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专家:美贸易逆差源于其不计后果的减税政策

耶鲁大学专家:美贸易逆差源于其不计后果的减税政策
2019年05月21日 07:30 环球网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史蒂芬·罗奇:中美经济黏合剂因“猜疑”而生变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5月20日文章,原题:美中贸易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国和中国针锋相对关税升级,如今进入了危险地带。美中双边贸易不平衡是这场辩论的焦点,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说的造成工作流失和工资压力的“大屠杀”背后的主因。

  是的,2018年,美国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4190亿美元,占到美国的总贸易逆差8790亿美元的48%。但是,特朗普及美国两党多数政治人物没有承认的是,2018年美国与102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这反映了美国国内储蓄严重不足,这种情况未来几年可能会恶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会和总统本人2017年末通过的不计后果的减税政策。

  事实上,美国的许多指控都是基于美国法庭都不会接受的不靠谱的证据。但是,不实之词也让人意识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长期以来作为美国和中国经济黏合剂的战略接触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国关系存在的一个根深蒂固问题在于猜疑。现在,美国两党一致认为全都是中国的错。按特朗普政府去年6月发表的白皮书的说法,中国对美国未来繁荣构成生存威胁。

  中国的观点同样怀有戒心——对美国遏制的担心加剧了中国的猜疑。从亚洲“转向”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再到特朗普的关税,中国对美国也抱着一种生存恐惧。

  两国的指责和反诉是长期互相不信任的产物。两国都依赖对方支持经济增长——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型经济体长期以来所认识到的。尽管美国依赖来自中国的廉价消费品、中国大规模购买美债以及作为美国第三大及增长最快出口市场具有重要性,但华盛顿的政治人物对此不以为然。

  无论是人与人还是经济体关系,这种互相依赖的问题在于,这是一种易变、最终紊乱的关系。当一个伙伴改变往来规则时,另一方感到威胁,于是冲突起来了。两国的经济体动态因素都在变,而中国国内的转变尤为深刻——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出口到消费、从进口到本土创新。相比之下,美国固守认为其增长模式更优越的傲慢。

  讽刺的是,美国更愿意接受那个“旧中国”,如今面对“新中国”则感到威胁。(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 陈俊安译)

  (本文来自于环球网)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中美 黏合剂 经济体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