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被禁两年丨褪去暴利后的电子垃圾小镇:从上万人到500户 两代人的重新抉择

“洋垃圾”被禁两年丨褪去暴利后的电子垃圾小镇:从上万人到500户 两代人的重新抉择
2023年03月20日 14:35 成都商报

转自:红星新闻

产业园现状:

一张能够自由流通的“门槛”

加热至232℃,锡会熔成水银般的液体,带着防毒面罩的工人将电路板浸于锡池中,不到一分钟,零件焊接部位脱落,产生的白烟也顺着管道爬进废气收集系统。

在潮阳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一处168平的厂房内,一张废弃的主机线路板经过拆解、烧板等工序,被分解成指头大小的元件躺在不同颜色的桶里,老板陈志勇在一旁估摸,这批货还能撑两天。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门↑汕头市潮阳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门

处在沿海地区的贵屿人敢拼能吃苦,头脑精明,擅长做生意。陈志勇在17岁那年只身去深圳打工,在华强北卖芯片,5年后又去广州生产装化妆品的瓶罐,最后和合伙人产生矛盾不欢而散,近些年他便回到家中子承父业,做起了“拆二代”(拆解户二代)。

废旧主机板库存消耗殆尽时,陈志勇会赶早进货,他形容这好比“去菜市场买菜”。不到早上8点,产业园区的装卸场就有了动静,各地牌照的车辆依次排开,商户老板齐聚此地挑货,停在露天交易场的大货车、三轮车上堆满白色麻袋。做生意讲究口碑和信任,面对一大堆旧货,陈志勇总是先从认识的货主开始谈,价格没谈拢他就再换一家,有时也会空手而归。

陈志勇提着剪刀,朝麻袋中部划开一道口子,抽查内部是否有其他电子废品。今年开年的价格比往常贵,部分货主还未开工,市场上的货就显得稀缺,有些商户库存不足就买的多,陈志勇不想去竞争,他根据经验判断这样只会抬高价格,最后只收了2吨货。

↑买家会用剪刀划口子检查货物↑买家会用剪刀划口子检查货物

与早期混乱无序的私自进口废弃电子垃圾不同,现在园区里流通的一张张物流单标明了货物的来源、名称、重量及转移流向,这张凭证也是废弃电子产品在产业园自由流通的“门槛”。来自广东、湖北等地废弃电子产品都会被运往产业园,不同元件的行情价格也在电子交易市场透明公开。

制度的完善得益于对“洋垃圾”的全面打击。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从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早在2017年4月份,中央深改组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曾被贴上“最毒电子垃圾小镇”标签的贵屿,更是将战线提前了5年。据官方2012年5月统计数据,贵屿镇电子废物拆解经营单位共5169家,行业从业人员达17282人,总经营面积707860平方米,年均处理量达107.8万吨左右。同年,贵屿镇所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以改善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挂牌督办,强力推动贵屿镇专项环境综合整治。

陈志勇时常会想起,以前每天出门的场景,“就像一整条街烧烤店的烟雾都朝着你吹”。直到读书时一位外地同学来找他,一句“你们这里的空气好臭”,才让他意识到,原来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贵屿“黑烟缭绕”的环境,原来不是所有小孩都得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回溯当年污染:

“刺鼻烧焦味”与“黑色污水”

贵屿当年的生态环境乱象引起了环保机构的重视。时任绿色和平组织资深污染防治项目主任的赖芸,曾几十次探访过电子废物拆解集散地——贵屿,与不同的研究机构一起在当地开展人类学研究、健康体检、环境质量评估等项目工作。每次回想起二十年前初见贵屿的那一幕,都让他内心深受震撼。

↑20年前,贵屿拆解户正在手工烧板 图据赖芸↑20年前,贵屿拆解户正在手工烧板 图据赖芸

时间回到2003年的一天,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导航,赖芸顺着纸质地图上标记的贵屿方向前行,在快到贵屿的时候,偶尔也会看到一两家电子垃圾拆解户,空气里混杂着阵阵烧塑料的味道,“那种(味道)很难忘,一天走下来,发现衣服上都是那股味道,怎么样也洗不掉”。

越往下走,刺鼻气味逐渐浓烈,直到眼前竖着“贵屿”的路牌,这座“垃圾”小镇的神秘面纱才被完全揭开:村子道路两边各式各样的电子废品堆积成山,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参与手工拆解和烧板,粗暴地用螺丝刀拆开电视机、显示器、键盘等外壳。仔细一看,会发现不同的区域处理的电子垃圾不同,有的区域在烧板,有的专门做塑料回收,还有的就只是负责拆解,分工很细。

