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劝一天喝3000毫升保健口服液致死,家属向被判刑销售员起诉索赔......

老人被劝一天喝3000毫升保健口服液致死,家属向被判刑销售员起诉索赔......
2020年08月15日 12:00 中国消费者报

老人在保健品销售人员的劝说下

一天内喝下3000毫升保健品

超过推荐剂量十余倍

致老人死亡

销售人员因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获刑两年

日前

本案民事部分开庭审理

家属索赔76万余元

事件回顾

北京丰台的王阿姨的身体状况不好,她曾脑梗六次,还做过心脏搭桥、胃切除手术。2017年经马某推荐,王阿姨结识了郭某。郭某大力推荐保健品“福龙口服液”,称其能排除体内垃圾、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还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郭某发送的福龙口服液宣传材料图)

福龙口服液标明的用量为每日两次,每次一至两支。但郭某、马某来到王阿姨家中,在3小时内帮助王阿姨喝下了10盒共60支福龙口服液。很快,王阿姨出现了呕吐、口吐白沫、腹泻等反应,但郭某称这是“正常现象,排毒”。大剂量服用口服液三天后,王阿姨突然离世

刑事判决

丰台法院经审理认为,郭某明知口服液标注的用法用量,却在明知王阿姨的身体情况下仍推荐她大量服用。王阿姨确实存在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但其死亡前三天连续大剂量服用福龙口服液,与其体内大量积液有明确的时间关联性,可以认定郭某的行为与王阿姨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一审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2年

民事诉讼

刑事案件判决后,王阿姨的家属将郭某、马某起诉至丰台法院,要求二人连带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76万余元

郭某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基本认可,但马某当庭称自己冤枉,她表示王阿姨有一定文化水平,是在了解产品后才购买的,没有人强迫王阿姨购买或服用。

马某称,她自己也是口服液的使用者,也曾一次性服用10盒,并出现呕吐、排便情况,但之后感觉身体状况变好。虽然她事发时确实和郭某一起前往王阿姨家中,但只是应王阿姨的邀请去陪一陪老人,“她要喝多少自己掌握,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原告律师向法庭强调,马某并非是单纯的陪同者,而是郭某所在公司的合伙人,销售产品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但马某称,成为合伙人只是为了自己打折购买产品,“我没有收一分黑心钱”。

对于责任分配问题,郭某的代理律师表示,因各方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应当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具体的责任比例请法院依法判决。

本案没有当庭宣判。

重点来了~

深受其害的老年群体

究竟该如何防范?

中消协曾发布消费警示为你解惑~

谨慎防范 五大陷阱

常见的有以下五种非法宣传陷阱:

一、“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三、“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五、“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9 顺博合金 002996 --
  • 08-19 铁科轨道 688569 --
  • 08-18 圣湘生物 688289 --
  • 08-18 中信博 688408 --
  • 08-18 瑞晟智能 688215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