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开通六周年
六年前的今天,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上海三思为这座世界超级工程提供30000+LED路灯、隧道灯、景观灯、情报板等产品,用科技之光点亮世界之美,让这条“巨龙”闪耀在伶仃洋上!
那么,六年以来,港珠澳大桥的道路及隧道照明的运行状况如何?在开通六周年之日,来听这份详细的运行报告!
1/百家较量,一举中标
量身定制30000+产品
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由“桥—岛—隧” 一体化组合的世界超级工程,桥上所有的LED路灯、LED隧道灯、LED可变情报板、LED景观照明灯、LED检修照明灯和LED可变信息情报板30000+套 均由上海三思 提供,这是中国乃至全球LED产品应用量较大的单项超级工程之一。
2013年初,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考察了包括三思在内的近百家 国内外先进企业,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知名照明品牌。经过多轮竞标,上海三思 最终凭借综合实力以及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从所有投标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一位专家评价说,在LED照明和显示屏两大领域同时拥有强大优势的 ,在国内外企业中还不多见。对于世界级超级工程 ,大桥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不止于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是一项综合型的全能考验。
2/黑科技攻坚克难
16级台风来了也不怕
根据科学家的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 设计使用寿命120年 ,可抵抗烈度8度的地震以及16级台风 ,还能顶住30万 吨 巨轮撞击。
从2009年 开工到现在,港珠澳大桥已多次经历强台风的侵袭,比如—2017年8月23日 ,超强台风“天鸽” 肆虐珠海;3天后,台风“帕卡” 又强势经过;2018年9月16日 ,最强台风“山竹” 登陆......但港珠澳大桥及桥上的LED照明灯具、LED信息情报板完好无缺,安稳度过严峻考验。
实践证明,上海三思这些LED黑科技产品 征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完美点亮了这座超级工程,谱写了港珠澳的光影传奇。
3/十大自然因素挑战
港珠澳大桥照明工程炼成记
港珠澳大桥照明工程的实践过程,就是一部LED照明科技挑战极限自然条件的炼成记,也是上海三思LED黑科技 的见证。
上海三思副董事长陈鸣 指出,“这不是一般的道路桥梁照明”“港珠澳大桥项目对照明要求之高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它最大的挑战在于极限自然条件。”陈鸣指出了该项目最大的难点。大桥主管和建设单位给出了大桥需要考量的十大自然因 素——考核指标均以十分制计,每一项都必须达标。
“这就意味着每一盏LED灯具和信息情报板,除了达到照明和显示的功能外,还要满足以上十项特殊要求。”陈鸣指出,每一款产品都必须经过定制和特殊处理 ,从芯片、封装到外观、工艺,再到材料及照明技术等,都要制订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种量身定制的 高标准和高要求 ,反而能够彰显出上海三思的独特优势,三思的综合竞争力在这种超级工程中更加体现地淋漓尽致。
4/三思专业售后团队
为伶仃洋上的“巨龙”保驾护航
上海三思专业的售后团队用六年 时间为伶仃洋上的“巨龙”保驾护航, 每年对灯具设备开展健康体检,重点加大灯具等照明设施检测维护力度。克服了恶劣自然条件,控制在稳定的光衰率, 助力这项“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接受恶劣环境的考验。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三思对大桥照明和信息情报板显示工程的服务还远没有结束。截至目前,三思持续为大桥照明和显示的日后正常运营和维护提供全程保障。经最新实测,港珠澳大桥路面照明标准照 度达到30 lux以上,海底隧道的平均照度值在180 lux以上, 项目至今光衰率不超过5%。
5/科技创新
点亮伶仃洋“三卧龙”
魅力大湾区,跨越伶仃洋。
从1997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广东虎门大桥 的横空出世,到2018年的港珠澳大桥 、2019年的广东南沙大桥 ,再到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的深中通道 ,上海三思为一座座“海上飞虹”跨越珠江流域,架起了珠三角和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更连接起了经济飞跃之路。
2024年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向世界再次展示中国智慧和基建实力。 上海三思 为这座超级工程提供了30000+ 套LED隧道照明、东西人工岛10000+ 套灯具照明、管理中心及人工岛显示屏4块 及系统等综合解决方案,为这座粤港澳超级工程谱写了一段光影传奇。
当站在港珠澳大桥上,宽阔的海面一眼望不到头,白色的桥面往前蔓延,港珠澳大桥的美,不止于它的壮观与创举。三思有幸见证这座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 的开通历程。
一盏灯具,到一块显示屏,从一个硬件到整个系统,上海三思用31年的不断积淀,以500余位科研团队的凝心聚力,匠心铸就了一个个非凡的“作品”。未来,上海三思将持续专注LED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为中国隧道工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点亮纵横驰骋的前行之路。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