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巴厘岛情侣裸死案,亲密关系作案中的不寻常

评论丨巴厘岛情侣裸死案,亲密关系作案中的不寻常
2023年05月18日 21:02 红星新闻

总会有一些小的因素,在亲密关系杀害案例中出现率较高,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

当地时间5月1日,在印尼巴厘岛的洲际酒店内,两名中国游客不幸身亡,被发现时全身赤裸。两人为情侣关系。据印度尼西亚媒体5月17日最新报道,法医已查明两人死因。其中,20岁的女子程某遭受了钝器暴力,溺水身亡,并有绞索伤。行凶者为其24岁的男友李某,李某自残,颈部颈静脉被割断。

↑印尼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尼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

调查结果虽已公布,但有关死亡原因的讨论还在继续,一些谜团仍然未能解开。比如,男子李某为何杀害自己的女友李某,然后又自杀?当晚在房间里,女子到底遭遇了什么?这些疑问可能会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永久尘封。

不过,从媒体陆续报道的消息,我们还是能够寻找到蛛丝马迹。比如,有新闻说在A酒店住宿期间,两人曾发生争执。由于争吵,李某离开女友,出去住了另一家酒店。这至少表明,他们此前曾有过不和。其实,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类亲密关系间的作案,大都存在一些共性,而对于此案,我们也能窥探到一些“不寻常”。

在亲密关系中,有几个常见因素容易导致产生杀掉另一半的意愿和动机,比如:情感纠葛,情感发生变化,爱上别人了,爱成三角关系了,这个时候无法分割清楚,一直在长时间的拉扯和生活在负面状态之中,就很危险;报复,知道另一半做了一些伤害或者欺骗自己的事后,自己不能接受,就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救赎,另一半久病很痛苦,或者是不想另一半陷入某种严重困境,比如某种无法反抗的危险境地,就认为结束另一半的生命,是一种救赎;财产,比如谋求某部分财产,或者是某种其他形式的利益,比如骗取保险赔偿,前几年泰国就发生过这类案件。

如果将伴侣间的暴力行为看作是一个拥有若干节点的圆中的其中一个节点,那么社交互动中的摩擦就是准备期的全部状态。这个阶段,随着摩擦不断产生,不满情绪会从引起不满的个体事件泛化到这个人的各个方面,从而产生程度更深的不满。当言语冲突不能满足互动摩擦中的性格竞争需求,就会上升到暴力。

回到巴厘岛这个案子上来,这与单纯的暴力杀伴侣不太一样。杀了另一半再自杀的这种行为模式,虽不罕见,却也不多。一般可以认为,在行为实施前,行凶者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杀倾向,那么自杀之前的他杀,就可能是两种情形,一种是带你一起上路,一种是救赎,即两人都共同处在某种程度的不可对抗情况下。

这个案子的特殊就在于,男子决定自杀,但是他似乎把自杀想简单了。如据法医检查发现,李某全身有20处开放性伤口。这些开放的伤口聚集在一起,有擦伤、割伤和瘀伤。许多伤害是典型的切割伤。他可能在最后承受不了这个痛苦,而萌生了求生欲望,爬出房间求救。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点,这和很多相约自杀案中一死一生的情况类似。

有人会疑惑,人前明明表现得恩爱,何至于死?实际上它说明了这种杀人动机有很强的隐蔽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另一半拿起一个有攻击属性的物体就是征兆,这样很可能你俩的关系早早结束了,但总会有一些小的因素,在亲密关系杀害案例中出现率较高,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

首先,伴侣状态极端负面,这一点基本上多数案件都涉及到。伴侣如果长期处在极端负面和比较偏激状态下,暴力乃至致死的可能性就会增高很多。其次,如果伴侣突然在某个时间点出现了频繁或持续的自伤行为,这也会带来转化暴力的可能。再次,如果伴侣有自杀,情绪压抑,暴力行为的历史,或是经常陷入“自发型愤怒”之中,那这个发生杀人概率也会增加。最后,伴侣伤害的人群里,人格障碍者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冲动型、偏执型、表演型、边缘型四种上,可能这些人格障碍的特征会有吸引人的点,但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危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蔚(广州商学院法律心理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