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镇巧遇老同学

每次回到家乡,我都要抽时间去恩阳古镇逛逛,体验一下斑驳的历史,感受一番岁月的流淌。

兔年的春节比较特别,是几年来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我住的地方叫马鞍铺,地势相对较高,又是高层。透过窗户或者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小城的大部分区域。白天可以见到远远近近的高楼、马路,夜晚灯光最能体现出过年的氛围。周边的几座小山,都建起了公园、观景台,灯光璀璨;宽敞的街道、公路两旁,高高耸立的灯柱,形成了一条条灯火的河流。加上不断移动的车灯,更是增加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烟火气。站在楼上,我既可以体会到现代生活的繁华,又可以享受远离喧嚣的安静。偶尔有鞭炮声从远处传来,便感觉浓浓的年味在周遭升腾、蔓延。

而在十年前,我站立的地方,还是一片农田,是我从老家走路到恩阳赶场时必经的小路。仅仅十年,这座偏远闭塞的小镇,已成为川东北远近闻名的小城。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梦想,迭加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在家乡呆的时间不长,亲人团聚自然是最重要的主题。由我的父母延续下来的这个大家庭,如今已有接近三十人。春节期间,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在外务工、上学的亲人都赶了回来。今天在这家聚会,明天到那家团圆。还没有来得及去看望姨妈、舅舅、姑父他们,预定的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

司城街道的刘书记来电话说,无论怎样也要留出一点时间,他要陪我逛逛古镇,聊聊乡情。在我回乡之前,刘书记就说过此事。我回去之后没有主动联系他,春节期间大家都很忙,尤其是要和亲人团聚,不便打扰。他居然一直记着。于是推迟半天返程。一同前来的还有街道的王主任、李副书记,以及堂舅家多年未见的表弟齐飞。

恩阳古镇的游人很多,偌大的停车场在上午十点之后就很难找到停车位了。用人流如织来形容节日的古镇,一点都不过分。他们几人对古镇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我。我们一边漫步,一边交流每一处的过往。穿过人流,穿过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巷,穿过市声和回忆,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

年轻的李林蔚是破格提拔的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曾经担任过乡村第一书记,据说表现很出色。她说她是在古镇长大的,曾经跑遍了古镇的每个角落,知道每一处发生的变化。她邀请我们去她家坐坐。

这倒是个好主意。我虽然在古镇逛过无数次,熟悉每一条街道,熟悉古老的房子,熟悉脚下的石板路,熟悉河边的小茶馆,但还真的很少走进古镇人家。我一直说,恩阳古镇与其他一些古镇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它是一个活着的古镇,古镇上还住着很多居民。感受古镇居民的生活日常,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她的家在田湾街,那一带商贸比较发达,尤其是当场的时候,人流穿梭,挤得水泄不通。我对那一带也比较熟悉。在以前,镇上唯一的一家国营照相馆就在那里,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的照片都是在那里拍摄的。旁边就是灯光球场和电影院,不远处就是河边的一排茶馆。进到屋内,家里坐着几个人,还有两个小孩跑来跑去。房子有点陈旧,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他们是林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和儿子。

几个和司城有关的人坐在一起,当然会聊到司城,聊到曾经的岁月。她的爷爷曾经在司城当过差不多二十年小学老师,说起这段经历,他甚感自豪。他问我是司城哪里人,姓什么。我告诉他:“我姓蒋,老家原来叫元凤村,小地名叫独柏树,现在属于松梁社区。”

林蔚的父亲马上接过话题说:“元凤村姓蒋的,我就知道有个蒋登科,是我的同学。”

听了这话,我有点吃惊,几个同行的人也面面相觑。时间过得太久,平常也疏于联系,我真的记不得这个同学了。还有一个原因,他当年是城里人,我是有点自卑的农村孩子,估计交往也不是太多。

还是刘书记打破了尴尬。他说:“你说的人就在你面前,这位就是蒋教授。”

他说:“哎呀,我是李卫东,我们在初中时是一个班的。”

我起身握住他的手说:“缘分啊,那么多年不见,居然走到你家里来了。不过,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好多人好多事已经很模糊了,我们也变老了。即使记得彼此,但如果在路上遇到,恐怕也认不出来了。”

我们一起复盘了当年上学的情况。当时的司城街道还叫四新公社,学校叫四新公社小学,设有小学和初中。我在那里读过一年初中,如果是同学,可能就是那一年。卫东说:“就是啊,班主任是巩朝刚老师,上课的老师还有杨年甲、陈大伦等,校长是董俊昌,副校长是龚德钊。”对这些老师,我都还记得。但当时年少,毕业之后继续一起上学的同学越来越少,之后又远离家乡,与大多数同学失去了联系。我大舅齐怀荣曾经在司城小学教书,我问他们是否认识。卫东和他的父亲都表示认识,而且很熟悉。这又把这份友情拉近了几分。静处的时候,我曾经想过,失去那些同学的联系,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因为那是一段懵懂而又美好的岁月,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偶遇李卫东同学,是这个春节的最大收获之一,我因此找回了对一段岁月的记忆。

几十年过去,我们都老了,至少是开始变老了。小时候的事情,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旦提起,虽有感慨,但也满是亲切的记忆。

离开的时候,卫东抱着小外孙,把我们送到门外。我认真看了一眼他家的门牌号,记在心里,今后一定要找机会与老同学多聚聚,努力找回那些带着童真又正在逝去的美好。

回到家乡,肯定要品尝一下家乡的味道。我们在一个叫“古镇十大碗”的饭店,一边吃着小时候的味道,一边聊着家乡的变化。过去与现在,当下与未来,亲情与友情,在浓浓的乡音中回旋,在迷人的乡味中缭绕。李林蔚这时候也改口了,不再叫“老师”“教授”了。她说:“蒋叔,欢迎你经常回来玩,欢迎随时到我家里耍。”这一声“蒋叔”叫得我心里暖暖的。

我肯定会经常回去的。家乡有太多的记忆,太多的牵挂。

2023年1月30日,于重庆之北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作协副主席)

李林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