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作者 | 冯晓亭
编辑 | 饶霞飞
“共享充电宝竟然没上今年315?我不服!”
3月15日晚准时收看了今年《315晚会》的李毛毛,一想到自己上周“被迫”花了99元买下的一台充不进电“共享充电宝”,便牢骚满腹,“像溜猴一样,跟着小程序里的门店导航挨个找归还点,但充电桩都无法适配我借的‘彩宝’。”
“本来就是当天上午外出借的充电宝,原本就打算借半个小时,但没想到半小时过去,电量只涨了1/5格。因为当天还要跑几个地,所以就一直没在原地归还。但没想到,等我想还充电宝时,却发现附近没有归还充电桩,于是只能联系客服进行强制暂停计费,为此我还花钱购买了延缓服务。”
李毛毛告诉燃次元,原本以为花钱购买延缓服务就是为了这个“共享充电宝”花的最后一笔钱时,没想到等李毛毛下午工作结束回家后,骑车找了近两个小时,却还是无法成功归还充电宝,最后懒得折腾的李毛毛只好以支付总价99元的价格将这个充电宝买下。
“最离谱的是,我买下的这个充电宝竟然还充不进电,也就是我花钱买了块‘砖头宝’。”李毛毛当晚便将充电宝扔进了垃圾桶,虽然“眼不见”了,但李毛毛依旧“心烦”,“我就是最大的‘怨种’。”
“即便我借的时候就发现,共享充电宝已经涨到了4元一小时,远超乎我心理预期的2元一小时的价格,但毕竟是刚需也只能接受。可是充电宝一小时充不满电的效率,还有最后归还‘跑断腿’的经历,我以后宁可出门带充电宝也不会想着在外借充电宝。”
对共享充电宝有诟病的消费者,远不止李毛毛一人。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近日发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中,共享充电宝榜上有名。
上述报告阐明,共享充电宝是消费者抱怨“价格刺客”的重灾区。“充电宝已归还却恶意扣款99元”“充电宝成功归还,但是押金没有退”“客服踢皮球不处理,要求退还费用”……据黑猫大数据中心统计,黑猫投诉平台2022年“共享充电宝”相关投诉累计超5万条。
尽管“充电刺客”缺席“315晚会”,但从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相关投诉数量不难看出,对此不满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不乏有如李毛毛一般,在“充电刺客”身上栽过跟头的消费者,直言“再也不用共享充电宝”。曾被资本捧为轿子的“共享充电宝”,面市之初也以便利取得了用户的信赖,但近年来,不免遭受着民意的“反扑”。
价格贵、充电慢、归还难……这些都是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讨伐”的根源。
在此背景下,共享充电宝的“故事”也很难再触动资本市场,顶着“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的怪兽充电,如今3亿美元出头的市值,相较上市之初27亿美元的市值已经难言乐观。
曾在2021年欲要赴港上市的小电科技,如今IPO进程早已停滞;街电和搜电两家公司在并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
多日没有好消息传出的“共享充电宝”领域,或许,没有坏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消费者被“刺”
“共享充电宝太可怕了。我用它的电,它吸我的血。”
脱口秀演员House在《脱口秀大会》第五季的舞台上,对于“共享充电宝”展开的猛烈吐槽,从当日现场的观众呼声反响来看,House的这段话,说出了很多消费者的心声。
如果每小时4元的共享充电收费,便已让李毛毛直呼“远超心理预期”,那么10元/小时的计费标准,便值得消费者向乔,特为此事在好友群里进行吐槽。
图/10元/小时计费标准的共享充电宝
来源/向乔截图
“这几年一直有在社交媒体看到对于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讨论,但鉴于我最早使用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时都是1元甚至0.5元一小时,后来共享单车涨价了,对于共享充电宝涨价,我也不觉得有太大的问题。”向乔告诉燃次元,尽管她平日对于共享充电宝涨价不太在意,但由于网上都在说这是“充电刺客”,因此平时真有需求时还是会看下计费标准。
“我是上周末一早和朋友约了去景区爬山,前一天晚上没充上电,我又是电量不满就会感到焦虑的人,所以在中途看到一个充电桩,我就想着借个充电宝给手机多充些电量。”但令向乔不解的是,共享充电宝1小时的收费竟高达10元,“看到10元这个价,我当下便觉得还是能忍的,无非少刷会手机罢了。”
10元/小时的计费标准虽然不是共享充电宝的常态,但实际价格也远超早年的0.5元/小时的超低价。
近日,燃次元在北京西直门和国贸两个商圈内,对多个餐饮店的共享充电宝的计费标准进行了查看,发现共享充电宝的计费标准为3-5元/小时不等,其中3元/小时计费的共享充电宝以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其余大部分则以半小时为一个计费单位。
共享充电宝收费水涨船高之余,服务却很难让用户表示满意。
李毛毛的遭遇在共享充电宝消费相关的投诉中,很“典型”。
