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500天 业内人士:自动驾驶技术没有惊喜

小米造车500天 业内人士:自动驾驶技术没有惊喜
2022年08月12日 23:35 红星新闻

  在小米(01810.HK)官宣正式进军电动汽车行业500天的节点,董事长雷军披露了最新进展。

  8月11日,雷军在发表2022年度公开演讲时表示,小米自动驾驶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已组建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年底该团队整体规模预计将突破600人。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首批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然而观众们从小米展示的自动驾驶路面测试的实拍视频中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有业内人士指出,视频展示的小米自动驾驶技术没有任何惊喜和亮点。

  业内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视频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测试车的状态,涵盖了“城市、高速、泊车”三大辅助驾驶场景,但自动驾驶技术只能算达到了业内常规水平。“考虑到小米造车才500天,这个进度很快了。”

  业内人士还表达了对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全栈自研策略的担忧,不看好其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的目标。

  质疑:展示技术中规中矩

  小米展示了一段自动驾驶demo(演示)视频,有眼尖的观众们提出了不少质疑:

  红灯前停车距离实线过远,道路中排队等车距离前车过远,进入环岛没有打左转向灯,车辆起停反应太慢,车辆在道路行驶居中保持不佳,盲区车辆避让识别不及时……

  有车评人在微博指出,一些场景设置得比较刻意,车辆表现得僵硬,比如事故车辆自动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等镜头。并且这样的激光雷达(整体感知硬件)规格也上不了量产车,应该还有不少“修饰”。路段选择也都较为简单,显然目前还在一个初期的状态。他也表示,不到一年时间、团队人数不够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demo也不容易。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在朋友圈直言:“小米花了这么多钱收购,做的这个demo车毫无惊喜和亮点”,“阿波罗5.0开源版本就这水平。”Roadstar联合创始人周光表示,“感觉回到了2019年的demo视频。”

  视频中展示了无保护自动掉头、自动环岛绕行、自动下连续坡道等行车场景,以及预定车位、自主代客泊车、机械臂自动充电等功能,显示出小米具备L2级别的基础辅助驾驶功能、L4级别的自动泊车功能,以及高速及城市道路场景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放在两三年前,这些自动驾驶和高阶辅助驾驶技术会让人眼前一亮,但现在已经是智能汽车的基操了。”有独立汽车分析师告诉红星资本局,小米目前展示出来的能力,在当今的智能汽车领域,并没有什么突破性成就。“业内都知道这种展示视频不算什么。测试车看得出来是比亚迪汉、宝马5系,搭载了小米自动驾驶系统,主要是采集数据。传感器和其他硬件不一定和量产车一样。”

  他表示,整体看下来,视频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测试车的状态,同时涵盖了“城市、高速、泊车”三大辅助驾驶场景,但只能算达到了业内常规水平。“不过考虑到小米造车才500天,这个进度很快了。总的来说,小米现在这套自动驾驶系统还需要下大力气去打磨。”

  担忧:不看好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

  雷军在演讲中表示,小米自动驾驶技术采用全栈自研的技术布局策略,还喊出了“目标是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的口号。

  全栈自研,意味着车企能在相关领域掌握最核心技术,在研发领域拥有主导权,而不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也意味着高成本,不仅需要更大的研究团队,投入更多资金,甚至要收购企业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的成本压力不小。8月2日,小鹏汽车(09868.HK/XPEV.US)与阿里合建的自动驾驶计算中心落地,CEO何小鹏表示,智能化自研路线下,“到2025年小鹏汽车每年的算力费用会超过10亿元。”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是否全栈自研要根据车企自身的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少头部新能源车企都选择全栈自研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比如蔚来(09866.HK/NIO.US)的NAD、小鹏的NGP、特斯拉(TSLA.US)的FSD。

  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团队中,目前涵盖了传感器、芯片、感知规控算法、仿真技术、高精地图、高准定位、工具链、训练能力等自动驾驶全栈技术相关人才。小米还全资收购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深动科技,斥资超20亿元投资了十余家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涉及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核心执行器以及域控制器等方向。

  基于此,有米粉向红星资本局表达了对小米全栈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加上小米做软件起家,在数据终端领域有先天优势;去年发布的机器狗,今年发布的机器人,都是在智能领域的积累……

  然而对于小米全栈自研的选择,业内人士表达了敬意与担忧,对“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这张大饼也并不看好。

  商用车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张超告诉红星资本局,车企自研自动驾驶能力,需要具备开放的自动驾驶AI芯片和量产车,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动驾驶能力测试和数据采集,大量的道路行车数据才能最终“喂”出单车智能。

  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按计划2024年上半年上市。张超质疑,“没有量产车就难以真正进行自动驾驶能力测试和数据采集。小米汽车2024年上半年上市,小米目标2024年进入第一梯队。从上市到年底这段时间(不到一年)能卖多少车?有大量改装测试车也行。小米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后续又能有多少测试车?总共能跑多少公里?”

  独立汽车分析师则认为,只有车路协同才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单车智能是主机厂为掌握行业核心话语权做出的选择。“只靠车辆自身的大数据积累,就现在的AI水平难以避免意外,想要在复杂路况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是不可能的。”他表示,虽然佩服小米全栈自研的做法,但小米汽车立项才两年,如果没有大量路测数据支撑,即便是小米也无法保证安全性。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经有3500万英里(约5632万公里),百度Apollo有3200万公里。“蔚小理”还准备进军网约车。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杨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