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抖音上发布视频并配文称“北海用餐被宰4个菜1500块”。广西北海市市场监管局调查后通报称,经与北海海产品市场当日价格比对,该店4类海鲜产品经加工、烹饪后的价格在合理区间。而且,该店海鲜池内的海鲜产品全部明码标价,对价格较高的海鲜产品也进行了提示。
既然定价在合理区间,也做到了明码标价,为什么还被质疑是“天价”?从事情前后经过看不难发现,商家的规范服务不到位。
在消费者表示对海鲜不了解的情况下,店主现场推荐了4样海鲜并当面迅速称重宰杀,调查通报中称“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也就是说并没有完全取得消费者的理解。事先没有和消费者做充分沟通,就不能换来消费者的放心与信任,不规范的服务难免让消费者事后产生疑问。
现实生活中,只推荐贵的,故意隐瞒商品瑕疵,或用晦涩难懂、模棱两可的话语介绍商品、诱导消费的情况屡见不鲜。说轻了是服务不规范,说重了就是诱导消费,甚至涉嫌欺诈。而有些商家正是利用不充分的沟通打擦边球,让消费者不明就里,踩了坑、伤了心。由此可见,规范服务、明白消费,不仅仅靠定价合理,明码标价,还需要更加充分地沟通,特别是对于商品和行情本身不是很了解的消费者,商家对商品和服务更应保持足够的透明度,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服务不规范、沟通不充分,看似小问题,但涉及具体案例,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不理解,进而产生纠纷,影响店铺信誉。个别信誉问题,也会造成连带负面影响,影响地方整体市场形象。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还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服务规范,确保监管部门依规督促,市场主体依规执行。
相比服务规范,对于各地已经查处的价格违法行为,特别是各类“天价”事件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行为,更要严肃处理。 据经济日报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