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和三星新耳机上这些小心思,是耳机交互的「秘密武器」|硬哲学

AirPods 和三星新耳机上这些小心思,是耳机交互的「秘密武器」|硬哲学
2024年08月15日 18:00 爱范儿

爱范儿关注「明日产品」,硬哲学栏目试图剥离技术和参数的外衣,探求产品设计中人性的本源。

如果从初代 AirPods 问世算起,真无线蓝牙耳机(TWS)已经井喷式发展了将近 8 年,从一个没那么大众的品类,成为了几乎人手一个的生活必需品。

至少我身边来说,很少有不使用蓝牙耳机的同龄人。

但当我发出疑问,你们知道怎么用无线耳机切歌、调音量和开降噪吗?有不少人才第一次才知道这小玩意儿还能切歌。

有人对操作的了解停留在单击暂停,双击切歌,但更多的操作就不太记得了,又或是觉得这些操作实在难用,索性直接掏出手机。

耳机操作,越来越抽象

这是三星 Galaxy Buds 初代,也是我用过的第一款 TWS 耳机。

我和它之间的交互,仅限于放入耳朵,然后和我的 iPhone 手机配对。

直到一天,我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了耳机外壁,耳机「嘟」了一声,然后我发现正在放着的音乐,暂停了。

在为发现新大陆欣喜之余,我又觉得这实在值得吐槽,如果不看说明书,谁能想到这个富有光泽的表面,还是让用户进行交互的触控区呢?

同理,前两代 AirPods 也存在类似问题,但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3 换成了按压交互,并在耳机柄上增加了一个「凹槽」的设计,手指放上去很自然就会想着按下去。

而全新的三星 Galaxy Buds 3 系列,虽然撞脸友商的新外观连三星董事长都不太满意,但新「长出」的耳机柄赋予了它全新的捏合、滑动等操作。

上个月参加了三星发布会的小伙伴,在试佩戴 Galaxy Buds 3 的时候就发现,这款耳机全新的「刀锋」设计不只是凹了个新造型,不同于传统圆柱形的楔形结构,让他出于本能地就伸出两个手指滑动交互。

而他表示,不少友商的 TWS 耳机,都是他在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也可以通过滑动来调音量。

但至少,现在不少 TWS 耳机都有一个小小的凹槽提示用户可以交互,头戴式耳机才是真正的交互深水区。

我用了好几年的索尼 WH-1000XM3 耳机,如果不是专门进行了搜索,我根本想不到这个光溜溜的右耳罩,不仅可以点,还能划。

刚刚同事告诉我,还能「捂住」,作用是暂时开启环境声。

▲ 在触控区域一个标识都没有的 XM3,图源:The Verge

▲ 在触控区域一个标识都没有的 XM3,图源:The Verge

XM3 还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降噪功能键和开关机按钮都位于耳机的左侧,还都是长条形状。

两个按钮用久了会形成肌肉记忆,但是如果是刚拿到手,或者闲置之后再重新使用,每次要按这两颗视线之外的按钮,都有种在「赌」的感觉。

▲ 一长一短两个按钮有点区别,但不多,图源:nehalist.io

▲ 一长一短两个按钮有点区别,但不多,图源:nehalist.io

一千家耳机厂商有一千种交互方式,用户换耳机的时候,常常发现难以无缝迁移:这家按压一下是播放,到那家又变成了轻点两下,还有一些只需要轻点一下。

加上现在大家买回科技产品大多开箱即用,说明书主要为了看个配对方法。而抽象难记的操作手势,很多时候过目即忘,用着用着又掏出手机,回到直观的可视化操作去了。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现在手机上「电源键」,或者说曾经叫「电源键」的那颗侧边按钮。

从前,这颗按钮按一下就能锁屏/亮屏,长按就能关机,已经成为用户的一种共识。

现在,双击可能会出来相机和钱包,三击或者五连击会报警,长按也许会出来电源菜单,也有可能是语音助手,甚至有时什么都不会发生。想关机?那可能得和音量键配套使用。

按钮越来越少,机身越来越一体成型是当下科技产品的趋势,但带来的体验却越来越「反人类」了。

戴森新的 OnTrac 头戴式耳机,佩戴使用极其舒适,只是如果想要开关降噪,就必须要用两只手指或以上大力敲击耳罩背面两次,成功率也不算高,最后我发现直接摊开手掌拍两次百试百灵。

但不管是哪种方式,给脑袋和耳朵整出来的动静,都快把人体工学加的分扣完了。

▲ 图源:戴森

▲ 图源:戴森

而索尼 WF-1000XM5 降噪豆的「轻触四下调节音量」,让人忍不住怀疑,产品经理自己真的用过这个产品吗?

