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若桐,新媒体观察者,南亚研究小组成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兰茶,乡村婆罗门,南亚问题专家
最近,视频网站油管(YouTube)的印度旅游网红似乎挖掘出新的“流量密码”:纷纷上传他们在中国各地游玩的视频日志(vlog)、通过直播讲述他们对中国的切实感受、利用评论区再搞一大波中印对比……
随着印度来华旅游逐渐恢复,2023年6月以来这类内容已在视频网站蔚然成风,播放量、评论数及影响力均猛增,即使是新手,其视频播放量也能轻松破万。
与陷入低谷的中印关系形成鲜明对比,印度网红和网民对中国风土人情、社会经济的关注热度却达到空前高度,他们展现出的“真实的中国”“友善的中国”“烟火气的中国”,甚至成为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印人文交流中少有亮点。
一、印度网红来华拍视频有“套路”
我们翻遍了油管上几乎所有到过中国的印度旅游网红,有几个有趣的发现:
印度旅游网红来华拍摄的视频特点非常鲜明,但彼此之间却又非常相似。
例如,这些网红几乎都把中国之行描绘成大开眼界的惊世奇旅,尤其是在标题上大量使用非常夸张的词汇,包括“不可思议的(unbelievable)”“你不会相信(you won’t believe)”等。
再如,这些视频地点和主题也体现“别具匠心”,很多都选择关注那些因为长期被印度媒体“妖魔化”、而被印度公众所熟知的“热点地区”,包括新疆、武汉等地。某种程度上,虽然印度旅游网红只是顺水推舟搞的内容设置,却在客观上起到了“定向辟谣”的意外效果。
此外,这些网红往往突出“印度人”的视角,试图为观众呈现集体想象,而不是采用大多数网红偏爱的个体叙事。印度旅游网红在来华视频标题上使用“印度人(Indian)”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似乎是想跳脱个人视域,而采取一种“代表所有印度人的典型视角”。当众多印度旅游网红都采取这种叙事策略时,就很容易形成“集体想象”。
有趣的是,印度观众想借同为印度人的网红之眼看中国,而中国人正好想通过印度网红的眼看看“典型印度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国。这种交互视野也是印度旅游网红来华的视频流量暴增、讨论热烈的重要原因。
来中国拍视频的印度旅游网红自身也有非常突出的相似性。首先,这些网红风格各异,没有一个是专门的“中国网红”。如网红“THE INDO TREKKER”“Wandering Maniac”以南亚、中东、非洲为主阵地,网红“Naa Anveshana”“Travel with AK”则旅行全球,这些网红多元化的内容,也积累了差异化的粉丝基本盘。
然而,早期来华视频爆火之后,这批网红纷纷依样画葫芦,而他们与中国相关的视频甚至成为最受欢迎的“爆款产品”。不同赛道上的网红“殊途同归”,都选择搭上“中国快车”,可见印度社会对中国好奇心有多强烈。
其次,印度旅游网红大多囊中羞涩,在华消费金额和活动体现出“穷游”特征。例如,他们大多选择居住在青年旅舍。再如,多选择街边小店、美食街等用餐,几乎没有前往购物中心餐饮店。除长城等“过于著名”的景点外,这些旅游网红几乎没有游览传统意义上的游客热门景点,这说明他们反倒可能更好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对他们来说就是最有旅游价值的“景点”。
虽然印度旅游网红大多提前恶补有关中国的信息和知识,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偏差仍然显著,具体在两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小看了中国发展成就。例如,一些网红包括观众曾认为,中国农村发展极为落后,但目睹真实的中国农村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二是对中国军警职能的认知。受美西方报道及自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好几个网红都认为“在街头遇见的中国警察的任务就是监视老百姓”。虽然随着在华时间增长,他们的对华态度也有变化,但变化的范围和程度仍非常有限。
从尝试蚕蛹等猎奇食物以加深“中国人啥都吃”的刻板印象,到前往武汉“探索疫情秘密”,这些网红的言行中处处受到“对华妖魔化”宣传的影响,甚至有时为各种刻板印象推波助澜。总体而言,他们往往赞扬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亲切友好,但很少对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整洁的环境背后的中国政府表现友善。
来华旅游的印度网红本身及其产出内容都高度相似,这导致他们的观众也有所趋同,大多为中印两国网民,而且互动讨论非常频繁、热烈。外国观众以印度观众为主,他们对华态度以正面为主,但负面态度也不能忽略。例如,印度观众对中国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人口素质赞许有加,又对政治制度、边境问题表达负面情绪。而中国观众往往欢迎印度旅游网红来华,同时积极纠正补充视频信息,与印度网红和评论区观众互动较多。
二、缘何成为热门?网红爱拍,观众爱看
印度旅游网红爱拍中国,最大原因就是“有利可图”。
油管网红获得收益的渠道主要包括广告分成、油管会员订阅分成、专属粉丝会员月费及其他额外收入、KOL营销、激励短视频创作者的Shorts基金、开设油管店铺售卖周边等。
以最常见的广告分成为例,网红如果加入油管官方广告收益分成计划,就能以“创作者55%+油管45%”的比例分成。据统计,印度地区千次曝光出价(Cost-per-mille,CPM)约为0.7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视频播放达100万,网红将获得约700美元收益。而统计世界(World of Statistics)2023年报告显示,印度人均月薪仅有573美元。两相对比,印度旅游网红来中国拍视频确实能产生诱人的利润。
