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奔到反思:谁在杀死你的生意?

从狂奔到反思:谁在杀死你的生意?
2025年01月14日 19:58 亿邦动力网

文丨董金鹏

【亿邦原创】一年结束时,总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年底,亿邦动力在做一个品牌商家调研,看看大家在2024年有哪些痛点,对2025年又有哪些期待。

我把调查问卷发给一位厦门的婚纱商家,2021年底去做调研时,她是几个平台的细分头部,年营收数亿元。

她回复说,已经不做了,现在在浙江三线小城开茶馆和瑜伽馆。我问为什么不做了,她说婚纱礼服退货率高,这两年投流成本上涨,一年忙活下来发现白干了,搞不好还得赔钱。

听她这么说,我沉默了。经历过前些年高增长的品牌商家,可能普遍有一种感觉,2024年是做电商以来最痛苦的一年。

我们找到60多位品牌商家,发现多数就像一只没有停歇的陀螺,身心疲惫。他们每天醒来,就得面对遮挡心脑的“三座大山”——疯狂的低价、变贵的流量和居高不下的退货率。

有路径依赖的平台持续加码,不少商家都提到有规模无利润、有增长无发展。据我们的调查,这种现象背后,超过七成品牌商家认为是被主导流量和规则的平台算法裹挟。

高增长时代,水大鱼大,踩到红利就能分到一杯羹。潮水退去,此前被繁荣所掩盖的礁石开始暴露出来。增长奇迹不再,靠着“抱大腿、兴奋剂”,一招鲜吃遍天的营销策略不灵了,靠专业有积累的复利式增长策略,正在脱颖而出。

在新发展阶段,平台还是品牌,到底谁才拥有营销的主导权?继续在算法和媒介平台卷出一片天,还是选择一个生态,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意基础、机会和积累?

生存还是毁灭?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这在2025年确实是个大问题。

01

三座大山考验商家耐心

发给品牌商家的调查问卷里,我们抛出这样一道问题:2024年,您公司在线上销售的最大痛点是什么?排在前三答案是低价竞争、流量变贵和高退货率,占比分别为75.76%、71.21%和36.36%。

尽管早有预料,但商家回答的一致还是让人感到意外。电商从分散走向集中,竞争焦点本应从低价转向物流支付、技术研发和中小商家生态等纵深方向,但这些年几乎是原地踏步,甚至陷入一种自我循环的营销误区。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由平台主导的流量游戏,已经偏离了它的初衷,让身处其中的玩家疲于奔命。零售业净利润率普遍较低,多数在3%-8%。经过三四年的内卷,许多商家已经被按在地上摩擦。

2024年9月,我在浙江台州遇到一位短视频达人,他曾直播卖农产品,低价+投流亏损起量,然后提价收回成本,结果销量下降退货率上升。他调整了几次,但盘算下来很难赚到钱,于是直接下了牌桌。

2024年大促周期变长,营销玩法叠出,但有商家却陷入“有规模无利润、买量掉量、卖1亿退1亿”的怪圈。平台流量,既可帮品牌商家做广告,也可用来成交,更可能成为主导低价、促销折扣和营销节奏等的筹码,决定商家利润水平,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品牌商家想要发展,当然需要流量,也需要销售额。在短期内,他们可以通过降价和投流带来销售额上涨。但在净利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降价和投流如果无法带来持续生意,那么就必然要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成本。

消费者一旦察觉,就会退货或者转而寻求其他商品,由此导致商家退货率居高不下。如果没有投流和低价,商家就没有流量和销售额。D是我拜访过的一家羽绒服品牌,曾在全国开过上千家门店,羽绒服出厂价200-300元,发现直播平台上卖得比他们出厂价还便宜。他打听才知道,不少工厂替换原料,拿出一款低价产品,到电商和直播间冲击销售额。

