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已坠“深渊”

每日优鲜,已坠“深渊”
2022年11月16日 22:56 财联社

  文 / 梁又匀  责编 / 高梦阳  编辑 / 梁又匀

  纳斯达克提出退市合规警告期限的最后一天,每日优鲜卡在11月14日提交了公司2021年财报。7月中旬时,每日优鲜也曾卡点提交恢复合规计划,保住了“上市公司”头衔。

  上市不足一年半,每日优鲜就已从生鲜零售头部活跃平台之一,跌至被迫出售全部核心业务的经营低谷。

  而最受各方瞩目的还是公司的裁员力度,截至年报发布日期,每日优鲜仅剩下55名全职员工,2021年公司曾雇佣了史上最多的1925名员工。

  此外,对于离职但却面临社保断缴的员工,每日优鲜已为其申请部分社保缴费时间延长至2022年12月底或2023年3月,并获得了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11月15日晚,新消费日报记者向在职员工追问了“仅剩55名全职员工”的情况,其表示,“暂时无法回应”。有观察人士推测,不排除该部分员工仍在排队离职的可能。

  与此同时,业内还存在对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跑路”的怀疑。

  在刚刚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我们得以从成本细节、业务调整转让和出逃的高管窥见,每日优鲜是如何一步步“坠入深渊”。

  提前“跑路”的高管

  忍受亏损的股东们

  伴随着公司经营陷入僵局,创始人徐正的去向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此前曾有消息称,徐正早已“跑路”,前往香港。但据接近每日优鲜的消息人士向新消费日报记者透露,徐正还在北京并未“跑路”,其香港市民身份仅为配合父母,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重组。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北京,不存在跑路问题。”该人士向新消费日报记者透露。然而,对于每日优鲜公司以及徐正是否正常办公,对方未作回应。

  同时,新消费日报记者还向仍在职的每日优鲜名员工追问“仅剩55名全职员工”的情况,对方表示,“暂时无法回应”。有观察人士推测,不排除该部分员工仍在排队离职的可能。

  实际上,天眼查显示,早在2022年7月,与每日优鲜“大调整”同时进行的还包括公司高层的调换。

  其中,创始人徐正、副总裁李漾、COO孙原、CFO兼合伙人王珺,以及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曾斌,集体退出了每日优鲜母公司董事、经理和监事职位。同一天,和徐正共同从联想离职创立每日优鲜的曾斌,也卸任了母公司法人职位。

  通过对比每日优鲜2021年6月上市时主要股东名单以及2022年9月持股名单情况不难发现,孙原、王珺、李漾以及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李朝晖,已然退出高管持股名单。

  董事及高管持股比例从16.6%降至12.2%,似乎只剩下徐正仍在持有公司股票。

  主要股东方面,前四大股东并未发生改变,仅有腾讯的持股比例从7.2%升至7.9%。原本持有5%每日优鲜股票的Tigerteeth Entity Limited则从主要股东名单上消失。

  备注显示,Tigerteeth Entity Limited的唯一董事为曾斌,公司受益人也是曾斌及其家人。结合曾斌在上市之初就将Tigerteeth Entity Limited所代表的投票权全部转让给徐正,他似乎也是完成上市套现的高管之一。

  从当前持股数量来看,每日优鲜从发行价的13美元/股跌至如今的1.78美元/股(11月15日股价),包括员工持股和激励平台在内的主要大股东的损失金额在8.8亿美元~5.1亿美元之间。其中,腾讯的损失约为6.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17亿元)。

  上市仅一年的每日优鲜,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烧钱”的业务没有未来

  财报显示,2021年,每日优鲜实现营收69.65亿元,同比增长13.3%,同期公司净亏损达38.4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3.43%。

  具体而言,在所有支出中,采购产品是每日优鲜收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2021年,该部分支出已达57.81亿元,同比增长21.88%,占比也达到了总营收的83%。随着平台亏损愈发严重,自8月以来供应商上门讨债、围追堵截讨说法的新闻时常出现,然而他们大都空手而归。

  其次,是平台履约成本,包括次日达配送团队、仓储运营、前置仓的租金以及第三方平台的运营和支付成本。而最为“烧钱”的当属配送团队和仓储,仅2021年就耗费了13.877亿元,占总营收的近20%。

  同时每日优鲜为留存更多用户、拉拢新客户,营销宣传也没有停下,2021年其广告费用达到了9.033亿元,同比2020年的3.949亿元增长128.67%。

  在持续数年的亏损扩张下,截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末,每日优鲜分别录得72.828亿元、93.875亿元和135.328亿元的累计赤字。

  而据此前新消费日报记者在供应商维权现场采访到的情况,早在2021下半年,每日优鲜资金链就出了问题。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的运营资金仅剩8.418亿元,同比2021年减少41.88%;年内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也达到了79天,而20219年、2020年分别为55天、72天。

  多重压力下,随着每日优鲜重点运营城市上海疫情的影响,公司似乎已无力支撑凭“烧钱”运作起来的多个业务线。“我们在前几年发生了净亏损、经营活动产生的负现金流。如果我们不能实现盈利,也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本来满足我们的资本需求,我们就可能无法持续经营下去。”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大调整”

  进入2022年7月,每日优鲜突然宣布砍掉配送团队、关闭大量前置仓,并裁撤了与之相关的岗位和员工。

  而这部分被财报描述为“闲置业务”的内容,占公司总收入和总成本的9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每日优鲜并未全部关闭其前置仓零售业务。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其在国内8个城市的173辆动车租赁合同仍然有效,租赁建筑物总面积仍有约6.6万平方米。只不过随着上述内容租赁到期,每日优鲜表示不会再续租。

  同时被出售的还有每日优鲜的“便利购”自动售货机业务。公告显示,第三方拟出资1800万元的现金收购该部分业务的全部资产和专利。不过截至目前,仍有1020万未完成交付。完成交易的部分资金已用于支付每日优鲜对部分供应商和员工的欠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的存货、财产、设备、各类资产总额仅剩4.662亿元。目前,公司内部仍无法估计因调整所带来的全部损失。

  在业务剧烈转型之前,每日优鲜曾迎来一位“白衣骑士”。彼时,山西东辉集团已同每日优鲜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同意在合适的条件下出资2亿元购买每日优鲜股份。然而时至今日,山西东辉集团仍未完成该交易。

  在财报中,每日优鲜认为,由于迟迟没有等来2亿元的注资,公司才不得不进行“重大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即便每日优鲜已陷入无实际经营业务的尴尬局面,但财报中仍然提到了关于公司未来的展望。

  每日优鲜表示,“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调整业务战略,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转型,推动和升级中国社区零售业的数字化,利用我们在食品杂货供应链方面的广泛市场知识和开创性的技术创新,比如我们专有的零售人工智能网络。”为此,每日优鲜还计划调整业务流程和模式,雇佣新员工、建立新部门,并联系新的业务合作伙伴。

  在提出“未来畅想”的同时,每日优鲜对于能否顺利开展规划也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这些努力最终能否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给我们带来好处,尚不确定。即使战略调整成功地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实际费用也可能大大高于我们的预期。战略调整可能产生其他问题和负面后果,如借款人基础的丧失、内部控制问题等。”

  虽然每日优鲜通过一份十分糟糕的财报顺利度过了退市危机,但今后是否能保持其上市地位,砍掉大部分业务带来的损失究竟有多大,还需等待其后续财报数据的公布。

每日优鲜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