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接受了新浪财经专访。刘建平表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此时是探讨“养老问题”的关键时期,而推进居民养老意识需要政府、监管机关、基金管理人、销售渠道等共同努力,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从基金角度讲,投资者在选择养老目标基金时需要考虑投资业绩和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
刘建平个人简介:
23年证券监管及从业经验,现任中欧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任中国基金业协会理事及人力资源与培训委员会主席、上海基金同业公会监事长;曾供职于北京大学、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上投摩根基金;并荣获“基金业二十年功勋人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沪上金融创新人物”(新华社)等称号。
当前,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养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各界,包括从业机构,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充分认识到了重要性,希望积极参与其中。”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表示。
在公募基金行业,目前已有包括中欧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司推出了养老目标基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民养老问题依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居民对养老投资的意识还是欠缺的,准备是不足的”,刘建平说到。他认为,欠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50%以上的中青年对养老还没有做准备,或者说还没有做养老的储蓄和投资准备;
2、他们的养老投资意识欠缺,认为主要还是靠储蓄来养老,但是储蓄未来创造的收益是难以覆盖养老成本的;
3、投资的时间太短,养老是个长期投资,需要持续不断地坚持才行;
4、中青年人面临很大的压力,没有闲钱和精力去做养老投资。
在刘建平看来,目前的养老事业任重道远,还在于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也很少有人知道养老要靠投资才能解决未来长期的问题。“他们虽然已经摆脱了养儿防老这样的观念,但是他们对养老体系的运转情况、国家政策和制度还是缺乏了解的,所以这是一个很深层的问题”,他表示。
为了真正解决养老问题,刘建平认为需要靠各方共同努力,比如,政府需要完善政策,监管机关或可在产品审批、准入上放大尺度,主管部门在基础制度的设计上需要有所改进。同时,投资者也须改变购买基金的习惯,做到长期投资、持续定投、做好多元投资的资产配置。
中国在养老投资领域还刚刚起步,仍需长期坚持方可见效。同时,可以借鉴美国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经验,例如账户管理、税收优惠政策和投资者教育等。具体来看,美国的账户管理体系有效且灵活,参与第三支柱投资可额外增加税优额度;而通过不断地讨论、宣教、传播,也能使投资养老观念深入人心。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如何挑选养老目标基金的问题,刘建平表示,有两个因素很重要:其一是投资业绩,其二是风险控制。他还提到,未来的养老产品或许会更加灵活,做到“千人千面”。在养老金第三支柱统一的账户体系下,个人可以自主选择投资不同的产品,享受税优政策。(文/陶然)
责任编辑: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