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时候,英特尔带来了代号为Arrow Lake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采用了全新CPU与GPU架构,还首次将NPU引入桌面端。今天我们会给大家带来这款酷睿Ultra 7 265K的评测,它的表现与前代相比又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酷睿Ultra 7 265K拥有8颗性能核和12颗能效核,核心数量与前代保持一致,但此次并不支持超线程,所以总共是20核20线程,性能核基础频率为3.9GHz,最高睿频频率5.4GHz,睿频Max 3.0频率5.5GHz。
对比前代下降了0.1GHz。能效核基础频率为3.3GHz,最高睿频可以达到4.6GHz,均比前代有所提升,36MB的二级缓存和30MB的三级缓存,基础功耗依旧为125W,最大睿频功耗为250W。
酷睿Ultra 200S系列改成了新的LGA1851封装接口,必须搭配新的800系列芯片组主板。这次测试我们使用的是ROG MAXIMUS Z890 HERO主板。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e879-b19be6fc9e0f4c96a86ac50ffa7cea94.jpg)
它整体采用黑色设计风格,供电部分、主板芯片以及M.2硬盘位等位置都覆盖有大面积的散热装甲,下边这个LOGO非常的显眼。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4fb4-ea4d6a27aea3b6f0eac075a4686ac44b.jpg)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550d-de02185b58681535fd0c2ded1cb56905.jpg)
作为顶级主板产品,Z890 HERO在供电方面采用了22(110A)+1(90A)+2(90A)+2(80A)的超豪华供电设计。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b524-047a4b250984aa383cfb9acccfbadd70.jpg)
I/O区域还配备了第二代Polymo Lighting灯效模块,我们可以通下电看看,显示的效果还是很清晰明亮的,无需关灯的就能看的很清楚,整体的颜值没的说。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2b73-16cb2b31194efd83e0c9b832da3d572f.jpg)
主板除了提供了24Pin供电接口外,边上还提供了一个8Pin接口,它可以为一侧的前置Type-C接口通过外接60W的供电支持。它们上面还提供了开机和重启按键,对于使用开放式机箱或是裸板的小伙伴来说更为方便。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ee1d-3c3e2e889a16ea8c23b084e01b8dcf5e.jpg)
它提供了双8Pin ProCool Ⅱ处理器供电接口,采用实心针脚,并且配有金属装甲,耐用性更为出色。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c351-236b4df76f4c0d89d0e2e598615b1398.jpg)
主板配有4根内存插槽,最大支持192GB DDR5内存容量。它支持华硕最新的NitroPath DRAM技术,对传统的内存插槽进行重新设计,以达到缩短传输距离、降低信号干扰等效果,从而实现信号传输的流畅性和高稳定性。NitroPath技术还增强了内存槽的牢固程度,提高了内存槽的耐用性。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4fb4-ea4d6a27aea3b6f0eac075a4686ac44b.jpg)
Z890 HERO提供了多达6个M.2插槽,均覆盖了散热装甲,能够更好的帮助硬盘散热,防止过热掉速的问题出现,只能说这就是顶级产品吧。
其中3个为PCIe 5.0 x 4规格,其它为PCIe 4.0×4规格。它配备了一个PCIe 5.0 ×16插槽,同样使用了金属装甲进行了加固,耐用性更为出色。下面还提供了1个加固的全长PCIe 4.0 ×16和PCIe 4.0 ×1插槽,满足用户进一步的扩展需求。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aa90-aa4f9259e107370827599f447d5de0a1.jpg)
I/O接口这块,这次增加了两个雷电4接口,传输速度要更快。而且除了2.5G网口外,还有一个5G网口,支持更高的网络速率。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81b5-e5b2f518dd1ea13f0bb85f741fb84c0f.jpg)
背面也加上了金属材质的强化装甲,增强了VRM 供电模组背面的散热,还能提升了主板本体的结构强度,同样有着非常多的ROG元素,信仰满满。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9/w600h399/20241111/7c7c-8fc7437bb37e1d83f76b7df574c5bc72.jpg)
其余配件就不多做介绍了,配置表格如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97/w600h397/20241111/ed5c-43be13a78ed848c0c80816ded5521465.png)
理论性能
我们还是先来看理论性能,测试项目包括CPU-Z、CINEBENCH R20/R23/R24、GeekBench 6、V-Ray 5、X264等,酷睿Ultra 7 265K测试结果如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308/w600h508/20241111/dd16-5e8dd7487241eecb6a6648ff69fd2d68.png)
从测试成绩来看,酷睿Ultra 7 265K单核性能对比我们之前测试的酷睿i7-14700K领先约3-7%,多核性能提升约在3-7%,幅度并不算大。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53/w600h353/20241111/209d-9eecf03b18d7e0c41fee9018362f9287.png)
然后是主要针对游戏的3DMark CPU Profile测试,2和4主要是针对DX9等老游戏,调用的核心相对较少,8线程则是DX 12的一些大作。3DMark CPU Profile测试结果如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90/w600h290/20241111/0662-a640a70c4673e6b561e4a22820b15ab5.png)
无论是单线程、多线程还是最大线程,都有着比较明显的领先。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205/w600h405/20241111/2282-d6a221862d07635cbe500265f4722b83.png)
总体来看,酷睿Ultra 7 265K的理论性能对比前代酷睿i7-14700K还是有着小幅提升的,虽然这代核心的IPC有不错的提升,但性能核的频率却有所下降,所以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领先。
游戏实测
接着就通过实测来看看这款处理器在游戏当中的表现吧。我们选择了包括《CS 2》、《DOTA 2》、《永劫无间》等热门网游,以及《黑神话:悟空》、《古墓丽影:暗影》、《无主之地3》、《荒野大镖客2》、《极限竞速:地平线5》以及《赛博朋克2077》在内的大型单机游戏。
