捷治理这八条原则”,李萌介绍,上述八条原则的提出表明我国科技界人工智能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是后来者和追赶者,新时代成为科技创新的合格引领者,必须重视伦理问题。不能让它妨碍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势”。 F:5G 李萌指出,5G是中国科技产业在全球实现领跑的标志性事件。5G比4G快100倍,延时达到毫秒级,把以前人与人的通讯连接,拓展到物与物的连接,甚至是智能与智能的连接,是开启了万物互联和万事互联的新阶段。 “目前5G的布局是刚刚开始,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和应用场景需要各方面、各行各业去开拓和挖掘,5G+是一篇等待开启的大文章”,他强调。 在其看来,5G+IoT+AI(5G+物联网+人工智能)成为热词,反映了这些技术融合的趋势,“在5G技术下,物联网的功能会大大的增强,应用的领域也会被大大的拓展,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争先布局的领域,在中国也展示了方兴未艾的前景”,他说。 李萌强调,在5G支持下,物联网的功能将比以前大幅增强,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应用驱动,要培育一批自主物联网平台来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升总体设计、数据采集、设备连接、互联互通、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物联网平台的基础能力,并且鼓励行业物联网应用向自主物联网平台牵引。 二是要研发牵引,重点是加强高端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还有物联网的数据开放利用和隐私保护这些方面的技术要加强。并且以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和云平台一体化为突破口,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构建了完善的产业生态。 三是标准引导。建设我国物联网相关的标准体系,支持企业、行业标准化组织来参与国际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ABCDEF六个方面融合应用才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催生出新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以新的面貌出现,提高产业的效率”,李萌称,同时还要建设大量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超算中心、数据采集中心、基因库等等。 “如果把这些技术,ABCDEF的技术,再加上其他的技术融合起来,会形成我们国家今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洪流”,李萌表示。[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30日 12:58
陈德铭:迎接信息革命引领的更新的全球化高潮
陈德铭:迎接信息革命引领的更新的全球化高潮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出席并以“经济全球化的预期与应对”为题发表演讲。 陈德铭指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全球化非常发达的阶段,经济交融错杂,谁也离不开谁,因此,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只能是合作共赢,谁不符合潮流,谁就会失败、衰亡。 陈德铭强调,世界各国合作互动的前提是互信,不要误判、误解,这样才能走上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但目前看来,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陈德铭称,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是私有经济、跨国公司推动的,因此当前的全球化一方面高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固有的顽疾,比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民生寡助等等。 “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在全球化中的得益是非均衡的,因此得益少的国家,并不一定是负的,但是他不甘心,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一定要用很多的方法来拉回,使自己的受益越来越多”,陈德铭分析称。 对于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声音,陈德铭认为,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自己的创新和多元的国际贸易来阻止这种趋势。“我们最要做的事就是更加地开放”。 对于当前出现的信息革命,陈德铭判断,这将会是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一定会引领新的全球化高潮”。 他建议,应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比如我们的‘三驾马车’应该怎么设置,国内的消费如何通过激励把潜在的激发出来,国外的出口其实是国际的消费,也是一种消费。应该如何多元地去开拓,东方不亮西方亮”。 他举例称,非洲3000万平方公里,拥有10亿人口,指的中国关注,“很多政策是可以在世界多元化里面弥补掉中美这一块的,只要我们想这么做是能做成的,问题是方向要看准”。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全球化又在曲折中前行,而且会不断的制造对立面,进行反复的过程,美国的反全球化遏制了我们的发展,其本质是它的国运所致,是它的自暴自弃,中国虽然深受其害,甚至说暂时的损害比他还大一点,但是中国人民有韧性的,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有活力,所以我们会激励自己奋发图强,世界将进入一个低潮的话,我们一定要渡过这个低潮,调整我们‘十四五’的战略,迎接信息革命引领的更新的全球化的高潮”,陈德铭说。[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30日 12:3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演讲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并以“制造强国与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30日 12:16
马建堂: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马建堂: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京召开 原创: 赵海娟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  赵海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十四五’展望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新形势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在开幕式上分别作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王安顺(正部长级)主持开幕式。 辜胜阻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前中国在全球技术创新格局中处于“领跑”“并跑”“跟跑”并存的状态。我们要扬长避短,形成先发优势,用好比较优势,实施“非对称”技术赶超。技术创新需与制度创新形成“双轮驱动”,通过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科技攻关凝聚合力,实现创新主体有效协同、创新要素合理配置。