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3个月排号突破2000+桌、获央视报道,烤鱼何以再次出圈?

开业3个月排号突破2000+桌、获央视报道,烤鱼何以再次出圈?
2024年12月20日 17:00 36氪

来源:36氪

一个品牌和品类相互成就的典型样本。一个品牌和品类相互成就的典型样本。

2024年11月29日,在央视财经频道的《消费主张》节目中,不久前刚进入北京市场的烤鱼品牌“烤匠”,因火热的排队潮成为报道对象。

烤匠因排队火热被CCTV-2报道(来源:央视频)烤匠因排队火热被CCTV-2报道(来源:央视频)

在节目记者的实地探访中,想吃烤匠的顾客在商场开门前便“围堵”在门口,有排队的顾客对记者表示“之前看到烤匠晚上11点还在排队,不想排一整天,所以今天营业前就来排了。”甚至有不少跨省跨市的消费者赶去排队,称“专门从天津过来吃”、“从河北唐山跑过来吃”。

消费者跨省跨市到北京烤匠首店排队(来源:央视频)消费者跨省跨市到北京烤匠首店排队(来源:央视频)

烤匠的北京首店开在被誉为“北京商场顶流”的合生汇,在赢商tech与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人气购物中心榜单》中,合生汇位居北京人气购物中心排行榜TOP1。在这里,餐饮竞争尤其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场内的餐饮门店大约在230家左右,覆盖四川火锅、椰子鸡、湘菜、日料等各式各样的品类,其中更是不乏巴奴、海底捞、西贝等全国性知名品牌。

合生汇的餐饮门店排队等位不算新鲜,但“烤匠”的火爆程度还是惊到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人。据36氪了解,烤匠的北京首店于9月26日开出,尽管没有推出任何折扣活动,其进店顾客还是从早上10点到夜间12点不间断。

烤匠开业一个月与三个月,夜间10点仍有消费者排队

36氪在该店开业初期和近期分别进行了一次实地体验,令人意外的是,开业首月其单日取号量大约1000桌,但三个月过后,这一数字不降反升,甚至达到2000+桌。近日,一位现场排队的食客告诉我们,“本想等开业热度过去后再吃,但没想到越来越火。”

烤匠开业一个月与三个月的排队桌数对比

北京首店开业后,烤匠迅速登上大众点评北京热门榜榜首,且一度因为一个号码牌被黄牛炒至300元,登上全国热搜。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调侃,“烤匠盘活了全北京的黄牛。”一位北京顾客称,“在北京排不到队,直接飞去成都吃烤匠,北京排队要7~9小时,还是去大本营来得快。”品牌势能可见一斑。

消费者晒出的烤匠排队时长

烤匠北京首店登上大众点评热门榜TOP1,已蝉联榜首67天

据36氪观察,与海底捞、巴奴等同一商场中的“排队王们”相比,烤匠的热度也能胜出。那句经典的slogan——“不吃火锅,就吃烤匠”,似乎在现实中有了真实映照。在线下餐饮普遍遇冷的今天,像这样依然持续受到“现象级”追捧的品牌,无疑是难得一见的。

在烤匠北京首店走红后,外界的一个声音是“烤鱼品类又要翻红了吗?”目前来看,这可能的确是一个优秀品牌和它所在的品类相互奔赴的典型样本。

十年,在快市场里做慢生意

事实上,对于北京和全国很多地区的消费者而言,烤匠可能还是个相对陌生的品牌。

尽管已经创立十年,但在北京首店之前,烤匠的70家门店仅覆盖四川、重庆两地,在营门店也均为直营模式。在其发展历程中,“慢”是个极为独特的基因。

烤匠春熙路旗舰店

横向比较来看,这种“慢”会更突出。

一个背景在于,餐饮加盟是过去两年餐饮市场的一条“明线”。循着加盟连锁化的路线,市场上诞生了不少千店、万店规模的明星品牌。聚焦到烤鱼赛道,也有不少品牌已初具规模,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半天妖、探鱼的在营门店分别超过1000家和400家。

烤匠创始人冷艳君曾公开表示,加盟与直营背后的需求很难达成共识,前者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快速收回成本,后者则希望基于顾客需求创造长期价值,“会发现目前还快不了。”

她也并未否认加盟模式的优越之处,“麦当劳、肯德基的特许经营也做得很好,但这个需要强大、稳定的体系支撑。”换句话说,对烤匠而言,这可能是现阶段还无需提上日程的议题,“我希望烤匠慢慢走,在几十年后依然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品牌。”