“充电慢”,因为充电慢,所以充电宝充电半小时也无法让手机电量有明显增长,只得在超过0.5小时计费单位后继续借用;“归还难”,在需要归还充电宝时,需要按小程序提示寻找周边柜机,但中途有可能发生柜机卡槽装满、充电宝型号和柜机型号不符等多个问题,无法顺利归还。
近日,杭州市消保委所公布的一项针对共享充电宝的调查数据,对于共享充电宝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细致的说明,分别有“价格偏高、收费标准不统一”“部分共享充电宝使用中仍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现象”“存在技术缺陷,影响消费体验感”“充电速度、效率与消费预期有偏差,与非共享充电宝存在差距”。
其中就“充电速度、效率”问题,杭州市消保委通过专业测试数据,总结到,“30分钟手机充电量最多达到20%、60分钟手机充电量才能达到40%左右、部分品牌90分钟手机充电量才过40%,对同品牌手机充电20%电量、40%电量测试中所需要的充电时间对比发现也分别需要30分钟、60分钟,与大多数受访者预期有差距。”
图/同品牌手机进行不同分钟充电,手机充电量数据
来源/杭州市消保委
而有意思的是,据杭州市消保委检测数据显示,非共享充电宝的充电效率高于共享充电宝。调查显示,共享充电宝30和60分钟平均可以给手机充19%和39%的电,但非共享充电宝相同时间却能给手机充33%和66%的电。
这也意味着,按照3元/小时均价来算,消费者需要花费近10元才能给手机充满电。如果按10元的价格为计费标准,则需要超30元才能给手机充满电,而在线上购物平台,30元足以买下一个5000毫安的品牌充电宝。
企业“流血”?
价格不断攀升的共享充电宝,却不能推动共享充电品牌朝着“价格越高利润越大”的方向前行。在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之时,由于成本支出的不断扩大,共享充电品牌的利润空间反倒开始萎缩。
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品牌的处境,甚至大不如前。
共享充电宝的风口出现于2017年,这一年,资本追捧得火热,奉为“宠儿”的共享充电宝,在资本驱动下,以共享经济之名,开辟出一个新赛道。2017年,“三电一兽”的小电、街电、来电和怪兽,拿下总额1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的融资。其中小电,便在这在期间38内斩获融资额超4.5亿元的3轮融资。
时年的“三电一兽”可谓风光无两,背后聚集了一众头部机构不说,作为资本宠儿的它们,也在短时间内相继宣布实现盈利。
最先透露出盈利消息是,是来电科技。
据来电科技CEO袁炳松曾透露,来电科技在2016年8月就首次实现了盈亏平衡。后来在2018年前后,包括小电科技、怪兽充电在内的多家共享充电企业均已宣布整体盈利。也是在这一期间,培育一批用户消费习惯的共享充电行业,迎来了第一轮涨价,价格从原先一小时内免费使用涨至1元每小时。
从怪兽充电的财报数据中,不难窥出行业的发展。
从怪兽充电2021年提交的招股书中,不难发现,怪兽充电在2019和2020年分别实现收入20.2亿元和28.1亿元,净利润为1.6亿元与0.754亿元。
在2021年,也是共享充电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之时。该年,除了怪兽充电登陆纳斯达克外,小电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以求IPO;同年,街电科技和搜电科技合并为竹芒科技,自此,业内形成了“小竹兽”的市场格局。
头豹发布的《2022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疫情持续冲击下,共享充电宝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从“小竹兽”三强鼎立格局向“竹兽”双龙头格局转变。
怪兽充电代理点位占比持续增加,但依旧以直营点位为主,成本下降不明显,利润空间薄。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怪兽充电的代理点位占比扩大至38.9%,但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3%,依旧维持高位。
竹芒科技则掌握行业近半的点位资源,可形成优越的网络效应,同时其点位中的代理点位占比过半,销售费用较低。通过成熟的代理模式,竹芒科技可以较低的销售费用深入渗透至下沉市场,形成庞大的点位网络。
头豹分析认为2022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设备数量、交易量、订单量的集中度较2021年出现上升,CR4超过90%。但,即便当下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竹兽”格局,强者愈强,却也难掩失意。
怪兽充电的数据最能反映问题。其上市前蒸蒸日上的财报数据,在上市后却迎来了翻天覆地之变。
怪兽充电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就开始了持续五个季度的亏损。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至今,怪兽充电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0.73亿元、-0.613亿元、-0.897亿元,-1.775亿元及-0.886亿元。仅2022年三个季度,累计调整后净亏损便高达3.5亿元,平摊下来每日都要亏损百万元。