为此,他就新形势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提出五条建议:一是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结合;二是健全稳定、多元化的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发挥大学在原始创新中的作用;三是完善企业协同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打造技术“备胎”;四是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激励,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五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参与全球的创新治理。 马建堂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做好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领域,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他认为,好的营商环境,可用8字概括其标志,即:运营便利、负担轻便。“运营便利”指企业注册登记便利、投资建设便利、生产经营便利以及市场退出便利。“负担轻便”指非税负担要近乎于零;税收负担要轻、要简;社会保障支出要适当。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抓手,他提出,可以借鉴世界银行评价营商环境的办法,“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建议用第三方机构对全国将近300个地级市进行营商环境评价。 陈德铭在主旨演讲中说,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经济的交往盘根错节,谁也离不开谁。全球化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全球化又是在矛盾中曲折发展,周期性波动。全球化将进入一段低潮,中国的“十四五”规划要充分评估未来世界大势,规避风险,洞察机遇,深化自身的改革开放,坚定维护国际多边秩序,引领新技术催生的新全球化时代。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马学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董事长郝义国,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长青在论坛第二单元分别作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主持该环节。 李萌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是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大变局的重要力量。而智能社会或是智能空间应该是重要内容,它带来的变革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强调,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边协同、大数据、科技伦理以及5G这些技术体系的融合应用才能释放出巨大发展能量,给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可能已经不仅仅是新的增长点,而是新的增长洪流。 马学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将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深度谋划、精准施策,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他提出,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跨越关口的全力攻坚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本届论坛为期一天,当天下午召开了“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和“网络经济新业态展望分论坛”。多位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当天晚上,还举行了中国经济时报社创刊25周年纪念交流活动。 本次论坛由北京中经时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大国工匠文化产业(深圳)有限公司、上海鹏鸣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详情]

辜胜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治理体系
辜胜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治理体系

  辜胜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治理体系 原创: 张娜 中国经济时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 中国经济时报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  张娜)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新形势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演讲。 辜胜阻认为,当前新形势主要有两大焦点,一是以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浪潮席卷而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二是中美经贸摩擦和科技博弈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压力与风险同在。为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提出了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 辜胜阻强调,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当前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跑”“并跑”“跟跑”并存的状态,我们要扬长避短,还要力争“抢跑”,形成先发优势。要充分用好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杀手锏技术,实施“非对称”赶超。技术创新需与制度创新形成“双轮驱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为科技攻关凝聚合力,要发挥各主体、各平台的集聚优势,实现创新主体有效协同、创新要素合理配置。他强调,应对新形势亟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点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技术创新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与激励、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五个方面完善创新治理体系。 一是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两弹一星”就是我国历史上采用举国体制、在国家层面组织的重大科学工程。当前,要坚持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三种优势结合起来。 二是健全稳定、多元化的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大学在原始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我国一些关键领域被“卡脖子”、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根子在基础研究薄弱。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比例较低,投入不足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短板之一。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发展前沿的研发活动,要不断增强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发挥大学院所在基础研究、源头创新上的关键作用,优化科研资助、评价体系,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三是完善企业协同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打造技术“备胎”。