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增长最快,谁最能赚钱,谁压力最大?
谁吃到了“国潮”大环境的红利?谁能接替耐克、阿迪达斯过去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的“铁王座”?这些问题,要从李宁、安踏体育、特步国际,3月下旬相继交出的2022年答卷中寻找答案。总体看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中国企业更进一步,结束了2021年时与国际巨头的分庭抗礼,在2022年完成了超越。安踏体育和李宁的营收体量,分别高于耐克、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收入。 上一个时代过去了,下一个时代由谁开启?国产体育运动的三强格局日渐清晰:除了第一梯队的安踏、李宁,还有年收入跻身“百亿俱乐部”的特步。2022年,安踏的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关口,李宁、特步分别是258亿元、129亿元。曾身处第二梯队的361度,则还在70亿元以下徘徊。但前三强的日子都不好过,反映在净利润上,要么开始下滑,例如,赚得最多的安踏体育,归母净利润75.9亿元;要么涨得慢了,李宁、特步分别微涨至40.6亿元、9.2亿元。2022年,线下消费几度停滞,线上消费物流不畅,叠加大众的消费能力受损,各家的库存危机越积越深。安踏体育拉大了与对手的差距,但也因DTC(直面消费者)转型而库存恶化;被消费者认为“越卖越贵”的李宁,不得不打折加速库存周转;特步国际为了给新品牌开店,库存压力加大、周转效率变慢。为了平衡库存、规模和盈利的关系,港股三大国产运动企业努力了整整一年。透过2022年的财务报表中,我们不妨去看一看它们的经营状态,谁增长最快,谁最能赚钱,谁压力最大? 谁吃到了“国货”红利?耐克、阿迪达斯继续受困于中国市场,头顶国货之光的运动鞋服三巨头,谁保持了高速增长?




波动最大的是李宁,其2021年一年的利润就超过了此前三年的利润总和,涨幅达到137%,到2022年,增速仅有1.3%。由涨转跌的是安踏体育,净利润结束了近三年的上涨局面,同样是因为FILA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安踏主品牌和“所有其他品牌”都保持了增长。亚玛芬(Amer Sports,安踏集团与亚玛芬合营公司)终于盈利,首次给安踏贡献利润,约2800万元。赚钱最难的是特步国际,净利率为7.1%,低于安踏体育的14.1%、李宁的15.7%。除了产品售价较低之外,还因为收购来的4个新品牌(盖世威、帕拉丁、索康尼、迈乐)都处于投资阶段,2022年带来2.1亿元亏损。 谁的压力最大?一系列财务数据,折射出了运动品牌在2022年消费趋势下的两难——要么加大折扣,但会牺牲毛利,要么维持品牌调性、等待行业转机,但会被动累计库存,背负存货压力,甚至会出现毛利率、库存情况两头都没保住的情况。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度让国产运动三巨头享受了体育消费的红利,但同样也因为过高预估了市场行情,产生了巨大的库存危机,以至于用后续六到七年慢慢消化库存。2021年以来疫情反复,安踏体育、李宁、特步的库存危机再次出现。过去一年,各家的去库存效果如何、企业压力大小,反映在库存周转、经营活动现金流两个主要指标上。 安踏体育的存货周转天数,在2022年又刷新了纪录,从上一年的127天上涨到138天;特步国际从77天增加到90天;李宁从55天增加到57天。也就是说,从采购原材料、产品出厂再到商品售出,安踏体育要4个半月,特步国际要3个月,李宁需要近2个月。 安踏体育周转最慢,而且存货最庞大,与安踏主品牌的DTC转型有关。截至2022年底,安踏体育的存货达到84.9亿元,是李宁、特步国际的3-4倍。 在安踏体育内部,安踏主品牌和FILA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陈响告诉开菠萝财经,从很多动作能看出,安踏主品牌的地位在上升。去年下半年,安踏主品牌第一次出现门店净增加,到今年底的目标是重上一万家。相应地,“失宠”的FILA,门店数大幅减少到不到两千家,这也直接导致依赖线下的FILA营收大受影响。陈响称,前几年运动时尚风流行,FILA很受年轻人喜爱,但近两年,“国货”风口正盛,被收购来的意大利品牌FILA,品牌定位略显尴尬,显然没有安踏这样纯粹的国货品牌吃香。DTC转型带来的利与弊,也因安踏主品牌的地位上升,而被放大了。好处是收入能持续增长、稳定毛利率,但风险在于,转型过程中需要承担各项成本及库存压力。特步国际过去一直给外界周转高效的印象,但2022年的周转效率明显变慢。这与新品牌在国内大量开直营店、并进行备货有关。截至2022年底,特步国际的存货为22.9亿元,同比上升53%。李宁的库存周转最快,存货保持在相对健康的水平,2022年末存货为24.3亿元,其中6个月以内的库存从2021年的82%下降至80%。不过,李宁过去一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下滑明显,同比下降40%至39.1亿元。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下,李宁为了维持供应链平稳,缩短了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另一方面,原材料涨价导致采购金额增加。另外两家的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是,安踏121.5亿元,有同比2.4%的涨幅;特步为5.7亿元,同比下滑18%。综合来看,体量最庞大的安踏体育,库存压力最大,经营现金流最稳健;李宁是牺牲毛利、换库存周转的代表,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承压;特步国际不但毛利率下降,库存压力也加大了,目前整体现金流状态良好。对比三家企业的净现比,即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可以衡量它们的盈利质量和营运水平。安踏体育的净现比是1.6,李宁和特步国际分别为0.96、0.62。净现比大于1,表示企业在上下游的话语权较强,经营活动收到的钱比净利润还要多,说明产品不愁卖。反之,表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2023年上半年,港股三大国产运动品牌仍然处在去库存的压力中。一位运动鞋服品牌负责人告诉开菠萝财经,各家都在抓住开年前两个月的销售旺季。在2022年财报中,三家都提到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流水有大幅上涨。如果说,国产运动品牌在新疆棉事件发生的2021年,享受到了“国货”红利,在疫情反复的2022年艰难闯关,那2023年必将是竞争持续白热化的一年。 当FILA靠不住,安踏体育转而押宝特步主品牌、推进DTC转型的同时,也需加强库存管理。过去一年打折狠的李宁,要重点考虑怎么维持调性。特步国际考虑的重点则是,如何缩小自己与前两名的差距,尽快让新品牌弯道超车。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响为化名。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