与此同时,怪兽充电接连下挫的股价,也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共享充电”概念的不再看好。由下图不难看出,怪兽充电股价的最高点在上市之初,为10美元/股,截至北京时间3月16日美股收盘,已跌至1.25美元/股,累计额跌幅逼近90%,目前总市值仅3.25亿美元。
图/怪兽充电股价日K图
来源/东方财富 燃次元截图
共享充电宝的故事,没有人进行续集讲解。
共享“没”经济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从风光上市,再到上市后接连5个季度录得调整后净亏损,怪兽充电的财报数据,像是这句话的最佳诠释。而对于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华东某三线地级市的城市代理吴青来说,更像是自己2018年以来的“创业历程”真实写照。
“2018年,投了大几十万,拿下了包括怪兽和小电在内四家品牌的代理权,一年时间不止赚回本,还赚了第一桶金。”吴青告诉燃次元,做投放共享充电宝来钱之快出乎他意料,随后他在2019年又加大了一笔投入,“相当于将之前赚的钱又投进去了。”
但是原本打算加大投入好捞一笔就退休的吴青,至今还没回完本,“2019年开始,行业竞争明显感觉激烈起来了。好的投放点位就那么些,要来争抢的品牌多了,商家要价自然高,对我们来说,利润不增反减。”
“我们这行门槛很低的,靠的就是谁家柜机投放的点位好、人流大。最开始和商家谈判,可能50%甚至30%的分成比例都能拿下一个点位,但后来竞争大了,还有的品牌喊出90%分成比例,且不论这能不能做得到,但对于商家来说,自然谁给得多就摆谁家的柜机。”
吴青进一步表示,像KTV、旅游景点这样的点位,要想投放柜机还需要和对方谈入场费,“我们要严格按照点位预估收益表进行评估,不然,入场费给多了,回本周期就会拉长许多。”
现在的吴青,盘算着手上共享充电宝柜机投放的同时,还在寻找下一位接盘侠,“钱越赚越少不说,现在担心被人撬墙角,操的心还越来越多。只想将这代理尽早盘出去,能让我资金部分回笼那也好了。”
来源/视觉中国
实际上,同样是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共享充电宝”的起点要高于“共享单车”。
从实现盈利这点来谈,且不论共享充电宝行业唯一观察窗口怪兽充电的亏损在接连扩大,但和至今从未实现盈利、已经化为巨头导流入口的共享单车相比,曾在共享经济一地鸡毛之时就宣布盈亏平衡的共享充电宝,有其自身优越性。
但要谈及日后发展,主打“急性低频”的共享充电宝相比“高频刚需”的共享单车,差距甚远。久未见盈利的共享单车,现今成为“导流入口”同样能发挥其商业价值。
反观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留存空间却在不断缩水。一方面,随着充电宝技术的革新,市面上主打小巧便携的充电宝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在面对共享充电宝涨价以及可预见的一些服务体验问题,消费者不免会养成出门携带充电宝的习惯。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随着手机电池蓄能技术进步,市面上“大容量”以及可“快充”的手机越来越多,甚至续航实力都成新手机上市的一大“卖点”。
像今年刚从苹果手机换成华为手机的米娅便表示,已经很长时间没体验四处找充电宝的体验了。
“之前我用的苹果6S,用了很多年,即便都换新了一块电池,但续航还是很差,一旦出门忘了带充电宝就得借充电宝,我家就有不少‘买’下来的共享充电宝。但换了现在这台新手机,快充也很好用,我平时都是一闲的时候就插上充电线,只要出门前电量满格,就不会遇到过中途没电的情况。”
在未来,手机厂商研发出续航更持久的手机,这点也是毋容置疑的。而在此背景下,共享充电宝将会陷入“无用武之地”的窘境。但也可预见,即便市场会不断萎缩,但不会销声匿迹,毕竟共享经济的最大用处就是满足用户的“急性需求”,无论何时何境之中,总会有消费者需要拿来应急。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备受争议的共享充电宝,还会有多少消费者买单、当今市场格局还将发生哪些变化,都有待未来对此进行回答。
立足于当下,或许对于怪兽充电以及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转变单一的以“移动设备收费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
《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来源:黑猫投诉;
《3·15在行动|共享充电宝计费乱象?杭州市消保委评测8大品牌,快来看看有你使用过的吗→》,来源:杭州市消保委。
*题图及部分内文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李毛毛、向乔、吴青、米娅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