换个角度看,深耕川渝恰恰在今天构成了烤匠的差异点——烤鱼原本是起源于川渝的一道菜,发展至今诞生了诸多大大小小的品牌,但全国性的连锁烤鱼品牌却很少发源于川渝。

烤匠根植于成都,十年“偏安一隅”的耐心,也让其在这片“最地道”的区域沉淀出了足够高的品牌势能。常居成都的一位消费者对36氪形容道,“烤匠一方面是日常就餐常去的店,但另一方面也是不少外地朋友抵达成都后‘必吃’的一家店。”甚至张惠妹、李宇春等众多明星在川渝开演唱会时,全场粉丝会在互动环节推荐美食大喊“不吃火锅,就吃烤匠”。

张惠妹成都演唱会,观众高喊“不吃火锅,就吃烤匠”

走到今天,这种耐心似乎已深嵌于烤匠的基因里。据36氪了解,“进军北京”这件事,在烤匠内部也没有被赋予太浓烈的色彩。北京首店的选址逻辑也相对简单,初进一个新市场时,烤匠的核心客群一定还是爱吃辣的年轻人,“因此选择了年轻人聚集地——合生汇。”

至于在北京市场的规划,创始人也表现出了冷静态度,表示目前没有大张旗鼓扩张的计划,“把时间维度拉长的话,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麻辣烤鱼”背后的一切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慢”和“耐心”的基因势必会直接投射到产品层面。

烤鱼赛道品牌众多,各家主打的口味也不尽相同,青花椒、香辣、蒜香、豆豉等等都较常见。烤匠自成立以来,则一直以“麻辣烤鱼”为定位,这也是“川渝基因”的体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中国烤鱼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报告,麻辣味型是烤鱼口味鼻祖,麻辣烤鱼也是发源于川渝地区。直到今天,麻辣仍是全国烤鱼品类销量排名第一的味型,占比为35.1%,大众消费者对麻辣味型的满意度高达93%——这是一个穿越周期的口味。

麻辣口味烤鱼是消费者首选(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烤鱼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麻辣口味烤鱼是消费者首选(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烤鱼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对于餐饮品牌而言,要想走得久,就需要把这个品类中最具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烤匠最初选择“重仓”麻辣口味便是例子。据了解,烤匠团队在2016年左右大量走访了重庆万州、四川乐山等地的本土烤鱼店,发现猎奇口味虽多,但麻辣烤鱼的上桌率始终是最高的。这样的溯源也促成了烤匠的产品定位。

只是,以经典产品为定位容易,真正突出特色、重塑经典并不容易。对于四川人而言,麻辣就像左手摸右手,如何塑造差异化的价值点是第一个问题。

聚焦口味本身进行升级,是烤匠迈出的重要一步。36氪了解到,烤匠的麻辣味本身使用了三种辣椒、三种花椒配成“黄金味型”,也因此拥有更丰富的层次和口感。不少消费者在产品评价中谈到,“烤匠的麻辣更综合,它不是辣而不香,也不是香而不辣。”

对“麻辣烤鱼”的聚焦,使得烤匠的大多数产品SKU都围绕这款产品而诞生。其店内畅销的配菜产品“手工黑豆花”便是例子。据悉,手工黑豆花的研发周期长达8个月,同样延续了先溯源再创新的路线。

烤匠的麻辣烤鱼产品中配有黑豆花

其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在决定将豆花作为麻辣烤鱼的“绝佳拍档”推出后,烤匠团队去到了四川自贡市富顺县的一个古镇拜师,但当地的豆花选用黄豆,吐水较多、与麻辣烤鱼搭配可能会稀释后者的“干香”。

鉴于此,团队对全国各地的豆子进行了测试,最终决定选用东北黑豆,冷艳君谈起它的优点时如数家珍,“东北黑豆皮是黑的,心是绿的,营养价值高且出浆率低,做成的豆花紧致Q弹。”如今,这款黑豆花也几乎成了烤匠的必点品。此外,花椒冰淇淋、冰汤圆、芝士烤红薯、青柠气泡水等产品,其实也是围绕麻辣烤鱼构建而成。

围绕烤鱼,烤匠研发的一系列菜品

整体来看,烤匠前十年在做的事情可以归纳为“聚焦麻辣烤鱼把市场打透”。就成绩而论,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烤匠持续至今的增长至少验证了这一定位的可行性和广阔空间。

逆势增长的秘密

对线下品牌而言,规模的扩张无疑是增长的具象体现。但在过去几年消费市场的狂奔中,如果说穿越周期和轰然坍塌的故事中间有一条分界线,那可能就是“单店质量”。

过去十年中,烤匠坚持直营,并保持不断有新店开出,开出的新店还必须是高质量的“肌肉型”增长。从业绩来看,烤匠的努力是有效的——2022年至今,在并不景气的消费环境下,烤匠近三年可比营收数据增幅上涨均超过9.3%。

