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行官员称越南金融危机预判不足导致失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09:37 东方早报
世行官员称越南金融危机预判不足导致失控

世界银行驻越南执行主管马丁·拉马

  

世行官员称越南金融危机预判不足导致失控

越南尽管遭遇惊心动魄的金融动荡,但政府已明确表示将继续鼓励外资投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专访世界银行驻越南执行主管马丁·拉马

  早报特派记者 俞懿晗 发自越南河内

  坐在河内李太祖街63号的办公室里,世界银行驻越南执行主管马丁·拉马(Martin Rama)看上去有些疲惫,“我几乎天天要和中国的记者打交道。”他表示,不难理解近期出现在越南的金融风波对中国人的心理冲击。

  今年3月以来,这个在越南扎根7年的国际发展援助机构几乎以一周一次的频率,向越南政府提供金融政策咨询。

  6月6日,在越南老街省沙巴县(Sapa),阮晋勇总理和他的全体政府班子一起参加了世界银行越南咨询组中期会议。1个半小时的圆桌会议,被拉马先生称为此次越南经济困局的“转折点”。

  “讨论很激烈,我们向总理提出一系列建议,希望有助于越南走出困境。”拉马告诉早报记者,“关键是,国际捐助机构对越南政府采取的一揽子紧缩政策予以肯定。”

  拉马表示,本周国际捐助机构还会和越南政府举行闭门咨询会,继续讨论对目前抑制通胀措施的跟进。

  世界银行在上周的经济报告中预测,今年下半年越南的通胀情况将有所缓和,如果越南给予“经济稳定”最高优先度,今年7%的增长率仍可达成。

  “(越南的状态)称之为‘动荡’更合适,而不是金融‘危机’。”拉马说。

  根源

  预判不足导致失控

  东方早报:国际金融波动对越南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拉马:这是引发越南经济情况恶化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国际米价飙升对越南经济的影响巨大,是拉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主要原因。从去年底到现在,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翻了7倍,尽管越南限制了大米出口,使国际米价的上涨压力没有完全传导到国内,但仍然没法避开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今年初的严冬和瘟疫也让情况雪上加霜。但这些因素在其他亚洲国家也存在,并不是越南独有的。越南的特殊情况在于它的外汇政策,它使得越南经济对国际金融动荡完全没有抵御能力。

  在东亚地区,但凡本币升值的国家,通胀情况都不太重,比如中国。但越南盾却完全没有升值。如果将通胀幅度和货币升值或贬值的情况作比较,你会发现越南的情况最极端。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几乎都略有升值,这样就能减缓输入性通胀。

  东方早报:这么说中国情况好一些?

  拉马:从这方面来讲是的。虽然情况有些类似,但中国在通胀方面,食品通胀和非食品通胀之间拉开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人民币近年来的稳步升值也让通胀缓和一些。

  东方早报:越南经济恶化还有哪些特殊原因?

  拉马:从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越南的CPI上升15%,其中食品CPI的涨幅最大——米价在一年内涨了80%,原油倒是其次。如果排除食品因素,越南的非食品CPI仅仅从6%上升到11%,并没有发生剧变。

  第二个越南独有的情况是,这两年它吸纳了庞大的外国投资。去年越南资本账户的流入高达1750亿美元,主要是中长期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此外还有近60亿美元的私人汇款,主要来自海外越侨和打工者。这两项相加的240亿美元资金进入越南,而这个国家的GDP只有700亿美元。我从没看到有哪个国家出现如此情况。越南国家银行还想保持这个投资热度,买入大量外币,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使得信贷增长失控,此时楼市也出现泡沫……所有这些导致的失控状态就发生在短短几个月内。

  东方早报:可直到去年底,多数国际金融机构还很看好越南,没有发出任何严肃警告。今年年初突然就齐声唱衰,这其中是否也存在预判错误?

  拉马:越南在加入WTO的道路上走得太顺了。没人想到他们会在那么短时间内吸引那么多外资,他们没做好准备。对任何国家来说,加入WTO是个重要里程碑,但在这里,很多人似乎就此判定越南是下一个崛起的亚洲虎,但它的经济总量其实并不大。很多人把越南当成中国来投资,但它的经济总量毕竟不如中国。

  东方早报:世行的报告认为越南的货币政策是出现经济难关的根源?

  拉马:是的,他们的政策是经济增长优先,以及稳定的汇率,越南国家银行必须在这些原则下进行调控。为了防止货币升值,他们只好买入美元,所以他们没有多大选择。这个问题从去年9月开始蔓延,直到今年2到3月间,越南政府(等了5个月)才做出反应,宣布要重点控制通胀。

  反思

  去年9月错失反通胀良机

  东方早报:5个月时间——您认为政府行动太慢了吗?

