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年终秀开始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多次表示,这是“一次有仪式感的告别”。而它的主题,是“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他希望通过这次“讲述”,为更多人带来思考和行动的灵感,帮助人们在迷茫中坚定自我,在困境中重燃勇气。
遇见2024:跌宕中重建信心
在上半场分享中,吴晓波选择用三位创业者的故事作为开场。
“亡命之徒”般的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因业务收缩而为续费烦恼的“频道超级会员”Harry;直面撤资压力的前文创行业新星谭大侠。
他们的故事,勾勒出了2024年创业者们的众生相,有人迎来了曙光,有人在黎明鏖战,有人在冬夜徘徊……时代的颠簸传导向下,不甘屈服的人仍在坚守。
这值得掌声,但回到当下,我们需要正视眼前的挑战。
吴晓波表示“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而这个起点,又由“经济发展周期、地缘政治周期、技术变革周期”三个起点构成。
如此复杂的局面,让不确定性成了最大的时代背景。过去的经验不再值得依赖,人们变得缺乏信心、踟蹰不前。而克服陌生感,成为重建信心的首要前提。
为此,吴晓波给出了五个极具启发的方法论。
首先,是要“相信国运,深入了解经济周期”。当下中国经济进入了康波周期的第三阶段,但增速换挡至中低区间,并不等于低欲望社会,也不等于停滞与无所作为。
其次,是“回到专业,看回自己”。企业家无需盲目跟风,坚守专业,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第三,是“用好新工具,长出新能力”。如今新工具的尝试成本低廉,人们应摒弃抵触情绪,让它成为发展的助推器。比如传统行业的一线员工们,借助飞书提升工作效率。
第四,是“放弃对标,勇于创新”。模仿全球标杆快速成长的打法,已不再适应当下环境,领航者唯有创新才能破局。比如海尔的六次战略升级、品牌创新、全球化布局,比音勒芬坚守细分、锁定高端,安踏的“超级安踏”战略等等。
最后,是“相信年轻,接受反叛”。老一辈企业家们的经验固然宝贵,年轻一代的思维和行动同样极具价值。比如那些在1688超级工厂的大赛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他们是助推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上半场尾声,吴晓波感慨道,中国企业家是最不需要打鸡血的一群人,时代的冷气吹不灭他们的热血。相比所有的赚钱机会与政策红利,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
民营经济从“草根”到“树根”,对中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卓著。当人们敬其所能,他们自然尽所能。
中场聚焦:全球化机遇
伴随《鼓浪屿之波》的悠扬旋律,年终秀进入中场环节。吴晓波将视野拓展至全球,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现状、特征、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他指出,在2004 -2024 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激增35倍,近十年的增幅更是高达81%,同时A股上市公司海外建厂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
“老三样”的头部企业,大多已经完成全球化布局;“新三样”的头部企业,正在加速出海步伐。而这是中国企业正经历着工业革命以来,史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迁徙。
和亚洲地区发生过的另外一起“制造业大迁徙”——日企业海不同,中国企业出海有五大新特征:
其一,不仅是产能的梯级转移,更是市场的梯级开发。比如金牌家居,不止在海外建厂,更致力于将中国家居极具优势的“智能制造”与“定制化服务”推广向全球家庭。
其二不仅是工厂的新建,更是工业园区的整体开发。如柬埔寨红豆工业园区、华立集团泰中罗勇工业园等,规模宏大,配套齐全,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其三,不仅是产能的单向输出,更是供应链的整体联动。比如建发集团的LIFT供应链服务模式,为出海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让中国企业在海外具备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其四,不仅是企业的单打独斗,更是政企携手的协同作战。比如绍兴柯桥企业家赴埃及种棉花,背后是政府搭建的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全方位保障。
其五,不仅是制造能力的输出,更是商业模式的全球化创新。比如名创优品凭借中国供应链优势与全球IP合作,将中国文化与优质产品传递给世界各地消费者。
当然,中国企业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日本企业出海面临的八大经典难题,中国企业也正一一遭遇。
而面对出海之路上的荆棘,吴晓波提出理性、建设性、避险性三原则,在机遇面前保持冷静头脑,制定合理战略;遇到问题积极解决,为当地创造价值;提前防范风险,确保出海行稳致远。
同时,华商出海产业联盟顺势而生,建发牵头,联合各方力量,为出海企业构筑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坚实平台,助力企业乘风破浪,逐鹿全球。
我们期待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影子中国”诞生,并反哺中国内。
预见2025:新周期引擎启动
在下半场的“预见2025”中,吴晓波回顾了自己上一年的“预见”。其中有的已在经济浪潮中应验,成为现实的注脚;有的仍如航船远处的灯塔,等待时间去验证。
而对于即将起航的2025年,吴晓波指出,这将是新经济、地缘政治、技术变革三周期叠加的关键之年。“我们能做的是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回到产业的现场,去找到那个新周期的引擎。
随后吴晓波给出了他认为的,2025年可能发生的一些现象和趋势。
第一.政策宽松,利平内需:新周期的政策转折,重点在于增强消费信心和扩大收入利基。民生保障领域投资,对促进消费有重要性。
第二.职业甦新,升级再进:直播等新经济模式催生新岗位,新职业教育需求旺盛;制造业技术人才紧缺,职业教育投入资源严重不足,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
第三.AI原住民初代诞生:随着技术快速发展,AI原住民崛起,如义乌商户使用人工智能数字化平台提高贸易效率;AI电脑等产品诞生,推动智能体发展,如联想发布全世界第一台AIPC。
第四,行业模型元年到来:行业大模型将重构所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以百度智能云为代表的新质基础设施,将有力助推行业大模型的应用落地。
第五,零碳经济能者先行:零碳将成为全球贸易竞争焦点,为应对欧美绿色壁垒,中国企业需将碳中和纳入战略目标,推动产业升级,打造零碳产品。
第六,创造需求能力整合:企业需要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引导消费者需求,并通过能力整合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比如极氪,通过技术、业务、品牌等一系列能力的整合,完成自我革命,实现降本增效。
第七,设计先行“三家融合”:“以旧换新”带动消费,家装设计师成为流量入口,推动家装“智能家居、零碳化、适老化”升级。红星美凯龙已在41个城市46个商场搭建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吸引5000+设计师入驻。
第八“又跑又唱小城风光”:以马拉松、演唱会、小剧场等为代表的体验型产品,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多元发展;小城文旅各具特色,创新活跃,带动地方经济文化繁荣。
回首十年,年终秀不止见证了宏观经济的跌宕、微观商业的变革、新兴科技的冲击、行业转型的阵痛,也陪伴无数观众走过了一段段难忘的人生旅程。
而财经作家吴晓波一如既往,以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见解,为线上线下的观众们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大秀,也为这十年的陪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一年一度”到最后一场,苏东坡说的“行于可行,止于当止”,或许正是此时。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