烤匠近三年1-6月可比营收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烤匠近三年1-6月可比营收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何以如此?原因是,烤匠坚持不断给顾客“创造差异化的价值”。当加盟和低价成为过去两年餐饮行业的两大关键词,烤匠也依然没有选择其中的任何一条路线。

举例而言,围绕正餐品牌最重要的聚会场景,烤匠做出了诸多举措去优化顾客体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餐饮品牌、线下乐园、照相馆等各行各业争相抢占的“过生日”场景中,烤匠一直在迭代自己的情绪价值。

“不社死 有惊喜”,是烤匠的生日场景理念——门店没有采取唱歌、跳舞的庆祝形式,而是为过生日的顾客提供定制化的生日礼物,或是帮顾客和朋友进行生日场景布置、送上生日小蛋糕,同时拍照留念、并将照片清晰打印,制成一张用心的手写贺卡等等。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烤匠生日体验

顾客有惊喜的生日体验,就是烤匠“差异化价值”的一种体现,而不是通过搞促销、打价格战来获取用户,并非长久之计。

如今,翻开大众点评或是小红书,都能看到大批消费者对于烤匠生日礼、店员服务等“软价值”的好评。这样于细节处创造价值,便是烤匠选择去走的差异化之路。

当品牌势能转为品类红利:

烤鱼重回“顶流”

众所周知,烤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餐饮品类。但在此次烤匠进京之前,百度指数显示,“烤鱼”的最高搜索指数峰值还停留在2015年。直到今年9月烤匠进京,引发消费者排队狂潮,逐步带动烤鱼品类声量回升。缺乏讨论的背后,其实意味着缺乏真正有引领力的品牌。

“烤鱼”百度搜索指数峰值在2015年

据《餐饮老板内参》报道,2013年,市场掀起一阵烤鱼开店热潮,探鱼、炉鱼、半天妖等一批品牌涌现,沿着“先区域后全国”的路线扩张,2016年达到规模高潮;随后的2017年至2019年,烤鱼行业每年新增超万家门店,市场也随之开始大洗牌。来到今天,经历过一段行业的阵痛期后,以“烤匠”为代表的穿越周期的品牌开始展现韧性,重新引领这一品类前进。

而回头来看,烤匠2017年喊出的那句“不吃火锅,就吃烤匠”其实是颇具野心的slogan。它表达出烤匠的使命——“要把麻辣烤鱼做成像火锅一样的美食名片。”

外地消费者到成都打卡烤匠

将烤匠的许多动作进行拆解,会发现它的确是在围绕“创造顾客、扩大品类”这一使命而变。

一方面,烤匠北京首店将夜宵时段纳入其中。烤鱼最初在重庆就是夜宵产品,因而天然有夜间消费需求,购物中心时代完成了烤鱼的正餐化,现在则又在此基础上将夜宵时段补充回来,这也是扩大品类的一种方法,场景更丰富了,客群也就更广了。

另一方面,烤匠也在年轻客群之外,拓展家庭客群。一个共识在于,家庭客群对烤鱼店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老人不能吃太辣的口味、小孩需要儿童餐等等。烤匠的解决方法之一是推出蒜香味烤鱼、儿童餐等,且对家庭用户“先上儿童餐”,让孩子先吃,以此让家长无负担地就餐。

烤匠儿童餐

品牌对品类的赋能有多大?国内外其实有不少优秀的消费品牌作出过验证,可口可乐之于可乐品类、麦当劳之于西式快餐、迪士尼之于大型乐园等,都是先例。

将视角切换至国内,海底捞对于火锅品类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沿着海底捞的脚步,近些年中国涌现了不少极具规模或声量的四川火锅品牌。这背后便是一个品牌的创新,带动用户群体的扩大,进而提升品类势能的路径。

只是,商业世界里永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火锅的势能逐渐开始走向平淡,烤鱼这个古老的品类又开始焕发光彩。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川式火锅的全国门店达到约20.6万家,但关店率已与开店率齐平。而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烤鱼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烤鱼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2%至1341.8亿元,超一半消费者每月习惯食用1—3次烤鱼,其中麻辣烤鱼市场规模占到471.0亿元。以烤匠北京首店为例,其夜宵时段的热度已经超越了同一场域的海底捞。

烤匠麻辣烤鱼市场地位确认证书(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烤鱼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烤匠麻辣烤鱼市场地位确认证书(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烤鱼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2024年9月底到10月初,“烤鱼”的资讯指数持续上扬,这也是烤匠走出川渝、开出北京首店的时间。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常常会有这样的评论“本想排队吃烤匠,没想到排不上,去吃了附近其他家的烤鱼。”这在冷艳君看来也是对品类的一种贡献,她对36氪说,“品类是品牌成长的土壤,烤匠要做的便是推动品类繁荣,让更多从业者关注到烤鱼品类,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地道正宗的川渝麻辣烤鱼。”

烤鱼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