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技术创新要发挥大中小企业的不同优势,既要有“航空母舰”、也要有“蚂蚁雄兵”,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衔接互动,推动技术协同攻关。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协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顺利转化。突出市场导向、应用牵引,让“市场土壤”开出“技术之花”。强化技术“备胎”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应对与化解不确定风险的底气与实力。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技术是国之利器,人才是兴国之本。要强化产权保护与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让科技人员大富起来,充分激发人才活力。科学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具有科学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是推动人类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制造一颗芯片需要5000道工序,要将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的每道工序,补足中国制造的“精神之钙”。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要破除技术封锁,扩大科技合作的“朋友圈”。在专利、标准和规则方面,为全球技术创新治理体系的构建作出贡献。  [详情]

国研经济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农村金融扶贫调研报告"
国研经济研究院发布

  国研经济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农村金融扶贫调研报告》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支撑,当脱贫攻坚进入到关键时期,更是要突出金融机构的专业性,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金融智慧。当前,贫困地区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金融机构有责任把金融资源往最需要的地方去引领,尤其要把其引流到农村里参与建设。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年,为发现金融机构立足行业优势参与脱贫攻坚的创新智慧,总结金融机构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国研经济研究院组织专家调研组,从2019年8月开始至11月底,历时4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金融扶贫基本情况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于11月3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以“推动农村金融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精准扶贫,金融先行”为宗旨,同期举办金融创新暨精准扶贫成果展。国研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农村金融扶贫调研报告》,并公布一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农村金融扶贫优秀案例单位。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在支持精准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金融机构长期扎根农业农村,熟悉县域经济,深度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服务精准扶贫的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扶贫质量的优势,各类金融机构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截至2019年9月底,国开行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3万亿元;2016-2018年,农发行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1.75万亿元。 在商业性金融方面,大中型商业银行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例如,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8771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43.2%;平安银行“村官工程”已投放产业扶贫资金123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万人。 在合作性金融方面,各地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加强网点延伸和服务创新。例如,贵州农信社实施“信合村村通”工程,截至2018年9月,评定信用等级农户706.44万户,农户授信总额4206.76亿元;累计创建信用组12万多个,信用村1.27万个,信用乡(镇)986个,信用县21个。 在证券和保险方面,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截至2019年10月,已有13家贫困地区的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实现IPO,累计融资74亿元,此外还有66家贫困地区的拟上市企业正在筹备上市,新三板市场累计服务贫困地区公司315家,累计减免挂牌费用约5000万元。保险公司在贫困地区开发了特色农业险种,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已投保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超过200种,保险机构开发的各类保险产品超过800种。 此外,上市公司通过参与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扶贫公益基金等形式,推动扶贫攻坚。2016年至2019年10月,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共投入832.07亿元参与脱贫攻坚,帮助1584.8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深交所共有5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扶贫信息,累计投入资金及物资258.93亿元,帮助超过63.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的实践和成就 从调研数据( 本部分数据来自各家金融机构,或在各家金融机构提供的数据基础上分析所得)来看,被调研农村金融机构总体经营基本稳定,净利润基本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各家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未受到负面影响。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的实践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机构探索新型授信模式,推进信用共建,扩大信用供给。2018年,问卷调研涉及的7家金融机构主动授信贫困农户6.5万家,主动授信贫困农户总额度为19.1亿元,总体上呈大幅上升态势。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1)持续落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18年,受调研5家金融机构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1万笔,扶贫小额贷款贷款总额为13.75亿元,每笔平均贷款金额为3.37亿元,贷款数量较2017年有所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信社和农商行的小额扶贫贷款数量和金额仍有可能呈现稳中有升趋势。(2)多渠道扩大金融扶贫覆盖面。