「看不见」的交互

近 10 年前,曾经有这么一款标新立异的设备横空出世:

这款名为「VINCI 智能头机」的设备,来自一个中国的创业团队。在形态上,这款设备犹如一款在右耳罩外侧配备了手机屏幕的耳机,不仅可以联网,还能进行点歌、录音等等,团队表示是「另一个次元的产品」。

这个团队在 2018 年就几乎销声匿迹,原因恐怕显而易见。

VINCI 智能头机上的奇葩感,恰恰折射出耳机交互的本质:这个在你耳朵两侧、视线之外的设备,必须交互只能依赖记忆和直觉,而这个过程中,「直觉」的占比越多,这个「看不见」的交互就越接近优秀。

▲图源:新浪科技

▲图源:新浪科技

最符合人类直觉的一种交互设计,我认为是这个:

不管是想进行快速调整,还是精准把控,旋钮都能通过不同的转动幅度实现,这也是它和音响设备结缘深远的原因。

微软 Surface 这个品牌如雷贯耳,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同为「田牌」的 Surface 耳机:

Surface 耳机系列在很多方面都不算出挑,却别出心裁地把耳机左右两侧做成「拨盘」,不仅能调音量,还能调「降噪等级」,通过一种致敬老收音机和音响设备的方式,实现了最符合直觉的交互。

旋钮本身也能做成一种按钮。像是 AirPods Max 和 CMF Buds Pro 充电盒上的旋钮,除了调音量的基本操作,还能通过按压来实现播放、暂停等功能,比对着一个光滑的表面「指指点点」要来得更直观。

▲ CMF Buds Pro 2 充电盒上的智能旋钮,图源:Phone Arena

▲ CMF Buds Pro 2 充电盒上的智能旋钮,图源:Phone Arena

而上文提到的戴森 OnTrac,交互上更脑洞大开,配备了一个小小的操纵杆,左右能切歌,上下调音量,按压还能暂停/播放。

▲ 图源:The Verge

▲ 图源:The Verge

这个操纵杆巧妙利用了我们平时使用播放器「左边按钮是上一首,右边按钮是下一首」、「往上是调高,往下是调低」得来的技术经验,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无独有偶,最新的 Sonos Ace 耳机也有一个差不多的「滑动按钮」设计,除了不能左右拨动切歌,其他操作和戴森 OnTrac 类似。

▲ Sonos Ace 耳机,图源:Wifi Hifi Magazine

▲ Sonos Ace 耳机,图源:Wifi Hifi Magazine

其实,要把「看不见」的交互做好,最重要的无非两点:一是「形态」,二是声音、触觉上的反馈。

形态很好理解,像是刚刚提到的三星 Galaxy Buds 3 系列的楔形结构,就比前几代的光滑表面,更能引导用户进行交互。

AirPods Max 上的长条电源键和圆形旋钮也能实现盲按,用户不需要去回忆哪个按钮对应哪种功能。

如何做好交互的反馈,或许是更加考验厂商的难题。

小到难以搭载马达来提供触觉反馈的 AirPods Pro,单纯靠极具迷惑性的提示音,硬生生把一个平面给模拟出了按压感。

▲ 过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 Airpods Pro 是没有给按动做物理反馈的,图源:The Verge

▲ 过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 Airpods Pro 是没有给按动做物理反馈的,图源:The Verge

戴森 OnTrac 开关降噪的方式虽然槽点满满,但反馈是一种类似抽出/塞入密闭容器塞子的模拟音,在特别之余,也比普通的「嘟嘟」声更符合用户直觉。

触摸屏时代,点击、滑动已经成为刻在我们 DNA 里的交互方式,但在研究看不见的脑袋两侧,或许还得靠按键和模拟创造舒适体验。

最好的交互或许是不需要交互

但对于 TWS 无线耳机来说,超迷你的体积难以配备更多按钮,在交互设计上限制不小。

苹果可能也有所察觉,因此有爆料称,苹果正在探索 AirPods 集成摄像头的设计,有望实现隔空的手势操作,以及环境感知的能力。

像是 AirPods 这种 TWS 耳机,最大的优势就是「无感」:在同个生态内,用户不需要太多的交互,需要用的时候就直接塞入耳中,还能在设备间无缝流转,即点即听。

▲ 图源:MacRumors

▲ 图源:MacRumors

而红外摄像头+麦克风的感知能力,加上对各种场景的机器学习,未来 AirPods 或许能够更无感,基于环境自动调节耳机的音量、降噪,进一步减少交互。

比如,在人潮汹涌的地铁,就提高主动降噪的级别,但同时有针对性地凸显地铁播报的声音;而在相对安静的家中,可以关闭降噪,并降低音量保护耳朵。

▲ 索尼 XM5 耳机能够进行部分降噪功能的场景自动化调节,图源:Sony

▲ 索尼 XM5 耳机能够进行部分降噪功能的场景自动化调节,图源:Sony

这些功能不一定需要一个新的红外摄像头,当下手机的地理围栏+场景感知功能,其实完全可以和耳机进行联动。

就像一到机场,手机会自动推送登机牌、登机时间等信息,那是不是也可以在飞行时间,让耳机自动保持比较强的降噪效果,或者到了电影院,就自动打开弱降噪,成为像 Loop 一样的降噪耳塞。

各家厂商正在布局的端侧场景化 AI,能够再读取用户信件、日程后安排好相应设置,自然也能学习用户在不同场景的耳机使用习惯,然后实现更人性化的自动调整。

▲ iOS 18 上更聪明的 Siri,会学习用户个人信息,能够真正理解个人意图

▲ iOS 18 上更聪明的 Siri,会学习用户个人信息,能够真正理解个人意图

也许比起方便地呼出 ChatGPT,真正的 AI 耳机更应该在「看不见」的地方,帮用户完成想要的交互,这也是更好的「交互」。

耳机三星AirPods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