网红靠吸引流量获益,根本原因是内容满足了观众需要。从印度观众角度看,这些视频既满足印度观众的好奇心,又为他们提供了增量信息。在美西方媒体强势主导的背景下,普通印度民众很难通过媒体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因此往往形成对中国形成“落后且专制”的刻板印象,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中国可爱可敬的一面。在此背景下,印度旅游网红从普通游客的视角切入,所展现的中国与强势媒体的负面报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感本身恐怕就能“自带流量”。
在Nomadic Tour、Travel with AK等网红游览新疆的视频评论区,有许多印度观众指出,“这个视频与BBC、CNN、VOA、德国之声的报道严重不符”“CNN、BBC等西方媒体甚至印度媒体不是都说中国政府忽视和破坏了新疆的文化独特性吗?但我看到的是干净的城市、精心规划和发展的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我看到各地幸福的人们过着正常的生活”等。
同时,印度网红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也引起很多印度观众对“印度基建落后”“中印发展差距巨大”的共鸣。中国农村、新疆、深圳、上海是相对更受欢迎的主题,播放量整体较高。几乎在每一则视频的讨论区都可以看到这类评论:“即使再过100年,我们国家也不会变成这样”“我嫉妒中国,我希望印度能像中国一样发展……(中国)即使是边境小城镇也比印度的大城市更干净、更现代化”。
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印度旅游网红的视频及印度观众的评论,也为中国观众提供探究“他者”视角下国家形象的窗口。通过视频中印度网红对中国人事物的反应、评论区观众发布的观看感受,中国观众有机会了解印度民众对中国的不同认识视角。例如,评论区只要有印度观众表示“希望印度能像中国一样进步”,就大概率会有印度观众跟帖“恢复专制统治”(见下图)。这种多元视角和正反面穿插论述,对中国观众来说也是新鲜的体验。
当中国观众发现视频出现“知识硬伤”或者偏差的时候,也会给予善意的纠正和补充。例如,介绍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概况,补充中国高铁背景信息,纠正印度网红对中国警察职能的认识误区等。
同时,印度观众对中国的惊讶和赞美,甚至对印度在一些领域落后于中国的无奈和批评,客观上也满足中国观众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认识和期待。尤其是莫迪政府在意识形态宣传上不顾事实地抹黑中国,旅游网红的来华视频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印度民众对中印发展差距的认知偏差,而中国观众也乐见意识形态宣传“被现实打脸”。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印关系陷入低谷的背景下,来华旅游视频流行为中印民间交流讨论提供了难得的载体。诚然,印度旅游网红选择新疆、武汉的是为了吸引流量,甚至可能“不怀好意”利用某种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但这在客观上为两国普通民众提供了直接交流平台,在一些敏感话题上尤其难能可贵。例如,印度观众频频提起边境问题,有中国观众用几百字向印度网友溯源历史,奉劝中印两国友好交往。甚至,中印观众也能对美西方遏制发展中国家的认识达成一些共识。
三、“零成本高效益”的宣传机会?
这一波印度旅游网红以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展现中国当代发展成就、各地风土人情,客观上为中国做出了很好的外宣效果——对此,早就有印媒坐不住了。印度《第一邮报》(Firstpost)发文称其重点关注的“疑似通敌名单”,包括THE INDO TREKKER、Wandering Maniac、Nomadic Tour、PRATIK JAIN vlog等前往中国拍摄视频的网红。
印媒的疑惧心理恰好说明:印度旅游网红来华掘金,对中国而言也是个低成本、高效益的绝佳宣传机会——不用大笔投资,却能产生极具说服力和传播力的外宣效果:
一是澄清美西方、印国内媒体造成的刻板印象,特别是纠正对华认知偏差。正如一位印度网友评论,“众所周知印度与中国有冲突,但你却可以带着相机在喀什自由行走,这个事实说明了一切”。
对于美西方凭借强势媒体带节奏,中国官方澄清效果往往杯水车薪,尤其是对先入为主的偏见更是难以应付。相比之下,印度网红通过个人视角的阐述反而效果超群。
对于印媒的抹黑攻击,印度旅游网红以普通人的视角贴近中国,比起高高在上的媒体报道更有人情味,也显得更为可信。通过网红旅华视频纠正外国民众对华误解,在形式上更加温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先入为主的标签,也更易被海外观众接受和喜爱。
印度旅游网红的视频在澄清误解的同时,也揭示美西方、印媒体对华报道的偏见与谬误,客观上降低这类报道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侧面回击反华报道方面。
中国取得了经济长期繁荣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奇迹,这种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理论自信和宣讲素材,但长期以来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和渠道。然而,这批印度网红的中国游视频爆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接地气、自驱动、有共鸣、促共识的传播者,要在更多国家出现更多这样的传播者。
当然,印度旅游网红拍摄中国相关内容也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正如前文所言,他们对中国存在“刻板印象”,甚至有意去印证外媒的一些歪曲报道。对此,笔者倒是觉得,我们大可以向他们展示真实的中国,既有高速发展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以自信的心态讲述一个可信的中国,总比遮遮掩掩更容易获得对手的尊敬。
来源|底线思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