在一栋4、5层楼的小洋房内,家用小煤炉烤着线路板“嗞嗞”地冒着烟,工人们眼疾手快,把线路板上面的一个个细小元件取下来,快速扔进旁边用于分类的几个回收桶里,炉具前面有一台电风扇将烟雾往外吹,试图减轻烧焦带来的臭味。

↑当年贵屿拆解户席地而坐,埋头拆解的场景 图据赖芸↑当年贵屿拆解户席地而坐,埋头拆解的场景 图据赖芸

而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农田或是河岸边有一些貌似废弃的小工棚,那就是“洗金”的场地。赖芸在调查时碰到过几次,酸洗的工人不是一天24小时都待在那里,“有货了,偷偷跑到那里,处理完就走人。”他看到棚里堆满装着浓硫酸、硝酸等化学品的大桶,酸洗完的废水要么直接倒入挖好的土坑里,要么排到河里,这也导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当地人曾给赖芸演示水质受污染的情况,他们将泡好的乌龙茶,倒进干净的矿泉水里,颜色被稀释,变淡了。然而,当乌龙茶倒进从当地打上来的井水里,整杯水的颜色立刻变黑。

据新华社报道,由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霍霞等人发起的调查表明,贵屿当地儿童和新生儿生物样本中,铅、镉、铬、锰等重金属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为何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在赖芸看来,当地的经济依赖于电子垃圾拆解,这是每家每户的生活来源,可能刚发展电子垃圾拆解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和持久的影响。赖芸在调查期间,接触到的人都对他说,这里空气不好,但要讨生活,环境差一点也没关系,等挣钱了,就回去;也有当地人反对,但他们有能力之后就搬走了,有的老板在市区买了房,留在贵屿的楼房成了拆解电子垃圾的工厂和工人宿舍。

如今走在贵屿镇上,已经闻不到刺鼻的味道,肉眼看到的水域呈深绿色,有妇女在岸边洗衣服,偶有废弃塑料垃圾漂浮,不过这与赖芸印象中的“黑色污水”已大不相同。在一处练江生态环境监测点,监测点工作人员介绍,地表水共分为五类,五类水就可以满足灌溉,越往上水质越好。

↑练江生态环境监测显示,水质类型为Ⅳ类↑练江生态环境监测显示,水质类型为Ⅳ类

记者从当地政府了解到,近两年来,通过强化园区规范管理和持续深入环境整治,贵屿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土壤方面,土壤环境污染指标的含量水平整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无出现重金属严重污染的情况;水体方面,北港河底泥中重金属的铜、镍、镉和铬含量有所降低,水体质量有所改善;空气方面,空气环境中常规指标和重金属镉、铅、砷和汞及其化合物等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连续稳定达标。

褪去“暴利”外壳:

洗牌后两代人的重新抉择

“我敢说,贵屿30岁以上的人,大都做过拆解户,个个是百万富翁。”50多岁的餐馆老板迟疑了一下,“现在还做的就是混口饭吃,国内货比国外的差太多,当年的那批人早都不干了。”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当地一边打击取缔电子垃圾非法来源及非法拆解行为,一边将达到整治要求的拆解户迁入产业园,以“堵疏结合”的方式将昔日的粗放式家庭作坊彻底铲除。随着贵屿无序混乱的状态结束,电子垃圾褪去“暴利”外壳,属于上一辈人的“淘金”时代落幕。

↑园区内环境↑园区内环境

没做拆解后,华美村的陈华年和老婆摆摊卖起了卤味,一天时间,自制的卤味鸡鸭肉就卖了5000元,可陈华年觉得自己这几年挣的都是“辛苦钱”。

“和当年还是不能比,那时候钱才好赚,一年最多时赚几百万,烧出来的线路板会卖,锡、铜也会卖。”陈华年回忆道,从美国、日本等全世界各地拉过来的“进口货”,最多时候家里可以放100多吨货,烧板的时候有10多个外地工人,一个小时能赚十几元,一个月天天做,可以有7000元。陈华年称,“当时一克黄金两百多,而进口的电路板一千斤可以提100克左右的黄金。”

赚到钱后陈华年从“下山虎”样式的老宅搬出来,花了几十万挖地基,建了四层楼房。当地人习惯把一楼盖到4、5米高,这能大量存放电子垃圾,也能方便叉车装卸,二楼以上才住人。环保打击之后,严查酸洗和烧板,陈华年觉得偷偷摸摸还赚不了钱,干脆不干了。如今的一楼当作客厅和车库,用来停放摩托车。

因为赚钱少,陈华年的下一代不愿意待在贵屿打工。“没生意做的都去外面打工,有生意的才留在家里继续做。”他支持孩子去南阳服装厂,一方面觉得产业园工作辛苦,另一方面,他担心继续拆解电子垃圾对孩子身体有伤害,“我们当年怎么会意识到这些?现在就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做了。”陈华年说。

