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中泰证券急了

2023-05-28 12:21:53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市界   

  作者 |陈   畅

  编辑|韩忠强

  解散自营部门、免职金融市场4名高管、取消投行条线千余人年终奖,近日,老牌券商公司中泰证券被连续几则传言缠身。

  传言背后都指向中泰证券的经营情况,用市面上的说法,就是公司“自营业绩太差集体下课”。

  中泰证券2022年营收为93.25亿元,同比减少29.09%;归母净利润5.90亿元,同比减少81.56%。同期自营业务净收入为-3.51亿元,同比减少112%,在43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数第四。

  不止中泰证券,作为券商营收的“主力”来源之一,多家券商2022年自营投资收益均遭遇“滑铁卢”。据山西证券统计的43家上市券商业绩,2022年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只有华林证券、中银证券、方正证券3家上涨,其余40家同比下跌。

  曾几何时,券商发展自营业务拓展收入来源在行业盛行,难道这种自己下场投资赚钱的方式不灵了?

  5月20日,市场有传言称,因2022年自营业绩太差,中泰证券一次性解散公司自营部门。另有报道称,中泰证券在5月19日下发了人事任免文件,免去金融市场委员会4位负责人职务,该部门为自营条线下的证券投资部门。紧接着,5月23日,一则“今年中泰证券各个业务条线年终奖均较往年有所下降,整个投行都没有年终奖”的消息再次传出。

  一时间,中泰证券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就上述传闻,‘市界’向中泰证券方面求证,对方回应称,近期,公司坚持业绩导向和问题导向,对自营条线下证券投资部门部分人员进行了调整。本次调整,将为自营业务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原则,对证券投资专业团队进行优化整合,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推动证券投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公司去年为了提高投行员工的积极性,调整优化了奖金发放方式,部分奖金体现在日常,这样年底的奖金部分就相应减少了。”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只是免职了自营业务条线四个负责人,但被免职的几人都是总经理、副总经理级别(中泰证券金融市场委员会委员、证券投资部总经理潘冬,中泰证券金融市场委员会证券投资部联席总经理陈骥宁,中泰证券金融市场委员会证券投资部联席总经理王昊天,中泰证券金融市场委员会证券投资部副总经理王胜青),实际上也相当于自营部门大换血。

  中泰证券2022年自营业务净收入为-3.51亿元,同比减少112%,在43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数第四。

  先普及一个概念,证券自营业务就是券商以自己的名义和资金买卖证券从而获取投资收益利润的证券业务,买卖的证券产品包括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股、基金、认股权证、国债、企业债券等。

  自营部门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的结果,也是证券公司增加收入、对冲风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资深金融猎头Vivian告诉‘市界’,券商做自营是实打实考核业绩,赚多拿多。“我早几年做过很多券商和公募的招聘,跟不少业内朋友打过交道。听说过自营团队没做好,整个团队被离职的情况,并且不是个例。”

  由此可见,中泰证券的自营团队业绩确实是引起了公司的不满。

  自营失利还连累到整个中泰证券2022年全年的经营情况。中泰证券在财报中称,2022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股票和债券市场出现不同程度调整。公司持续推进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转型,主要业务平稳发展,但受股票和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公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整体业绩同比下降。

  据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均属于中泰证券自营业务。截至2022年末,中泰证券金融投资类资产规模较年初下滑15.41%至693.58亿元,其中基金、股票类资产规模同比下滑27.72%、18.02%至36.71、37.31亿元。2022年,公司投资收益为11.74亿元,较2021年的23.98亿元同比减少51.04%。

  刨去年终奖减少一事,薪酬方面,中泰证券员工也笑不起来。2022年公司总薪酬为41.54亿元,同比下降10.35%。

  ▲

  (图/中泰证券财报部分数据)

  券商做自营,一方面源于业绩增量的考虑,另一方面源自于券商同业者之间的竞争。

  一般来讲,证券公司营收构成包括几块: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证券承销业务收入、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及其他业务收入等。

  从赚钱亮点来看,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是大头。但近年来,行业呈现出佣金水平走低的趋势, 各券商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开户, 往往会采取免除开户费用、 降低佣金等方式;而为了拿到企业上市保荐和承销的资格,券商也竞相通过让利、降低承销费用率来吸引发行人客户。

  再加上互联网对传统券商的冲击,很多券商纷纷在自营业务上发力以保持利润。据Wind数据,2022年末,券商自营业务资产规模达到7.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9%。

  行情好的时候,自营投资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拿2019年业绩情况来讲,自营是券商第一收入来源,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位居行业前五,2019年自营收入分别为158.91亿元、114.5亿元、91.8亿元、88.37亿元、66.87亿元。广发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增速高达10.7倍。

  而自营业绩在整个券商各部门人均收入一度也是最高的,Vivian向‘市界’透露,“几年前听过一些券商自营大佬好的年份能拿千万奖金。”

  但自营业务同样存在风险,被业界冠以“靠天吃饭”的形容。其风险来自于二级市场,有投行人士曾表示,2019年券商自营业务的大幅增长,就是因为2018年股市低迷,而后2018年底至2019年一季度,股市快速回暖,这使得券商加大了对股市的配置比例,自营投资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因此,自营成绩的好坏,需要团队具有极强的配置能力、调节能力、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山西证券写道,对不同资产的配置取向及配置节奏带来自营业务的表现差异,2022年,券商自营业绩表现出较大分化,头部券商整体表现好,正是依托于庞大的客户基础带来的敏锐市场反馈。

  ▲

  (部分上市券商自营规模及增速,图/中信证券)

  2016年,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中员工私刻公司印章开展债券代持交易,案件涉及金额超200亿元、金融机构20余家,此次风险暴露了券商内部过度激励引发的合规管理、代理风险等问题,此后市场外部监管大幅加码对券商自营业务形成一定冲击。

  受种种因素影响,市场上出现自营越来越不好干的声音。北京商报《券商放弃自营是大势所趋》一文写道,现在的券商,论价值投资比不上公募基金,论炒作题材又赶不上游资敢死队,就连做做短差也不如量化资金,在股市越来越成熟之后,券商自营业务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狭窄,再加上股市不断规范,市值管理、代客理财等不太合规的业务也不断被限制,现在券商的自营业务已经不具备任何优势。

  对此,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认同,他向‘市界’表示,“就趋势来看,自营业务早已不是,未来也不会再是券商的最主要业务。财富管理、股权投资、投行业务才应该是券商最主要的业务。”

  好在,经历完低谷后,2023年一季度,券商自营也在回暖,据光大证券统计,2023一季度上市券商自营规模5.7万亿,同比增15.2%。经测算年化自营收益率3.4%,上年同期为-0.17%。

  具体到中泰证券身上,按“自营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简单估算,太平洋证券给出数据称,一季度中泰证券实现自营业务净收入13.85亿元,同比由负转正,营收占比38.80%。

  太平洋证券还称,该季度,中泰证券分步取得万家基金控制权交易对原股权公允价值进行重估及购买日之前与原持有股权相关的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6.58亿元,该投资收益具有特殊性和偶发性。即便扣除该收益,公司自营业务净收入依然达到7.27亿元,营收占比24.97%,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