2024年,羽绒服集体“塌房”,商家退货率飙升。为了保住销量,只能继续烧钱投流。由此,便形成一个疯狂低价、疯狂投流、疯狂退货的循环。不仅用户流失,该循环更隐秘的杀伤力在于,让品牌商家失去制造更好产品和提供更好服务的能力。

事实上,消费者与其说喜欢低价,更喜欢的是性价比,在经济学里叫消费者剩余。你愿意花100元买的东西,实际支付60元就拿走了,40元差价就是消费者剩余。

前几天,我在广州见到慕江南创始人周大帅,他们在视频号卖丝织品和羊绒制品等,客单价千元左右,一年在视频号卖4个多亿。我有些意外,问周大帅为什么能卖那么贵,还卖那么好,他说你错了,很多人都说我们卖得真便宜。

即然如此,平台为何不打破这个循环?这跟各自的市场结构与目标有关。平台有着很强的规模效应,品牌商家则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每次购买都是重新决策,很难形成赢家通吃。

在平台高增长阶段,品牌商家抱住大腿,还能分到一杯羹。但进入常规增长以后,平台有路径依赖,也急于从对手那里争夺存量,只会让品牌商家沦为平台炮灰。

平台还是渠道卖货思维,什么货好卖卖什么,什么货利润高卖什么货,需要尽可能多的供给,以规模和速度取胜。

但品牌不是,它是一种价值思维,不仅要做深,还要做得细水长流,需要长时间积累信任,逐渐形成品牌资产,短期有增长,长期还需要有发展

02

商家加速向生态丰茂处迁徙

2024年9月,我在上海见一家童装品牌的运营负责人,她说受大主播排期影响,业绩下滑30%。为弥补业绩亏空,她们投了不少营销活动,累得半死,但转化效果一般。

她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与其留下来继续卷,跟算法斗智斗勇,不如选择一个好生态。跟着平台和算法,需要不断去琢磨和适配;低价换来更高退货率,品牌商家进入竞争更激烈的红海;投放换不来有质量的业绩,反而可能患上流量依赖症。

商家处境背后,也是无法摆脱的命运。过去十年,新兴技术催生一批媒介平台,也造就一批传奇品牌。他们靠着平台喷涌的流量,快速起量,短期内引爆市场,但在流量成本飙升时,又以同样的速度走向衰落。

一个典型例子是麦凯莱,2022年靠着流量红利,一年创造40亿元的销售额,估值飙升至100亿元。短短两年后,麦凯莱连工资都发不出,还被强制拍卖,下场让人唏嘘。

但是,摆脱平台,哪有那么容易。这是事实,品牌商家抱大腿和吃兴奋剂求生存,完全摆脱也不现实。各个平台不仅拥有流量,还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场景。

那么商家的生意破局之道是什么?根据亿邦动力的调查,六成左右的品牌商家认为,应该深耕自身发展的生态,找到更多用户场景、触点及分销链路。另据我们的调查,品牌商家关注的数据指标,也从业绩、增长等落到了利润和复购率

这都是生态而非平台所擅长的。这里所说的平台,多数主营单一业务或者场景,比如电商、直播、笔记等;流量结构主要靠搜索、算法推荐。对品牌商家来说,它们是一个个流量与卖货渠道,侧重短期流量和即时转化。

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称得上是生态。通常来说,生态几乎囊括了主要的用户场景、业务模型和流量结构,结构更复杂,流量也更充沛。相比于平台的集中化流量分发,生态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没有集中的管控和流量分发,而是让企业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更自主的交易空间,以及更多的生意机会、长久经营的安全感。

水草丰茂处,也自有大鱼来。过去几年,一些平台的头部达人和品牌在崛起后,都会选择进入腾讯生态,布局其社群、会员、官方商城和官方账号等,比如交个朋友、东方甄选和三只羊网络等。

亿邦动力此前也报道,2024年当一众电商平台血拼低价时,商家规模涌入腾讯生态,开始打造经营阵地,找到了利润和增量。

一个好的生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好生态是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流量与工具支撑,让商家实现生意拓展和资产打造,也让品牌得到持续的自主经营。

