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货币大宽松令全球更忧虑通胀

美货币大宽松令全球更忧虑通胀
2021年05月15日 11:41 国际金融报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为应对疫情冲击而采取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及财政刺激政策,是通胀的重要驱动力。而由此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输入性通胀,从而加大后者金融市场的调整压力,可能迫使部分新兴经济体提高基准利率,以应对资本外流压力。

  近日,备受关注的美国4月物价指数又给全球通胀压力添了一把火。

  北京时间5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整体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8%,同比大增4.2%,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此前市场预期3.6%。另外,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美国4月核心CPI同比大增3%,创1996年1月以来最大增长,此前市场预期为2.3%。

  远超预期的数据加重投资者担忧,美股市场大幅波动。5月12日,道琼斯指数下跌681点,跌幅达1.99%,创下今年1月以来的最差单日表现。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1%,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6%。

  新华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为应对疫情冲击而采取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及财政刺激政策,是通胀的重要驱动力。自去年3月疫情在美暴发以来,美国国会已累计出台总额逾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举措,加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推动以美元定价的商品价格“水涨船高”。

  通胀席卷全球?

  FXTM富拓市场分析师陈忠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市场越来越担心美国通胀加速的风险,这从近日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的盈亏平衡率一度达到8年新高可以看出。

  “尽管此前公布的美国4月份非农就业数据表现疲软,但一些投资者仍坚信,政府和央行实施的数万亿美元刺激计划一定会在通胀数据中体现出来。通胀上升可能迫使美联储尽早收回对金融市场的支持。美国通胀前景及其对美联储退出刺激措施时间表的影响目前尚不可知。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引发股市进一步波动。”

  5月1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职位空缺和劳工流动率调查(JOLTS)显示,3月职位空缺数增至812万,2月上修为753万,达到纪录最高水平。

  路透社表示,这是暗示劳动力短缺的进一步证据。随着雇主争先恐后地寻找合格工人,劳动力供应跟不上激增的需求。

  LPL Financial高级市场策略师Ryan Detrick表示,供应链问题,再加上创纪录的刺激措施以及劳动力市场明显趋紧,都加剧了人们对通胀可能在夏季几个月走高的担忧。

  除了美国,欧洲主要国家通胀数据也于5月12日早些时候发布。德国4月通胀率为2.0%,前值为1.7%,连续第四个月正增长,达到2019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与市场预期相吻合。德国联邦统计局指出,能源价格涨幅超过平均水平是当月德国通胀率升至两年来最高位的主要原因。这与2021年年初开始征收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税以及去年能源价格的下跌不无关系。法国4月通胀率升至14个月新高,达到1.2%,前值为1.1%。

  中国此前公布的4月CPI与PPI同比涨幅双双走高,其中PPI同比上涨6.8%,飙升至3年半高位。虽然CPI略逊于预期,但若剔除猪价,从非食品价格涨幅来看,涨价在明显传导。

  美联储:强化宽松立场

  美国CPI数据公布后,美国货币市场认为美联储到2022年12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00%,而此前一直为88%。

  虽然市场倾向于美联储会提前加息,但5月12日,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称,由于暂时性因素,通胀率将升至2%以上,并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回落之前进一步走高,但预计通胀将在2022或2023年回到2%或略高一些,这样的结果符合政策预期。宏观经济形势距离目标仍然存在距离,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至于利率和资产购买政策的指引,与联邦基金利率、就业、通胀目标密切联系。克拉里达还表示,观察此前公布的令人失望的就业数据,近期劳动力市场表现比经济活动前景更具不确定性。

  5月11日,多位美联储官员也继续释放近期加息和缩减QE可能性低的信号。

  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表示,决策者必须表现出持续的耐心,疫情过后,复苏过程中的混乱现象正在逐步消除,但距离达到美联储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

  雷纳德表示,“通货膨胀率持续大增的条件不仅是经济重启后薪资或物价一段时间的走高,还需要通胀预期的持续上升。在有限时间内与疫情相关的涨价不可能长久改变通胀的动态。”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美联储维持宽松政策状态是适宜的。美国仍然处于复苏路径上,但完成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劳动力市场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存在800万就业缺口。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称,让通胀运行于略高于联储目标2%是合理的。在讨论减码QE之前,应当先观察就业市场的恢复情况。现在就讨论减码QE显得言之过早。

  4月的美联储会议声明承认新冠疫苗接种推动经济走强,但认为通胀上升是源于暂时的因素,并且指出最受疫情打击的行业仍旧疲软。声明重申了去年9月以来的利率前瞻指引,容许“在一段时间内实现通胀适度高于2%,以便让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达到2%”。

  中国: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分析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输入性通胀,如粮价上涨会增加家庭食品开支压力等。同时,通胀上行加大金融市场调整压力,可能迫使部分新兴经济体提高基准利率,以应对资本外流压力。

  今年第一季度,乌克兰、巴西、土耳其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接连加息。三井住友银行日兴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师丸山义正认为,这些经济体加息的考量并非经济好转,而是应对通胀加剧。

  5月11日,中国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并强调“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对于通胀走高的原因,报告认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走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三点:一是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二是境外疫情明显反弹,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进度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三是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极度宽松状态。

  “目前看,上述三方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对我国而言,国外通胀走高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我国PPI涨幅。”报告称。

  中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从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看,影响PPI的主要是原油、铁矿石和铜,其中,原油的下游产业链较长,还会影响化工品等价格,对PPI影响最大。

  “具体到对我国消费者物价的影响上,近年来,我国PPI向CPI的传导关系明显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伏波动对我国CPI走势的影响也相应较低。加之国内生猪供给已基本恢复,猪肉价格总体趋于下降,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农产品自给率总体较高,初步预计今年CPI涨幅较为温和,受外部因素影响总体可控,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报告称。

  记者:李曦子 

  编辑:程慧

  责任编辑:毕丹丹

扫二维码,注册即可领取6.xx%理财券>>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婷

劳动力市场 疫情 美联储 通胀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9 富春染织 605189 --
  • 05-19 神农集团 605296 56.08
  • 05-18 和辉光电 688538 --
  • 05-17 东鹏饮料 605499 46.27
  • 05-17 海程邦达 603836 16.8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