例如,山西省农信社积极借助现代化电子渠道,安装自助设备3702台,布放POS机具2.89万台,拓展助农取款服务点1.37万个,运行流动服务车30台,打通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3)支持发放合作社贷款。2018年,调研涉及的6家金融机构共支持合作社106家,发放合作社贷款的平均年限为2.3年,均延续了逐年增长的态势。 三是积极探索多方合作扶贫模式。例如,四川省农信社推广积极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发展模式,截至2019年8月底,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480.77亿元,贷款余额245.77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3.24万余人。 四是不断加强扶贫贷款风险管理。受访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的4.43%下降至2018年的2.43%。从横向对比来看,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而西部地区相对较高,这也从侧面说明西部地区金融扶贫的难度相对较大。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发挥农村金融机构扶贫作用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扶贫主要面临贫困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风控难度加大、政府支持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扶贫信贷商业可持续存在难度、金融教育存在不足的问题。为此,建议农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充分对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评估体系提高风控水平,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的优化升级;持续提升政府扶贫治理能力,适度加大对扶贫信贷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扶贫信贷的支持,确保扶贫小额贷款综合收益至少能够基本覆盖贷款成本,提高对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小额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制定金融教育中长期规划,帮助贫困农户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服务获取能力。 我国的金融扶贫政策随着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实践而不断发展,对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未来,金融扶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把握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财政与金融、资金扶贫和基础金融服务以及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货币、财税和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健全扶贫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重视和支持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布介绍,本次专题调研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等单位专家的积极参与,还有部分省市银保监、农信、扶贫部门以及农信银合的大力支持。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2020年是更是决战之年,在有关部委办的指导下,金融扶贫的专题调研工作将会更加深入开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迈入小康社会贡献智慧的力量。[详情]

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暨精准扶贫成果展开幕
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暨精准扶贫成果展开幕

  汇聚金融领域创新智慧  提供中国精准扶贫方案 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暨精准扶贫成果展 以“精准扶贫,金融先行”为宗旨,以“推动农村金融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19年11月3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暨精准扶贫成果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邮储银行、中国平安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15名嘉宾就金融创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发表演讲并进行互动讨论。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扶贫部门、商业银行、农信联社、农商银行,证券、保险、上市公司、基金等行业的650多名专业代表参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国务院扶贫办原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中国人民银行原办公厅主任肖乾珠等领导和专家就上述话题发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忠宏,中国经济时报社总编辑王辉,中国银行业协会顾问王哲等出席峰会或主持相关环节。 同期举办的金融创新暨精准扶贫成果展,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及部分省区农信联社共162家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类机构和相关企业,纷纷展示本单位在金融创新暨精准扶贫方面采取的各类举措和丰硕成果。 峰会专题分享环节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金三林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兼副研究员、河北大名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吴平分享了大名县脱贫攻坚的做法,平安银行总行扶贫金融办公室高级督导杨建军就平安“三村工程”扶贫模式介绍经验,安徽省庐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叶秀介绍了打好“组合拳”助推金融扶贫高质量的经验和成果,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就协调推进产业扶贫与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在“精准帮扶模式与展望”互动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同全,中国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黄小东,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王瑛,贵州省工商联宁波商会会长、中林实业集团董事长王宋芳等专家和企业家,热烈探讨精准扶贫方面的有效模式,对于2020年的帮扶模式也进行了展望。 据参展机构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总干事王泰为博士介绍,旗下的文旅委员会已与沿线国家的150多家企业或组织签署了共同发起、建设和运营“开源丝路驿站”的协议,致力于文化扶贫、贸易减贫,联盟目前正在助推“兰考音乐小镇”建设,通过从“一棵树”到“一把琴”的升华,实现兰考“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的美好愿景。 峰会期间,国研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农村金融扶贫调研报告》,并公布了一批金融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金融精准扶贫优秀案例。自8月初至11月20日,国研经济研究院组织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中国银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及各高校的专家,开展全国农村金融扶贫问卷和实地调研工作,各金融机构纷纷自荐或推荐本单位、本区域的金融扶贫案例,峰会组委会按照精准度、有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等为标准,甄选了一批创新、优秀案例,所有入选案例效果突出、精准度透明、创新价值凸显。[详情]

