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子公司引领资管转型,净值型产品唱主角

理财子公司引领资管转型,净值型产品唱主角
2020年10月27日 11:33 金融时报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周女士在股市里打拼了几年,今年终于决定把资产投向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赚点稳当钱。可当她打开几家大型银行的手机APP时发现,往年承诺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几乎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净值型理财产品。

“几经比较,最终我选择了一款某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虽然不再承诺保本,但算下来年化收益率达到4.8%,比存款好多了。”周女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投资者周女士的感受折射出“十三五”期间资管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行业总规模已超百万亿元。得益于银行理财在资产端、产品端和客户端的独特优势,银行理财快速发展,成为资管行业的领先者。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理财逐步走向规范发展,产品发行开始从固定收益型转向真正浮动收益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成为主流。与此同时,通道、资金池等业务规模持续下降,资金空转、套利等行为明显减少,保险、公募等主动管理业务保持增长。

随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正本清源、规范发展的新时代,一方面,资管产品的设计更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消除套利链条,减少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信用错配等,使得整体资管产品风险更为可控;另一方面,新的资管主体不断跑步入场,多家银行资产管理部转制为理财子公司落地运营,“卖者尽责”的要求,也正促使各类资管主体将更加全面的风险因子纳入决策,极大增强了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资管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各家金融机构应在战略上保持定力,推动资管业务有序平稳转型,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

资管行业走向规范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但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资管业务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隐患、“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等。

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监管环境的重大变迁,资管市场步入统一化、穿透式监管时代。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资管新规;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频发的监管政策引导资管行业步入全面转型元年。

总体来看,监管文件从产品分类、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资管机构内部机制体制建设、资金的募集与投资运作、收益的核算与分配、信息披露等板块给出行业统一标准。监管层对理财产品运作管理实行全面动态监管,一方面向上识别理财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另一方面向下识别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产品端主要从营销管理、信息披露、分类管理方面提出要求;客户端主要从适当性管理、投资者保护角度提出要求,坚持“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原则;投资运作端从投资配置、运营管理、合作机构管理方面明确业务规则;风险端强调商业银行需将理财业务纳入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体涵盖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集中度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内容。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建立健全压力测试制度,并对压力场景、压力测试频率、压力测试结果检验调整等提出具体要求。

 专家指出,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的发布,对资产管理各子行业作出统一监管规范,对整体融资体系和环境、资管行业生态和业务模式都存在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银行理财规模、收益率“双降”

 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了国内首只银行理财产品,标志着银行理财的时代正式开启。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银行理财的发行数量及存续规模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2017年年末,商业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为146943款,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为29.54万亿元,占整个资管行业市场规模的23.77%,在各类资管机构中占比最高,银行理财成为资管行业的领先者。

 在普益标准研究员唐春燕看来,银行理财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其在资产端、产品端和客户端的独特优势。

 随着规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及占比开始逐步下行。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仅24.4万亿元,仅占整个资管行业市场规模的21.27%。与2018年年末相比,存续规模下降了7.6万亿元,下降了约23.75%,市场规模占比也下降了5.05%。整体来看,虽然银行理财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与其他子行业之间的规模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在规模下降的同时,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一路下滑。

 《金融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目前预售和在售的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中,保本类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率大多在4%以下。

对比以往数据,在2018年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中,国有大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基本在4%左右,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维持在4%至4.3%左右。去年同期的银行理财市场中,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降至4.16%左右。

据普益标准统计,2019年,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为股份制银行,平均收益率达4.37%;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为4.24%;国有控股银行平均收益率最低,为3.94%。整体来看,各类银行平均收益率均较2018年出现下滑。

业内专家分析称,理财产品利率中枢下移,主要原因是央行基础货币供给充足,通过公开市场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续向市场稳定供给流动性,推动利率水平下移,理财产品利率下降是随行就市。此外,严监管环境下,金融去杠杆继续,银行等金融机构杠杆降低后流动性压力减小,也会对利率形成压制。

净值化转型提速

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是新规对银行资管产品的要求。为此,各家银行积极响应号召,持续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19年,全国3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81152款,较2018年减少12714款。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65722款,较2018年减少23368款;净值型理财产品15430款,较2018年增加10654款。

从净值型产品平均发行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发行量最高,为441款;国有控股银行净值型产品平均发行量次之,为417款;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型产品平均发行量更低,均不足50款。

在2019年各类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值型产品发行占比最高,达21.68%;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净值型产品发行占比为14.43%。

专家预计,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净值型产品发行节奏还会有所加快。

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增加的同时,净值型产品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打破刚性兑付后,客户更关心底层资产。银行需要根据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等对净值型产品加以细致划分,以匹配不同客户需求。新规落地后,我行构建了包括现金管理类、债券类、项目增强、偏股类及另类投资在内的净值型产品体系。”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

理财子公司探索资管新蓝海

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基金、券商、信托等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在各类资管机构中,理财子公司获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类信托”综合的全能型牌照,成为唯一能够同时开展这三类业务的最强资管机构,也因此在引领资管转型上被寄予厚望。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28日,已开业的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除徽银理财尚未有理财产品登记,其余11家已有1623款理财产品登记在册,总产品数量1670只。其中,工银理财登记产品数量最多,达682只,占已登记产品总量的40.83%。

“整体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未来或推出更多混合及权益类产品。中风险产品的增多将是产品结构及投向变化背景下的大趋势,政策引导下长期投资产品的比例也将越来越高。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会推出更多的‘1元产品’以满足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引导资金量较少的群体逐步进入理财市场。”普益标准研究员赵迪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随着资管新规以及理财新规的落地,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可直接进入股权市场,未来理财子公司投资权益类占比逐步提高,当然也需要培育发展过程,所以对于股票市场而言,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一个长期机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光大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看来,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客群特征、专业侧重等要素,积极探索市场定位和战略方向,不能一味地谋求大而全,还要注重中而专、小而美。同时,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间合作。预计如果理财子公司的母行是综合化经营的银行系金融集团,可能会采取类似海外全能型银行资管业务的发展模式,发展成为覆盖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全产业链的大型资管机构。一些中小银行可能结合母行特色、区位优势和股东资源,打造成为“小而美”的特色化资管机构。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20.2
  • 10-28 五洲特纸 605007 10.09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8.93
  • 10-27 科翔股份 300903 13.06
  • 10-27 日月明 300906 26.4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