彭才文的父亲在园区建成后,也关闭了自己的家庭作坊。当年做的生意规模小,平时都是家里兄弟几人帮忙做最基础的拆解工作,家里没赚多少钱,而入驻园区需要一笔启动资金用来交租金和设备投入,他要借20万元。考虑到国外电子垃圾被禁后,没有好的货源,行情也在走下坡路,彭才文的父亲鼓励他出去靠自己另谋一条生路。

2018年,25岁的彭才文在深圳一个月工资两千块,只住得起几百块一间的筒子楼。就在他快放弃时,他发现手机膜定价高的商机,向朋友借了两百万,在家开厂创业。那段时间,彭才文自己钻研压膜工艺,找渠道卖货,现在主要给几家知名电商品牌供货,年利润上百万,现在彭才文每个月会定期给父亲打生活费。

上一辈的老拆解户要么闲赋在家,靠子女赡养;要么做点小买卖,快60岁的陈华年觉得“体力和头脑都已不如现在的年轻人”,彭才文的父亲回看前半辈子也不免遗憾,“他有时跟我说,当时要是去园区做生意,也许现在多少能赚到点钱,就不用全靠孩子补贴了。”彭文才说。

园区拆解户数量精简至500户

龙头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在扭转当地人固化思维的同时,如何减缓整治对拆解户带来的冲击,又如何让停产转型的拆解户再就业,园区建成后不少拆解户仍在逐步面临这样的问题。

记者从汕头市潮阳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了解到,园区2015年基本完成首期500亩建设并投入运营,发展至今,现有工业企业41家,入驻商户500多家,从业人数3000余人,2022年园区废弃电子电器成交量达到14.5万吨。园区税收、产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上缴税收1.18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7.8亿元。

据介绍,园区建成后,当地拆解户以行业类型、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为基础组建成29家公司(约1400多户)进驻园区生产,通过近几年规范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商户发展呈现精细化、集聚化特征,目前有约500户商户。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大量小规模商户进行整合归并,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此外,部分商户在此过程转投其他行业,因此,从数量上看,园区商户较最初进园时呈现数量上的精简。

“园区最开始的规划是,首期500亩,全部落地2025亩,但是从现在的行业形势来看,现有的500亩已可以满足,所以重点进行了转型升级。”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国内市场调节及环保严控的形势压力,园区各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生存压力加大等问题。同时,随着国内、省内其他地区陆续建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电子拆解市场已趋于饱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汕头市TCL德庆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内部作业的冰箱拆解线↑汕头市TCL德庆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内部作业的冰箱拆解线

与园区一条马路之隔,留有一片规划建设用地待施工。红星新闻记者从园区了解到,这是目前正在重点推动的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包括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基金拆解基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非基金拆解和元器件再制造基地及交易平台。该项目将于近期动工建设,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年税收5000万元。

作为园区龙头企业,汕头市TCL德庆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TCL以揭阳、汕头回收仓为中心,布局覆盖粤东地区的自有回收体系,经过对回收的废旧家电进行拆解,回收塑料、铁、铜等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在90%以上。

同时整个产业园对危废处理的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中节能(汕头)再生资源技术有限公司代加工园区内拆解企业的废电路板,在去年投入使用国内首个顶吹熔池熔炼炉。该技术目前有两方面优势,一是生产运行的成本比较低,二是更加环保节能。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项目经营状况良好,具备行业优势。

“经受住考验的拆解户和公司起到了带头作用,未来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电子拆解产业转型升级后将出现劳动力部分溢出,结合周边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等产业已发展成熟的现状,稳妥有序引导这部分人转向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等产业,保障当地就业市场稳定可控。

赖芸说,如今每家每户都干电子拆解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国家也一直在引导推动当地进行产业升级,帮助当地产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及发展“更好”一些的技术支持。

只是赖芸对产业园的发展仍有些担忧。在他看来,目前工业园区其实还是存在烧板的工艺,虽然不像过去那么简单粗暴,但烧线路板始终都是采用加热烧烤的处理方式,虽然拆解后可能卖的价钱会高一点,但这过程中,还是会造成污染。“一些国家处理废弃线路板,会将其完全破碎,分离出各种金属原料,然后再回收,而且整个过程还是在封闭的机器里进行的,这种物理的方式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他认为烧板等污染的工艺应该被完全转换成更环保的处理方式。“如何在技术层面去改进,能够把整个产业的所有废弃产品都进行无害化处理,我觉得这个才是未来更重要的方向。”赖芸说。

(文中陈华年、陈志勇、彭才文均为化名)

红星新闻记者 罗丹妮 发自广东贵屿

编辑 郭宇 责编 冯玲玲

陈志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