侯永志:我国经济“重心”正在南移
侯永志:我国经济“重心”正在南移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出席并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题发表演讲。 侯永志分析称,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区域之间的分工和联系也在加深。但当期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南北发展的差距在扩大。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地区GDP在80年代占全国的45%,而现在下降到了38%多一点。“在东西差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南北差距成为新的现象”。 此外,在侯永志看来,我国经济的“重心”正在南移。此“经济重心”的概念是指我国经济发展平衡的结果。“借助物理学的概念,任何一个不规则物体一定要能找到那个重心,顶着这个重心就平衡了”。 侯永志进一步解释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重心在河南境内,一直到安徽境内徘徊几年,而这几年一路向南行,这是南北差距现象的一个反映。 此外,在经济增长动力格局方面,侯永志总结为“发展优势地区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而发展相对的不那么强劲的地区,反而其动力在减弱”。最为明显的一个现象便是,“大中城市的人口在持续增长,而小城市的人口在减少”,他认为,“这说明我们的经济活动、人类的活动更多向大中城市聚集”。 谈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侯永志称,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来我国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他也认为这一趋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们看到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它的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都是均匀分布的,有的地方是高度密集的,有的地方是相对稀疏一点,实际上是这样的情况。总的来讲我们希望有平衡的布局,平衡我理解大范围,大尺度的平衡,小的范围内可能还是集中的”。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对的新挑战,侯永志分析称,最需要考量的是如何实现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 在侯永志看来,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技术进步。“不同的发电厂用不同的技术,对能源的消耗水平是不一样的,碳排放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他举例称。 因此,问题的关键点落再了如何推动创新上。侯永志强调,“规模”是支持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还需要有耐心,“我们搞创新不可能一目十行,要搞就搞到底,不能今天看没有成效就放弃了”。此外,他还提出要把技术、流程和商业模式很好的统筹起来。 “从创新的规律来看,现在的创新是越来越依靠资本,是资本密集型、人力资本投入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现在要做到大创新,不去分工协作是做不了的”,他强调。[详情]

马学军:系统治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
马学军:系统治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马学军出席并以“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题发表演讲。 马学军表示,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内蒙古自治区正全面审视发展阶段和形势变化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关系,深度谋划、精准施侧,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他提出,第一,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学军表示,坚决从过度地依赖资源开发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当中摆脱出来,从资源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当中摆脱出来,全方位转变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在高质量发展当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二,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在,内蒙古经济已经走到只有转型调整才能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经济体系是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马学军指出,这就涉及如何对待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原地踏步,甚至走回头路这样被动的局面。 马学军强调,要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激活创新第一动力,脚踏实地坚持两条腿走路,在优质资源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在后发优势领域里培育多元产业,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互补互促中推动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的新体系。 第三,以跨越关口的全力攻坚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学军表示,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化解风险、解决贫困和生态问题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重中之重。 他强调,在防范和解重大风险方面,要进一步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化解债务同转变方式结合起来,堵后门、开前门双管齐下,做到既坚定可控,又有序适度。 在脱贫攻坚方面,紧扣全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实施精准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核心和关键。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扶持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程度广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努力把贫困牧户吸附到产业链上,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确保实现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在污染防治方面,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为抓手,在规划引领和红线约束下调整经济结构,谋划产业发展,把保护草原、森林、湖泊作为首要任务,把治理生态条带、区块和点位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生态综合治理,加快科尔沁等沙漠的治理,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标本兼治,解决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片蔚蓝、这片纯净。 