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陆元九院士逝世

痛别!陆元九院士逝世
2023年06月06日 20:42 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付毅飞

6月6日,“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陆元九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宿东 摄宿东 摄

2021年获得“七一勋章”后,陆元九曾这样形容自己的经历:我们这一代人在炮火下求学,在荆棘中拓荒,风雨征程,用汗水、用青春为祖国实现了火箭升空、卫星环绕、飞船登月、踏足火星的壮丽梦。

陆元九是世界首位惯性导航博士。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赴美留学,大胆选择了一个自己之前都没听说过的专业——仪器学。留美四年,陆元九就获得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后,已经拥有稳定工作的陆元九决定回国。

1990年,陆元九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留影。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1990年,陆元九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留影。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回国的路途,和当年去大洋彼岸求学的道路一样曲折。

新中国与美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而且陆元九从事的研究还属于军事机密。

为了回国,陆元九先退出了军事科研小组,转入研究原子弹破坏效应的实验室,机密等级降低了。但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回国又变得遥遥无期。

美国当局要陆元九加入美国籍,但他坚决拒绝了。

作为交战国公民,陆元九必须每3个月向联邦调查局报到一次,证明自己没有不法活动。为彻底脱密,1954年,陆元九离开了实验室,转而进行民用科技研究。苦熬许久,机会终于来了——中美达成协议,中国留学人员可以回国了。

1956年4月,几经周折,陆元九全家才登上返回祖国的轮船。轮船先到日本,又绕道菲律宾马尼拉。经过23天的航行,船才到香港。一行人走过了九龙关口,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当时,陆元九心中百感交集——回国的路看似平常,竟走了这么多年!

上世纪90年代,陆元九在北京惯导测试中心调研时在门前留影。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上世纪90年代,陆元九在北京惯导测试中心调研时在门前留影。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陆元九带着最先进的技术和一颗赤子之心归来了。

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他摸着石头过河,推动我国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

在航天界,有陆元九的一句名言: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这句话背后,有着深刻教训。

1996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火箭姿态发生异常。之后,坠毁爆炸。当时已76岁的陆元九赶赴西昌,寻找原因。他和科研人员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发射失败的关键。

曾有媒体问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精神?他缓慢而清晰地说道: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地干活,不能说任何假话。你懂就懂,不懂不能装懂。

陆元九院士在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激光陀螺实验室与同事探讨问题(2006年摄)。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陆元九院士在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激光陀螺实验室与同事探讨问题(2006年摄)。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跟陆老共事的人都知道,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是他的夙愿。

陆元九曾寄语年轻科学家:要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在党的旗帜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

陆老,一路走好!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张爽

陆元九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