  拉马:5个月不能算慢。的确,我们一直对越南尚不发达的中央银行系统甚为担忧——中国的央行系统远比越南发达,但以他们目前可用的手段来衡量,越南政府这次应对经济问题的表现还不错。从发现问题,出台一揽子对策,到具体执行,他们反应还是比较快的。我认为他们应该能渡过危险状况,政府的应对措施应该会起效。

  我们不能把错误都归咎于政府。某种意义上说,越南政府是成功的,能够吸引那么大量的投资是成功的标志。如果说还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国家银行和政府应该更早意识到问题。在去年9月出现一些比较清晰迹象的时候,政府决策却是保证经济增长。

  东方早报:如果政府当时就采取行动,越南是否就能避免经济恶化?

  拉马:对,我认为是这样。特别是他们确保经济增长的措施,导致很大部分外资变成流动的越南盾。两种类型的银行对此做出截然不同的举动。国有银行非常谨慎,它们要提高资产质量,不想大幅增加信贷,于是这部分银行的信贷只增加了5%;然而私有及合资银行,规模小却对急求发展,它们的信贷增加了95%,在这个增速下,资产质量肯定不高,信贷和质量不可能一起成倍增长。事实上,它们出借的资金太快太多,而且都流入房地产市场,现在楼市价格暴跌,这些银行就有大麻烦了。所以,私有及合资银行的表现应当更早引起政府警惕,但当时越南人对这些银行的发展过于乐观。

  东方早报:现在非国有银行的危机有多严重?

  拉马:幸好目前出现危机的都只是小银行,但越南国家银行必须显示出整合问题银行的能力,为这些银行吸引投资,使存款人的信心不受影响。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树立存款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东方早报:但您说过越南的国家银行系统不甚发达,调控手段还不多?

  拉马:是的,但目前来看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我曾和(世界银行)驻日本的同事讨论过房地产泡沫,他们说在日本情况要严重得多,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通胀导致的房地产泡沫持续了5年而不是5个月,从而引发十年的经济停滞。当时日本的情况和今天的越南很像。更何况日本当时是有较发达中央银行调控体系的。对于越南这个尚未建起完善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的国家来说,政府的表现已经让人满意了。

  评估

  “热钱”投机不严重

  东方早报:很多人担心现在的越南可能是1997年的泰国,会引发又一波亚洲金融危机。

  拉马:这个比较不太恰当,它们根本上不是同一回事。首先泰国的外资以短期为主,可以快速抽逃,而越南大部分的外债是长期投资,没有很快被“逼债”的危险;第二,和1997年的泰国相比,越南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越南盾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外国投资人很难对其进行投机;另外资金抽逃在越南也很难,因为这里金融市场规模不大,如果外国投资人想卖空撤离,稍微一动就会引起价格浮动,很难获利,而且还可能导致崩盘。所以在交易量如此小的市场里,根本没有办法迅速抽离大笔资金。第三个不同在于,这里的企业不可能大规模负债,因此不会被轻易破产。泰国的情况要薄弱很多。

  东方早报:大家很关心的一点是,越南会否发生类似外资抽逃、被“热钱”整垮的局面?

  拉马:目前还不至于。今年越南吸引的外资主要是长线,短线投资则集中在去年。去年的240亿美元中至少有将近一半是短期投资,比如证券。但现在股市滑坡,证券投资都停止了,外资只能对证券保持观望,等待合适的时机。如果越南情况好转,这些钱就会进入,但目前还不会有动作。至于很多人猜测的“货币战争”,我认为越南股市并不存在严重的外资投机问题。

  东方早报:所以越南的金融风险要比1997年的泰国小很多?

  拉马:是的,最严峻的挑战并不在于外部投资,而是越南人本身。如果越南人对银行失去信心,抢着从银行提款,那就会造成危机。所以在当前情况下确保银行稳定非常重要。如果每个越南人在同一时间都把手头的盾换成美元或黄金,那足以引发大规模经济危机。

  东方早报:前几周越南出现过抢购美元的迹象。

  拉马:应该说我们已经迈过了最危险的拐点。虽然通胀情况仍有可能回到两周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我认为越南政府已经能掌控局势。

  东方早报:您说的转折点是指什么时候?

  拉马:6月6日,就在那天的沙巴咨询组中期会议上,我们本来担心一些国际捐助机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断言“这是一场灾难”,但他们实际表达的讯息却是,越南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尽管存在执行的问题,但大家对政策大方向的认同感很强。后来几天传出的消息都比较鼓舞人心,一些决策开始得到实施,政府为显示透明度公开原本保密的信息,政府官员和投行负责人会晤,我能从中感觉到积极的因素。虽然困境还没过去,但我认为情况要比两周前乐观。两周前的情况非常危险,几乎濒临崩溃。但政府后来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对扭转局势有决定性作用。

  东方早报:上周五的越南股市有所回升,你预测接下来会有更多好转的迹象吗?

  拉马:我认为今年6月越南的通胀会相对较低,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6月的贸易数据看起来不错。而且如果人们认为越南股市已经见到底部,各类资金就会入场抢筹。其实有很多外国投资者在等候机会抄底,他们只是在判断什么时候才是谷底。如果他们看好市场情况的发展,就会买入股票,由于市场小,注入的资金很快就能起作用,把大盘向上提。

  东方早报:我们可以称之为金融“危机”吗?

  拉马:我觉得称之为“动荡”更合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