第四,以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云军强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畅通经济内外循环,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 “当前我们感到,我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差距上表现为营商环境的差距”,马学军直言,要系统治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健全完善政务、法治、市场、投资、金融、人才等体制机制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马学军还指出,内蒙古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合作。进一步畅通大通道,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加快满洲里、阿联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的建设,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大力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通过加快各项改革开放政策落地实施,让各种要素创造力和活力充分得到释放。[详情]

科技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融合将形成高质量发展洪流
科技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融合将形成高质量发展洪流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出席并以“创新驱动与产业变革展望”为题发表演讲。 李萌表示,近代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在现代科技领域落伍了。但经过70年的努力,今天的中国正大踏步的追上,正在部分领域引领时代,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萌指出,高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图景,再此之下会催生出很多应用的场景,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精准医疗、精准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养老还有智慧城市等等,这些场景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方向。 他也表示,上述图景需要一系列的技术组合做支撑,才能落地。因此,构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技术体系,对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他提出了“ABCDEF”的概念。 A:人工智能 在其看来,人工智能是一项战略性、渗透性技术,正在对各行各业进行全方位的赋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坚持应用先导,应用驱动,脚踏实地的拓展应用,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我和李开复先生交流过,我们都认为当前比较红火的深度学习算法的红利可以坚持20年,我认同他的观点,也觉得深度学习算法潜力还远没有挖尽。大规模的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可以弥补我们当前比较优势下降和竞争力下降的弱点”。 他举例称,对工厂进行智能化的改造,一方面可以增强产品的一致性,减少人工的差异,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可以扩展劳动时间,克服人体劳动的限制,“所以要立足应用来牵引研发,不断地补齐短板,这样才能成就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 他也强调,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将以增强智能的形式存在和发挥作用,比如说通过人机协同、脑机结合的方式提高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很现实,强人工智能还很遥远,所以我们要避免泛化和神化”,“泛化就是指把现在当未来,认为什么东西都归结为人工智能,对它有所轻视。神化是把未来当作出现在,以为强人工智能很快到眼前了,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神化的另外一面就是妖魔化,也存在对人工智能妖魔化的看法。比如是不是取代人,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犯罪,这个我们都需要理解”。 B: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国家围绕着区块链的研发、应用和监管相继出台了国家战略。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以区块链为主题的集体学习。 李萌表示,区块链显示出了自身重要的应用潜力,比如说供应链金融、跨组织物流管理和数据共享,尤其是药品的流通管理和产品追踪等等。目前看,尽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应用的场景也不是很多,像人工智能那样大规模的渗透性应用还存在技术上的难点,有待突破。 但李萌强调,要对区块链看得更远一些,因为它将成为支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智能社会中对重塑信任机制,建设信用社会具有重大的价值。 C:云边协同Cloud Edge Collaboration 李萌指出,云计算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越来越离不开的基础能力。在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中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物联网设备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和边缘效率大幅度提升,边缘侧的数据处理越来越高效,边缘计算就更加接近应用场景地气,速度强,终端可获取性强。 “云边协同应该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边缘计算也是云计算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云边协同应该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使网络数据趋同实现更大的优化,给成长性的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李萌表示。 D:大数据(Dig  data) 大数据是继实验观察、理论模拟之后的科学研究新泛式,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都是数据,数据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人工智能时代,过去经济发展靠要素驱动,靠投资驱动,现在我们强调经济发展要靠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当然哪一种驱动都不是难免的,关键是看谁来主导这个驱动力”,李萌表示。 李萌认为,当前我国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拓展仍然不足,应用潜力还很大。“比如利用关联分析,做社交网络精准营销,还有反欺诈等等”,他指出,目前大数据分析大多数停留在统计分析上面,数据的关联深度挖掘做的不够。 他也强调,大数据的安全隐私应引起关注,尤其是保证数据共享中间的安全和效率平衡一直是个难题,也是国际上面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E:伦理(Ethics) 李萌表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科技伦理的治理机制。