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设计的《景泰蓝和平鸽》丝巾和装饰盘,成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她设计的《景泰蓝和平鸽》丝巾和装饰盘,成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2024年12月09日 17:04 中国侨网

转自:中国侨网

近日,94岁的艺术家常沙娜发布新书《常沙娜艺术大系——绘画卷(敦煌)》。

她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

也是林徽因的得意弟子。

21岁时,她设计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先后参加人民大会堂装饰、共青团团徽、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的设计……

艺术家常沙娜在浙江杭州接受采访。 林波 摄艺术家常沙娜在浙江杭州接受采访。 林波 摄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沙娜一生守护的事业。

常沙娜1931年出生在法国里昂,“沙娜”取自法国的索纳河。她的父亲常书鸿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留法青年艺术家。

出生第2年,常沙娜随父母搬到巴黎,在那里度过了童年。“1936年,父亲偶然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前看到《敦煌石窟图录》,于是他选择毅然回国。”她说,6岁时,她跟随父亲回到中国,在颠沛流离中生活了几年,之后在1943年辗转到了敦煌。

1934年,常书鸿在巴黎画的《画家家庭》。受访者供图1934年,常书鸿在巴黎画的《画家家庭》。受访者供图

常书鸿建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中国人开始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保护。从此,常沙娜的人生与敦煌紧密联结。

我的成长时光在敦煌

“那时我每天跟着爸爸进出洞窟,从当爸爸的助手到拿起画笔,莫高窟壁画的美妙色彩和线条一笔笔从心里流淌到笔端。”常沙娜称。

“大人在画,我就跟着他们画,因为画起来很感兴趣,也没觉得艰苦。”常沙娜说,“爸爸也经常鼓励我,在我去临摹前,他都要讲十六国、北魏、西魏等每个时代的(绘画)背景和风格,我带着这些知识去画,就更来劲了,而且更有意思了。”

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带着女儿常沙娜和儿子常嘉陵在莫高窟洞窟内。受访者供图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带着女儿常沙娜和儿子常嘉陵在莫高窟洞窟内。受访者供图

在满眼黄沙、一片荒凉的敦煌,常沙娜乐在其中。“我每天兴致勃勃地蹬着蜈蚣梯爬进了洞窟临摹壁画,那时候洞窟都没有门。洞口朝东,早晨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照亮满墙色彩斑斓的画面。”兴致上来她还会放开嗓子唱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944年至1948年间,常沙娜将洞窟内壁画中不同时代人物姿态及装饰、动植物,以及藻井的图案等进行详细分类临摹。因此,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敦煌少女”。

做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1948年,17岁的沙娜赴美留学。美国的学习拓宽了她的视野,也让她了解到敦煌艺术与丝绸之路的渊源。1949年新中国成立,常沙娜选择中断学业,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回国后,在林徽因的指导下,常沙娜从敦煌隋代洞窟的藻井中找到灵感,以敦煌壁画上的鸽子为主要元素,设计出《景泰蓝和平鸽》丝巾和装饰盘,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不仅赢得了外宾的高度赞誉,也让濒临失传的景泰蓝工艺重获新生。

常沙娜与“和平鸽”头巾合影。受访者供图常沙娜与“和平鸽”头巾合影。受访者供图

父亲做的是文物保护、古代艺术,而她做工艺美术、装饰设计,这是新中国建设中所需要的实用艺术。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建筑外立面琉璃瓦门楣、台阶上花岗岩浮雕的须弥座图案等也都出自常沙娜之手。她曾坦言,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参与了新中国重要建筑的装饰设计,因为这些工作,让她有机会被更多人认识,也让她有机会推广敦煌的艺术之美。

不仅如此,常沙娜还将敦煌元素带入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民族文化宫等城市地标建筑,并主持设计了香港金紫荆广场那朵著名的紫荆花雕塑

常沙娜称,虽然在敦煌的时间只有几年,但是她这辈子最想念的地方就是敦煌。“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要到处说敦煌。”

来源:中新网、金台资讯、中国妇女杂志、大象新闻等

编辑:金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景泰蓝和平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23.95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