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降息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

2014年11月27日 10:03  作者:董希淼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董希淼

  利率市场化作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一环,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现在不必急于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而是应该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措施,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降息降息

  11月21日晚间,正当全国人民欢度周末的时候,央行[微博]突然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至2.75%。

  数据显示,10月PPI同比下跌2.2%,创下6个月新低;而10月CPI 同比仅增长1.6%,处于2010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实体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整体物价水平不断回落,为宏观政策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也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因此,央行此次突如其来的动作符合逻辑,尽管令市场颇感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此次降息是自从2012年7月以来,央行两年多来首次动用这项调控政策。而且,这次采取的手段是非对称降息,传递了央行通过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进而缓解企业融资贵现象的强烈意图。在此之前,国务院出台了缓解企业融资贵问题的十条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来已久,在经济新常态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对此呼声更为强烈。所以这次降息的消息备受关注,市场反应十分强烈。

  因此,在央行发布降息的消息后,几乎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关于降息的具体措施。降息之后,包括境外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分析和预测央行下次降息的必要性及可能的时间。有些学者和银行从业者还呼吁,央行不但应该降息,还应该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比如,汇丰认为中国明年将降息2次、降准1次。

  其实,央行在这次降息的同时还放出了另外一个大招,而且此招的深远意义比具体的降息举措更重要,这也是这次央行利率政策调整与以往历次的最大不同。这个大招就是,央行采取了切实措施,将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了一步

  首先,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在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定价后,存款利率市场化成为利率市场化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2012年6月,我国存款利率上限首次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这次扩大到1.2倍,可以说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具体举措。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如果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大致相当。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降息之前基准利率为3%,上浮1.1倍为3.3%;降息后基准利率为2.75%,上浮1.2倍仍为3.3%,普通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不同的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的资金需求和承受能力,对存款利率执行水平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是否上浮、上浮多少由银行自主决定。降息当晚,青岛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当即宣布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而到目前为止,16家上市银行对一年期定期存款则出现了3%、3.025%、3.3%三种不同利率,用足20%的银行尚属少数。

  其次,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下放较长期限存款的定价权。央行综合考虑后,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化和合并。其中,将贷款基准利率简并为一年以内、一至五年和五年以上三个档次,存款基准利率方面则是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其政策导向是,希望借此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同时,这也有利于强化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健全利率政策传导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这次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意欲何在?这并不是说以后就没有五年期定期存款,而是央行把其利率的定价权交由商业银行,由银行自主定价。我们可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在五年期定期存款上率先实现了。这也符合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原则。从多个地方情况看,中资商业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的为4%,高的则达5.4%,而花旗银行定期存款最高的仅为3%。最高的比最低的高出80%,定价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利率市场化作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一环,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下一步,央行可能采取的手段有: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再次扩大利率上浮空间等等。同时,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但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利率水平下行。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存款分流趋势进一步加剧,如果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会引起对存款的更激烈争夺,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如果银行将其转嫁给企业,反而将可能在短期内推高企业融资成本。所以,我认为我国现在不必急于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而是应该在有序推进的同时,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一环,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是利率市场化最终实现的条件之一。但在我国,存款保险雷声大雨点小,据说相关条例已起草完毕,但就是迟迟未见推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要求。央行、银监会负责人多次表态存款保险准备就绪,如央行副行长易纲10月30日曾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接近成熟”。11月19日,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一次访谈中,再次提及存款保险,说“比如在明年什么时候推出”,让我们又感觉有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我们预感,存款保险真的离我们很近了,或许就在不久将来的一个周末降临世上。

  不管怎么说,在这次降息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本文作者介绍:零售银行观察者、兼职财经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微博名称:@东行归来)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降息利率市场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央行突然降息背后的中国经济困局 电改的水有多深? 《星际穿越》欺骗了谁的智商 车祸掀翻第一大老鼠仓 为什么故宫里的宝贝永远是笔糊涂账 国企改革难以逾越的坎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阿里巴巴能否成为百年老店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类解读:社会信贷求助成本太高(一) 油价下跌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