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素描不是洪水猛兽,它能成为中国画的养分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素描不是洪水猛兽,它能成为中国画的养分
2022年12月04日 03:07 新快报

上期推出《素描争议》话题再次引起行业关注。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经过十年的观察,对有素描基础与直接从临摹入手的两组年轻画家的分析对比,他认为,前者观察更敏锐、绘画语言可塑性更强,而后者则笔墨更到位、精致、耐看。他接受收藏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素描基础不是洪水猛兽,要使其成为中国画养分。

1

传统的笔墨形式有局限,表现力被固定在一定的范围

收藏周刊:近日,有关“素描与中国画创作”的话题又再次备受关注,您探索中国画这么多年,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方向:这个话题很值得探讨。实际上,这个话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备受行内关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中国新式高等美术教育机构和学校兴办,上海美专、北京美专、杭州美专、武昌艺专、杭州艺专纷纷开办,而这些新办美术学院中,均设有西洋画科,素描成为学西画的基础,在当时洋画、西学盛行之时,国画专业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也有将素描列入国画教学的基础课,素描似乎成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当时提出用素描来改造中国画,用西洋画来改造中国画,并慢慢成为了新中国美术院校备受推崇的美术教育和创作的一种先进的方法。

在这样的创作理念的指导下,确实也出现了不少那个时期的代表作,甚至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不朽的篇章。

收藏周刊:把素描引入中国画创作的基础部分,是近现代中国画改良的主要方式之一,您认为素描的技巧对中国画创作是否真的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方向: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很直接地表现现实生活的新事物以及我们所需要的一些主题性的创作。

传统的笔墨形式有局限,它的表现力被固定在了一定的范围,虽然在情感方面的抒发有优势,但是在表达事物的形象上,则有一定的约束,有一些表达所不能企及的地方。但是,尽管东西方艺术在创作道路上不同的、路径不同、出发点不同,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以往叫真善美,通过画家的本真表达心灵生发出来的善与美。也就是只有格调高的人,作品才会给人有高尚情操的共鸣。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反对素描的观点其实在反对什么?

方向: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有部分人开始对以前通过素描改造中国画的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学习素描对中国画的教学以及创作的影响是负面的,会给中国画创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调到北京工作以后,一方面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带研究生,另一方面则在国家画院担任指导访问学者、高研班以及文旅部的一些教学任务。通过十年的教学总结,我对那些反对素描的论调是不认同的。

2

明暗、光线、色彩等元素并没有违背中国画的审美理念

收藏周刊:您认为他们反对素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方向:他们反对素描的原因,可能跟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不同有关。中国画讲究笔墨造型,强调内心的投射,形象的向内。讲究画家的修养、笔墨的锤炼,讲求格调,再谈创作,将格调、品格、精神融进笔墨之间。

西洋画是形象造型,以外象为途径进行创作,当然,也并非只讲究外象,它是慢慢转入内象。先由眼睛看到,然后从生活体会和感受中升华,通过技巧慢慢提高审美品格。也绝非说西洋画只表现现实,不讲究精神。好的西洋画、素描的精神世界同样是非常丰满、非常充盈的。

例如安格尔、费钦的素描,精神世界同样饱满,才能画出来的。所以,如果认为素描是一种机械的绘画手法是非常狭隘的。

收藏周刊:您刚刚说到,通过十年的教学总结,发现了以素描为基础和没有素描基础的学生,有哪些区别吗?

方向:我找了两组学生做对比,有一组是从临古画和学书法开始,一直到研究生。另一组是画过素描,然后同时也接受国画教育,慢慢的也读了研究生。到目前为止,我大概观察了十年,分析他们走过来的变化,可以说各有千秋。

学书法、临古画的,目前来看有一个优势,他们的笔墨更到位、精致,笔墨更耐看,很多笔墨的细节变化。在语言的表达上,他们更显成熟,画面挑不到太多的毛病,但问题是,当他们想表达当下生活题材时,就有困难了,也致使他们创作的题材相对固定。如果要把生活所见转化成笔墨,对于他们来说有难度,像画树、画石头等古人常画的题材,有成熟的符号可以借鉴,但一旦画古人没有画过的,就比较为难。

另一类学生,入门学过素描,后来转到中国画,他们的画面对笔墨的理解相对不精细。在绘画语言上,精致的东西不多,画面不够耐看。大体上给人感觉不够讲究、毛病也不少,但是这类学生的优点是在观察上会更敏锐,有时候能画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能够观察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景象,而且他们表现的题材也比较宽广,绘画语言可塑性比较强,不会受太多制约。如果这类学生,在笔墨上有所提高,我觉得前景会更广阔一点。

收藏周刊:在中国画改良过程,除了引入素描,光色的引入也是重要的方式,例如探索有成效的就有李可染先生的光线的运用,杨之光先生的没骨人物的色彩的运用等。大家对光色的认可似乎要高于素描?

方向:明暗、光线、色彩等元素并没有违背中国画的审美理念,只是不能画得过于写实,不能一成不变,要经过主观的处理。如果没有艺术处理,就容易显得俗气,缺乏思想性。如果能把光影、色彩这些明暗用到中国画里,并且能脱俗,那对中国画是非常有建设性的。比如像李可染先生的作品,他画得既脱俗,但又有西洋画里表现光的效果,因而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就很有建树。

3

能够表达出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才是最重要

收藏周刊:您曾经也受过学院教育,在您的个人探索里,素描基础对您的创作影响如何?

方向:我大学时期对素描的态度也比较反叛,那时总觉得素描过于追求写实、有点刻板。因为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画创作是要讲究笔墨情趣的,但现在回头想,恰恰是素描给我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使我现在的笔墨能力没有受太多的制约,现在基本上只要能看到的东西,我都会把形象转化成笔墨,这一点,我觉得许多人是做不到的,尤其一些没有素描基础的人。

收藏周刊:山水是中国画创作的一大题材,也是改良中的主要对象。从古代的隐逸到现代的都市,您在都市元素上,也有不少探索,您认为,都市水墨会是山水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吗?

方向:都市水墨会否成为山水画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尚不能预测。但是我觉得当下的画家最主要是要表达当下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诉求。当代的画家在创作形式上是可以很多样的,当下是一个图像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能看到的图像非常多,信息量非常大,题材非常丰富,各种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果只是停留在视觉上的图像变更,比如形式是新颖了,技法材料是吸引了,展示方式是特别了,但是否能够表达出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才是最重要,目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画家不多。当代的画家应该思考当代的人文情怀、当代的山水意境跟古人有什么不同?如果这个能表达出来,才是山水画以后发展的方向。

我们不必把素描基础这样的外来文化当成洪水猛兽,经过先辈们上百年的尝试,中国画是能够把一切外来文化兼容进来,并让其成为中国文化营养的。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