全域经营,沉淀用户资产,持续运营和复购,这些原本是品牌商家的必选项,但很长的一段时间被增长繁荣所掩盖,一度陷入短视的营销误区和恶性自我循环。

但现在,电商增速放缓,过去靠抱大腿的玩法不灵了。一部分品牌商家已经意识到,现在是时候逃离算法控制,向水草丰茂处迁徙,回到品牌营销本来的面目。

03

好生态让生意自然生长

去年,我接触过一家主营蕾丝花边首饰的小众设计师品牌,主要销售定制产品,靠线下市集、门店和种草平台获客,成交主要靠复购。我问她,为什么不做直播和短视频?她说一是没精力,二是之前尝试过,但发现不花钱就没流量。

最近听说,微信小店推出送礼物功能,让一批宝藏小店吃到红利。如果一件东西的确很好,用户买完以后很满意,他们会再次购买,送给朋友。一件好产品进入社交传播,就会慢慢形成送礼接龙,自然带动消费。

BEAST野兽派,一家香氛与家居的艺术生活方式品牌,也被很多女性视为小众宝藏品牌,针对微信小店送礼物做了定制化的贴纸和包裹卡。消费者收到礼物,同时会拿到贴纸和包裹卡,觉得商品好的话,可通过扫码复购,或者将其送给另一个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商家自主控制价格、流量和营销节奏;只要把产品做好,以适合自身的方式做一些推广,就可以把宝藏商品卖给消费者。这也意味着,它的每一次销售,不仅可以带来用户资产沉淀,还能带动持续复购。

这个案例,很好说明好生态给品牌商家带来了什么。好生态不是让商家打工,也不是单一的投放渠道,更不是营销的兴奋剂,而是一个多触点、多场景的全链路体系,可以帮助品牌建立自己可以掌控的竞争壁垒,比如品牌资产、用户关系、私域资源。

很多人都说,腾讯实在是太佛系了。这并不是全部的事实,在你看得见的地方,腾讯很少主动出来干预商家和用户,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腾讯悄悄通过流量和工具,构筑起一个有机系统,帮助商家在短期红利和长期护城河之间兼顾平衡。

这些系统和能力,既包括腾讯全域流量和数字化工具提供的自主经营土壤,以及微信小店、视频号与腾讯生态的场景联通和模式创新拓展的增长边界,还有私域沉淀带来的用户资产与复利效应。

它们共同构筑起一个契合品牌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在短期,IP内容、微信小店、视频号、搜一搜和投放系统等,以及AI等提效工具,为品牌深耕生态做实生意基础与生意增长。在长期,为品牌搭建自主经营阵地、建设用户资产以及形成品牌溢价,帮助构建长期壁垒与护城河。

我们此前曾披露过许多在微信生态经营的品牌商家,比如SIINSIIN、骆驼、盛健羊乳、雀巢、白小T等。他们不仅抓住视频号等公域流量爆发的增长机会,还通过公私域联动等玩法,沉淀品牌资产,实现品牌和效果的真正统一。

不管营销玩法怎么变,最终效果都要由消费者来评判。品牌追求的是规模、利润与投产比,而消费者追求的是幸福感。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里做品牌,最好的办法是顺应用户的使用轨迹。

一位服务商在最近的微信公开课上说,腾讯更像一个亚马逊森林构筑起来的生态圈,平台做的事情是让土壤变得更好,让阳光更加滋润,让露水更加滋养;不管你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一些东西,都可以在这个生态,以自己的方式茁壮成长。

2025年,如何让消费活力重现,重燃信心,是行业都需要考虑的新课题。

任何平台或者生态,只有引导企业认真做产品,把营销做简单,把用户给到品牌,才有可能成就一批有价值的品牌。对品牌商家来说,只有在好生态种草种树,才能更好地回到消费者生活中,让生意自然长期生长,并慢慢摆脱被掌控的命运。

退货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