为了避免显卡瓶颈,我们优先选择了1080P分辨率进行了测试,当然同样会给出2K分辨率的测试结果供大家参考,搭配的显卡就是七彩虹的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 OC。首先来看几款网游的表现,1080P分辨率测试结果如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781/w600h181/20241111/ca6d-8530a2dac60615367fe1a4d35fe4ac49.png)
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过对比前代酷睿i7-14700K还是有着一定的落后,差距最大的是《DOTA 2》。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49/w600h349/20241111/499e-b89169cae8eee6c84c6a78d08fbdf359.png)
2K分辨率测试结果如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781/w600h181/20241111/fdd6-7f760b38b6de089aac8f72e5d3c01c33.png)
到了2K分辨率结果情况也差不多,依然是都有一定的落后,《CS 2》和《永劫无间》落后幅度变小,不过《DOTA 2》的差距则被进一步拉大。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49/w600h349/20241111/46f5-a4c1d045a1e633346f58bbade13e0e9c.png)
然后是大型单机游戏,1080P分辨率测试结果如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236/w600h436/20241111/90bd-3daa7cebd5b2ed9e0810d60f6ebbe501.png)
和之前测试的酷睿Ultra 9 285/Ultra 5 245K一样,整体上算是互有胜负,有几款小幅领先,最多的是《极限竞速:地平线5》,达到了6%,但输掉的几款游戏落后幅度相对要更大一些,《古墓丽影:暗影》、《僵尸世界大战》以及《零之曙光》都差不多是前代90%的水准。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49/w600h349/20241111/3345-a1af5244c5b4b397ce965e1354ece2ce.png)
2K分辨率测试结果如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236/w600h436/20241111/eb7d-dc5aa66f7cdf2b3b0aa3de83efe917ca.png)
来到2K分辨率,相对来说差距变得更小了一些,基本就是同一水准了。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49/w600h349/20241111/effa-ec66bdf2dcfafcfad5556e9a666a938f.png)
从测试结果来看,酷睿Ultra 7 265K在游戏这块的表现谈不上很理想,虽然整体有输有赢,但部分游戏落后的幅度相对更大一些,并没有展现出理论性能领先所带来的优势表现。当然,它也和之前测试的产品一样,在游戏场景下的能效表现更为出色,我选择的三款游戏,记录了它们的功耗表现,在帧率非常接近的情况下,其功耗要比酷睿i7-14700K低上很多。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781/w600h181/20241111/42bb-3ad0358d73b9e1c28b54b026d330492b.png)
我这里只是列举了其中几款游戏,其它多款游戏里它的功耗对比前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游戏场景的能效确实有着很大的进步。
这就让我觉得,酷睿Ultra 7 265K并非是没能力带来更高的帧率,而是为了低功耗有一种收着力的感觉,在各个游戏中CPU的使用率都要比前代更低,调度不那么激进,从而导致部分游戏中确实功耗低了很多,但帧率上却输了一些。
不知道后续英特尔会不会进行一些优化和调整,让功耗和帧率之间形成更好的平衡。
办公生产
除了游戏外,PC还是很多人的生产力工具,帮助他们应对日常各种的工作,不仅有网页浏览、视频会议、文档编辑的轻负载需求,还有图片处理、视频编辑以及3D建模等高负载需求。
所以我这里选择了多款生产力测试软件,覆盖了日常办公、内容创作等诸多使用场景。首先日常办公经常会用到的Office这套,各个项目对比前代稍有落后。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54/w600h254/20241111/ad4c-2d06fcb149ec79e843a22f7d870c6ffc.png)
CrossMark测试,它覆盖创造力、生产力和响应速度三大维度,其中生产率测试考察整机的文档编辑、表格处理、网页浏览性能。创造性则考察整机的图片编辑、图片组织、视频编辑性能。反应能力考察整机在程序启动、开启文件、多任务工作时的表现,能够很好的反映电脑日常事务的处理效率。整体表现都非常不错,基本与前代在同一水准上。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17/w600h217/20241111/321a-a044185772c92eb3711a072044645b23.png)
内容创作这边,主要针对PhotoShop和Premiere Pro这两款常用的软件,使用Pugetbench运行了相关的测试,PS稍有落后,而PR则小幅领先。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1/745/w600h145/20241111/72f0-a37928d5c985d5d24ff90d9bb9a119bb.png)
总结
从测试结果来看,全新的酷睿Ultra 7 265K对比前代虽然理论性能有小幅的提升,但在游戏实测中则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能效比确实很出色,在测试中它的功耗对比前代有着非常明显的下降,甚至在一半功耗下就实现了与前代几乎一样的帧率。
而忧的是在理论性能有提升的情况下,多款游戏反而对比前代酷睿i7-14700K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落后,虽然这个这差距对于游戏流畅度并不一定会造成实质影响,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它并不是性能不够,而是没完全发挥出来,可能就是追求能效的小代价吧,而且这显然不是很多游戏玩家想看到的。
至于生产力,我这里只是简单的进行了下测试,整体差距并不大,基本上还是同一个水准,当然能效比的大幅提升,让我对明年登场的移动端Arrow Lake处理器有着蛮大的期待,毕竟相比于桌面端,移动端对于功耗的敏感度更高一些,没准会给笔记本用户带来一些惊喜。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http://n.sinaimg.cn/tech/content/tech_qr2x.png)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http://n.sinaimg.cn/tech/content/tech_weixin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