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丹宁)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张慧、李辉等从三维基因组角度揭示了肉鸡腹部脂肪沉积的遗传调控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肉鸡腹脂沉积一直是家禽育种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过度的腹脂不仅影响肉鸡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种鸡繁殖性能、影响肉质,还会增加死亡率,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肉鸡腹脂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调控,其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国内外学者基于SNP芯片和二代测序等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方法已经获得了一批与肉鸡腹脂性状表型变异具有统计学关联的基因组变异,但其影响表型变异的作用机制大部分仍是未知的“黑箱”。
研究团队将染色质空间构象作为连接基因组变异与转录调控的纽带,从三维基因组角度鉴定影响肉鸡腹脂沉积的关键基因组变异,并解析具体调控机制。该研究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全面绘制了与肉鸡脂肪性状相关的功能变异、顺式调控元件、转录因子、三维基因组结构及目标基因的三维调控网络,从而解析了基因组变异调控基因转录进而影响肉鸡腹脂沉积的具体机制。此外,该研究阐述了基因组变异如何通过改变染色质的三维构象影响目标基因转录,最终影响肉鸡腹脂沉积。
该研究成果将为深入解析肉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机理提供重要信息,为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证据。同时,该研究鉴定出的关键基因组变异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可为肉鸡腹脂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重要靶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692-6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