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年来,轨道交通站名翻译采用汉语拼音还是英语曾在多个城市引发热议。随着当前入境游市场持续复苏,已有多地网友建议轨交站名增设英语翻译,方便外国游客。
比如,有辽宁沈阳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建议称,“来沈阳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地铁站点名称还没有英语翻译,而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式……请领导关注”。另外,也有河南郑州网友提出类似问题,“如‘郑州大学’被翻译为‘ZHENGZHOU DAXUE’,‘郑州东站’被翻译为‘ZHENGZHOU DONGZHAN’,这样的翻译不但不能方便外国人,反而会本末倒置。”
事实上,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地铁站点翻译是有相应依据的。2022年5月1日施行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按照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拼写。
今年3月,民政部又公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其中进一步规定“地名专名和通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由此可见,将各地轨道交通站名用拼音标注,确实是有据可循的,各地在回复网友时也基本援引的是这些条文。
但现在来看,这种拼音方案对于翻译的主要受众——外国人来说,可能又会造成一定的困扰。比如,一位外国人来到城市旅游,他看到“Huochezhan”之类的翻译可能会一头雾水。这样的问题在此前就出现过。去年10月,合肥地铁将“合肥火车站”翻译成了“Hefei Huochezhan”,就曾引发舆论的关注。
有意思的是,据媒体报道,合肥火车站在站外的标识又是按照英文直译的“HEFEI RAIL WAY”。当时,合肥轨道交通回应,合肥火车站作为车站站名时,依据地名管理条例应为罗马字母拼写;作为指引功能时,与实体单位保持一致。
这其实展现了一种尴尬: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名,应该用拼音;但作为方便外国人的功能设施指引,又需要变成精准的翻译。
那么网友的意见也不妨听取,即在保留汉语和汉语拼音地名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添加一些英语翻译,告诉外国人这里的设施功能。比如,在包含景点、大学、医院、火车站、图书馆等特殊设施的地铁站名里,增添一个英文翻译,便于外国人按图索骥。
比如在“XX DAXUE”后面增添一个“XX University”的说明,其实就清晰了很多,也能更好地起到翻译的作用。也正如网友所说,很多地铁“采用的是电子报站牌,修改起来应该很容易”,确实,这只需要增添几个滚动字幕即可。
而且,地铁站名的翻译不只是个语言问题,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关系到一个城市如何表达自己的文化底蕴、历史沿革、对外形象。如果能探索出一个更加精准、多元且有诗意美感的翻译,自然是更加妥善和彻底的解决方案。
如今,也已经有多地开始探索。如郑州和福州等地都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的标准,对一些地名进行统一。福州就尝试了标准翻译,明确福道的英语写法是“Fudao Skywalk”,戚公祠是“Qi Jiguang Memorial”,孔庙是“Confucius Temple”等。
那么,在地铁站命名的时候,也不妨参考这些思路,在翻译上尽可能地调和各方面的需求:既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又方便外国人理解、生活。也有一些城市地铁表达了类似的意愿,比如,成都就表示,当地外事办正着手编写制定《道路交通英文译写规范》,以确定翻译规则。
说一千道一万,人们应当明白翻译的作用何在——给来这里的外国人提供方便。如今“China Travel”已成国际热词,中国已对54个国家实行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入境游订单量更是同比增长六成左右,许多城市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在这个大背景下,包括地铁站名在内的翻译如何更加清晰、准确、便于理解,也需要各地结合实际状况进行不断探索优化,去创造一个更加友善、开放、包容的国际化环境。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