这是第一次将伦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来部署。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科技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安全都有重大的影响。“科技伦理是约束人的,没有好技术和坏技术之分,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所以我们国家科技落后的时候,没有遇到这么多的科技伦理问题。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科技伦理问题更加紧迫的提出来了”,他说。 李萌强调,“我们不仅面临要如何取得新技术的突破,还要评判这项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并且进行制度的规制。我们国家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了比较严格的科研伦理的规范,任何涉及伦理问题的科研活动都必须遵守伦理规范。开展伦理的前置审查,任何违反科研伦理的行为都要坚决反对,严肃查处”。 在5G时代,智能社会面临着伦理、隐私、安全风险会更大,更加需要重视伦理的治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规划中间明确的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特点,实现发展与规制的协调。 “前不久国家人工智能专业治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八项原则》,我参与了制定的过程,包括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发协作、敏捷治理这八条原则”,李萌介绍,上述八条原则的提出表明我国科技界人工智能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是后来者和追赶者,新时代成为科技创新的合格引领者,必须重视伦理问题。不能让它妨碍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势”。 F:5G 李萌指出,5G是中国科技产业在全球实现领跑的标志性事件。5G比4G快100倍,延时达到毫秒级,把以前人与人的通讯连接,拓展到物与物的连接,甚至是智能与智能的连接,是开启了万物互联和万事互联的新阶段。 “目前5G的布局是刚刚开始,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和应用场景需要各方面、各行各业去开拓和挖掘,5G+是一篇等待开启的大文章”,他强调。 在其看来,5G+IoT+AI(5G+物联网+人工智能)成为热词,反映了这些技术融合的趋势,“在5G技术下,物联网的功能会大大的增强,应用的领域也会被大大的拓展,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争先布局的领域,在中国也展示了方兴未艾的前景”,他说。 李萌强调,在5G支持下,物联网的功能将比以前大幅增强,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应用驱动,要培育一批自主物联网平台来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升总体设计、数据采集、设备连接、互联互通、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物联网平台的基础能力,并且鼓励行业物联网应用向自主物联网平台牵引。 二是要研发牵引,重点是加强高端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还有物联网的数据开放利用和隐私保护这些方面的技术要加强。并且以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和云平台一体化为突破口,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构建了完善的产业生态。 三是标准引导。建设我国物联网相关的标准体系,支持企业、行业标准化组织来参与国际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ABCDEF六个方面融合应用才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催生出新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以新的面貌出现,提高产业的效率”,李萌称,同时还要建设大量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超算中心、数据采集中心、基因库等等。 “如果把这些技术,ABCDEF的技术,再加上其他的技术融合起来,会形成我们国家今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洪流”,李萌表示。[详情]

陈德铭:迎接信息革命引领的更新的全球化高潮
陈德铭:迎接信息革命引领的更新的全球化高潮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出席并以“经济全球化的预期与应对”为题发表演讲。 陈德铭指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全球化非常发达的阶段,经济交融错杂,谁也离不开谁,因此,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只能是合作共赢,谁不符合潮流,谁就会失败、衰亡。 陈德铭强调,世界各国合作互动的前提是互信,不要误判、误解,这样才能走上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但目前看来,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陈德铭称,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是私有经济、跨国公司推动的,因此当前的全球化一方面高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固有的顽疾,比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民生寡助等等。 “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在全球化中的得益是非均衡的,因此得益少的国家,并不一定是负的,但是他不甘心,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一定要用很多的方法来拉回,使自己的受益越来越多”,陈德铭分析称。 对于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声音,陈德铭认为,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自己的创新和多元的国际贸易来阻止这种趋势。“我们最要做的事就是更加地开放”。 对于当前出现的信息革命,陈德铭判断,这将会是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一定会引领新的全球化高潮”。 他建议,应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比如我们的‘三驾马车’应该怎么设置,国内的消费如何通过激励把潜在的激发出来,国外的出口其实是国际的消费,也是一种消费。应该如何多元地去开拓,东方不亮西方亮”。 他举例称,非洲3000万平方公里,拥有10亿人口,指的中国关注,“很多政策是可以在世界多元化里面弥补掉中美这一块的,只要我们想这么做是能做成的,问题是方向要看准”。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全球化又在曲折中前行,而且会不断的制造对立面,进行反复的过程,美国的反全球化遏制了我们的发展,其本质是它的国运所致,是它的自暴自弃,中国虽然深受其害,甚至说暂时的损害比他还大一点,但是中国人民有韧性的,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有活力,所以我们会激励自己奋发图强,世界将进入一个低潮的话,我们一定要渡过这个低潮,调整我们‘十四五’的战略,迎接信息革命引领的更新的全球化的高潮”,陈德铭说。[详情]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演讲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并以“制造强国与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详情]

往届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