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江月
在今年二季度起至今的短短几个月里,芯片供应的“速冻急停”问题引发市场关注。8月12日,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在业绩电话会上指出,产业周期调整可能要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将向高端芯片、紧缺芯片倾斜产能,避免无序竞争。
8月11日,中芯国际也发布了关于4月至6月的二季度报告,表现优于预期。期内,总收入为19.03亿美元,按年增长41.6%;归属公司拥有人的净利润为5.14亿元,按年下跌25.2%。
二季度业绩优于预期
在二季度里,中芯国际的收入增速和毛利润率均优于预期。该公司联合CEO赵海军分析原因指,岁修延后以及公司的产线灵活调整,均推动业绩维持增长、量价齐升。
中芯国际在5月曾经表示,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增加最多3%、毛利润率最多39%。然而实际的二季度收入环比增幅为3.3%,毛利润率也达到39.4%。
“原本计划在二季度进行岁修,但疫情对人员流动的管控令部分岁修没有进行。”赵海军称,当季,公司产能利用率依然达到97.1%,疫情对产出的整体影响低于预期。
除此以外,中芯国际又提高了对高毛利产品的产能倾斜,这令12英寸晶圆的收入贡献占比,从上一季度的66.5%进一步提升到69.3%。“产线进一步向市场紧缺的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电源管理芯片、OLED、高端MCU等进行了转移。”赵海军称。
展望第三季度,赵海军指,公司预计销售收入环比持平到增长2%,毛利率在38%到40%之间。
针对上述经营目标,赵海军称将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将充分利用产线灵活性,在不同节点之间切换,在不同产品之间切换,“中芯国际拥有丰富的客户基础和产品种类,灵活性很高”。第二,将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速新产品开发,“要做有竞争力、别人不擅长做的产品。”第三,将优化客户体系,加强与头部客户和增量市场中潜力客户的沟通,关注海内外全球客户的需求,以多元化来应对逆风周期带来的不确定性。
应对行业“速冻急停”
去年,芯片短缺问题席卷全球市场,更拖累了不少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商的出货。不过今年二季度至今,市场上反而频传“过剩”、“降价”消息。赵海军提醒称,产业链上环环相扣,影响会被倍增放大,预计这一轮周期调整要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
并非所有芯片都“过剩”,赵海军指出,目前消费电子相关部分芯片供应超出预期,但汽车电子供应依然相对紧张。然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芯片出现“速冻急停”。
为何部分芯片从“短缺”到“过剩”急转直下?这与产业链传导效应有关。赵海军称,如果终端需求下滑,厂商将减少从芯片设计商的拿货,而芯片设计商将急于清理库存,甚至会叫停代工厂、要求产品不要下线,由此产生了“放大倍数”。
“2022年上半年,有双重周期叠加影响半导体行业。”赵海军指出,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增速总体放缓,消费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半导体进入本身下行周期。“此前连续数个季度电子产品加速消费,产能扩张达到一定程度,但目前部分环节进入‘去库存’阶段。”因此,半导体产业部分环节出现“速冻急停”。
赵海军指出,这一轮周期调整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不同应用领域出现结构性分化,需要进行供需平衡。而中芯国际将如何应对?他指出,中芯国际将加强和客户尤其终端整机公司的沟通,削减低端产能、减少无序竞争。由于预见下半年细分领域结构性紧缺依然存在,因此要调配产品,“有的多做、有的少做。”
“中芯国际成立22年来,已经经历多次周期,懂得如何应对短期调整、如何应对中长期调整。”赵海军称,对于公司的中长期成长依然充满信心,指出:“集成电路行业需求增长和全球区域化趋势不变,本土制造的长期逻辑也不变。”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