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语言障碍 翻译“神器”助力田径世锦赛

打破语言障碍 翻译“神器”助力田径世锦赛
2023年09月06日 02:13 媒体滚动

    ◎新华社记者 王沁鸥  吴俊宽  刘 旸

    来自也门的男子800米选手阿勒雅里在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上创造了他的个人最好成绩,也比以往海外参赛交到了更多新朋友。他说,这都要归功于一款中国品牌自主研发的翻译“神器”。

    “我用这个机器已经和说法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的运动员聊过天了,因为我的英语一般,我以前从来没在国际比赛中和这么多人交流过。”阿勒雅里说,这让他的这次世锦赛在成绩之外更显意义非常。

    阿勒雅里口中的中国机器,是本次赛事期间向运动员们提供的一款智能翻译机,支持60种语言的实时文字和语音翻译。作为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的官方赛事供应商,中国企业科大讯飞向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了这类产品,也向注册记者提供了一款智能录音笔。

    在组委会于媒体工作间设置的设备技术支持区域,每天都有来自各国和地区的记者络绎不绝地前来询问。赛场内外,也常能看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举着翻译机交流。许多人都认同:这些来自中国的科技产品,方便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们的海外生活,也拉近了地球村“村民”彼此间的距离。

    “匈牙利语和阿拉伯语间的互译非常准确,我几乎离不开它了。”阿勒雅里说,他在抵达后注册时拿到了翻译机,从办理各项手续,到入住,再到后续安排训练、比赛,他都使用它和匈牙利的志愿者沟通。期间他还不慎遗失过一次机器,赶紧向工作人员又申请借了一台。

    在赛场外的热身场地,来自匈牙利的赛事工作人员切泰尼正在帮助一名古巴运动员处理有关跑鞋鞋钉的技术问题。切泰尼本想试着用英语交流,但运动员直接掏出了翻译机,切泰尼看到随即会心一笑,两人便开始分别用匈牙利语和西班牙语对话起来。

    “这些天已经有很多运动员用它和我沟通了,太好用了,我都想买一台。”切泰尼说,“我碰到的使用最频繁的是说西班牙语的运动员,虽然运动员们经常外出参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流利的英语。这个机器让他们可以不用为语言烦恼,把精力用在训练、比赛等更重要的事情上。”

    直接使用母语也让运动员面对全球媒体时更加自如。据了解,该系列产品已服务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际赛事。在不久前结束的成都大运会上,土耳其男子4×100接力队在田径赛场的混合采访区遇到了手持翻译机的中国记者,当他们看到机器上实时显示出他们回答的土耳其语文本时,无不感到惊喜。

    “英语有时候不能表达出我们想说的话,用母语可以让全世界更好地理解我们。”土耳其运动员伊斯梅尔·内齐尔当时说。

    对于记者来说,录音笔则提高了许多人的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采访后整理录音所用的时间是采访时间的3倍,但是这次可以在不到一半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转录相当准确。”日本记者折山淑美说,他今年已经70岁,报道过10届奥运会,这是他首次使用类似的产品。

    据了解,供田径世锦赛使用的录音笔目前支持8种语言的录音转文字,包括英语、匈牙利语、中文、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和日语。截至8月26日,本届世锦赛已经累计借出约5300台翻译机及录音笔。赛事期间,相关的人工智能联合开放平台也同步发布,计划到2023年底可以给开发者开放超过100种人工智能能力。

    “交流本就是体育赛事的目的之一,科技让这个目的达成更方便了。”切泰尼说,“希望中国能带来更多这样的产品。”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由视觉中国提供

田径世锦赛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