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敏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意味着要买新衣服、有吃不完的糖果、有长辈们发的压岁钱;过年还意味着不用写作业,因为“大过年的”。
在笔者的记忆中,那时的年味有着一番别样的味道。作为一名留守儿童,快过年时外出务工的父母才会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到家乡,还会带回务工城市的特产。如果他们当年去的是新疆,那我一定会格外开心,因为会带回各种甜甜的果干和香香的坚果。
父母回家后每天依然很忙,但最重要还是准备过年。代表启动的仪式感,应该是杀年猪,村里的人都讨论着谁家把猪养得更肥。这之后,父母开始腌制腊肉香肠,切下几片初期刚抹上盐的肉,拿妈妈织毛衣的竹签穿上在火盆上烤,便是我吃过最早的烤肉了,即使没有放其他调料,也仍然觉得烤肉本身就十分美味。
父母也会经常带我去镇上赶场,大家背着背篓,回家时都有满满的收获。去街头买对联、去街尾买瓜子糖果等;还会带我去服装店选购新衣服,但不一定会很早就买,因为妈妈知道越临近过年甚至过完年会更便宜划算。
年末,大家都开始祭祖,一般爷爷会带着我和爸爸,背着香蜡、鞭炮等去祭拜。每到一座墓,爷爷会拿着镰刀简单除去杂草,再跟我讲这是谁,要说保佑学习进步,我也都乖乖照做。然而到了第二年我仍然不记得谁是谁。
接下来也该打扫家里的卫生了,印象中都是妈妈做得多,爸爸可能去钓鱼或打牌。打扫干净会给家里的每一道门都贴上对联,除了堂屋还有厨房和猪圈。
在我家过年最丰盛的那一顿是除夕的午饭,长大了才知道一般大家都吃的是年夜饭。除夕那天,父母早早地开始忙碌,准备着中午的大餐,在那个平时肉都不怎么吃的年代,那一顿真的是非常令人期待。
饱餐之后会和小伙伴们玩耍,商量晚上去哪儿放烟花鞭炮。吃过晚饭等着长辈发压岁钱,再愉快地去村里找小伙伴讨论大家拿了多少。有的时候村里的院坝还会烧一大堆火,大家一起烤火聊天吃零食,直到旁边的小孩开始打瞌睡。后来,大家回到家也都默认一直开着灯,小时候一直不明白,长大了才懂,是为了吓退“年兽”、为了守岁。
初一,妈妈终于允许我穿新衣服。我们会去不同的亲戚家做客或者在自家接待亲戚,每一天都会收到压岁钱,直到把年过完。所以,怎么能不爱那时的过年呢?
编辑 张莉 责编 李彬彬
该作品系网络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作品展示,不代表红星新闻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