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版清明上河图,看广州全景

从珠江版清明上河图,看广州全景
2023年03月05日 03:32 新快报

近两百年前,图像是一种记载!

“无名大家”林呱,为什么被称为“广州画界王子”?200多年前的广州,在艺术史和贸易史上曾担任了怎样的高光角色?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的存在,以及更多芸芸众生的合力,是如何在口岸社会中,共同推动了世界性发展进程的?

日前,于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正在尝试构建相关研究的焦点,展期将至3月26日。而其同题学术研讨会,已于2月18日-19日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永芳堂举行。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1 从外销画看一个“广州时代”

作为广东省博物馆近20年征集外销画精品的首次集结展出,这个展览,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全景式解读外销画的专题展。

它以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为依托,联袂以历史绘画收藏为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多家文博机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艺术馆、广东美术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遴选展品140余件/套,呈现了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在画艺、画技和画材等三个方面的主动创新。它是这些外销画家们,以符合西方“中国风”审美需求的新式艺术品,开创了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展期将至3月26日。

“何为焦点?” 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该展览策展人白芳,就此对记者表示,该问题的解读有三:“一、中国画家学习借鉴西方焦点透视的绘画技法,二、18-19世纪的广州是世界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聚焦地,三、关于中国油画史早期开端的一个话题焦点。”

2 广州画家:在“对话”中积极“调适”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一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

广东省博物馆方面对记者介绍,18、19世纪,广州是世界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州成为了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门户和窗口。广州口岸的外销画家,尝试采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绘制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绘画作品,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中西方传统审美的新式艺术形态,中西方之间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由此进入新阶段。

这里的“对话”与“调适”,正是贯穿本次展览和研究的主线。而它的叙事策略,则从“画艺”“画技”和“画材”三个维度展开。

【画艺】

展厅一进门,两位“木美人”的高俊端庄,已吸引众多游客。身着现代服饰的拍照女子,和这件明代晚期的国家一级文物,袅娜呼应,再配以文物上方用裸眼3D效果营造的200年前外销画家“廷呱”画室,一时间,画家、作品、游人,在重叠的时光中无缝衔接。

“据目前掌握的史料,西洋画进入珠江口的肇始在16世纪(明万历年间):先是传教士携入西方的宗教画,后是其他途径传入西方的世俗画。在珠江三角洲的民间,很早就有‘洋画’出现,例如明代中叶出现在广东新会的《木美人》,这件佚名画作,以纯熟的西洋写实油画技法,在一对木板上画出两个身着中国服饰的西洋女子。” 2月18日,在“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学术研讨会上,文博研究馆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滢,如是介绍。

“木美人”的脸部,高鼻深目,是西洋女子相貌,运用了西方写实绘画的明暗法渲染立体关系,是了解中国早期油画实践的极佳样本。

馆方介绍,从那个时候(明清)开始,西方绘画通过宗教、政治和商业三条途径传入中国,分别在宫廷和民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新体画”以郎世宁等宫廷画家为代表,“外销画”则是有赖于广州口岸外销画家所营造出的新式艺术形态。

从“老师”乔治·钱纳利,这位1825年抵达澳门、将英国学院派绘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到他的弟子、后来几可与其分庭抗礼的清代广州外销画家林呱,还有毕仕达&顺呱画室、屈臣&煜呱画室,学院派风格影响了一众外销画家,而后者,则在中西方的营养浸润之下,于濒临大海的边缘/中心之双重性质之地,展现了独特的广州“画貌”。

【画技&画材】

“画技”和“画材”,是展览继“画艺”后的第二、第三环节。同样也是在对话中,呈现了广州外销画家们的“调适”功力。

画技的调适,从植物画、肖像画、船舶画、风景画和风俗画五大种类呈现。众所周知,明清两代,在中国画坛占据主流地位的文人写意画,是以“散点透视”的时空意识,不求形似的造型理念,来表现出东方深邃意境。而西方古典绘画则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焦点透视”为法则,写生写实,造就强烈立体感、纵深感。18、19世纪伴随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西方绘画的技艺在华南沿海一带不断展开调适与融合。而画材的调适,则围绕玻璃画、油画、水彩、水粉、素描、版画等六大种类展开。

以风景画为例,在那个旅行并不方便的年代,这种画具有特殊意义,当时来华的西方人为了向亲友介绍游历、自我纪念、用作科研等多种目的,或自己沿途写生,或请当地画家绘制。“当时广州外销画家运用西方的绘画材料,以透视法、明暗法等西方绘画技法,绘制了大量反映岭南地区的港口风貌、地志风景和园林景色等题材的油画、水彩画与水粉画,呈现出中西方视觉艺术相互交织的景象”,策展人说道。

3 不能错过的一级文物:煜呱的广州港全景图

在展览中,不能错过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就是长达两米的油画《广州港全景图》。煜呱创作于(约)1845年的这幅作品,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海珠炮台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风景,羊城著名地标光塔(怀圣寺)、花塔(六榕寺)、五层楼(镇海楼)清晰可见。

策展人白芳,曾在其《煜呱的广州港全景图》(2009年)中,开篇即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写道:“国际罕见、国内唯一的一幅巨型中国外销油画,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沧桑,终于从海外安全完好地回流至广东省博物馆。”

画面采用正面取景,以较高视角绘制,“上半部大幅空间描绘天空,下半部宽阔的江面上帆樯云集,中间十三行一带岸上风景呈直线状横贯画面。该画作无论是取景角度还是细节的精准度,都体现出受到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荷兰港口风景画的影响。”

白芳在文中表示,《广州港全景图》是清代广州口岸的外销画家在照相机普遍使用之前,以洋画技巧写实记录的、较当时中国其他城市罕见的一件图像记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