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威马放手一搏,阿波罗要收残局?

2023-01-13 15:26:4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DoNews   

  撰文 | 孙晓巍编辑 | 杨博丞

  1月12日APOLLO出行(00860.HK)周四早间发布一则公告称,拟以20.2亿美元(近158亿港元)收购WM MOTOR子公司,将透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

  具体到细节,威马本次交易价格为20.23亿美元(约158.71亿港元),交易目标公司约占威马总股本的80.93%,威马此次交易的估值为25.1亿美元。

  Apollo对价为每股0.55港元,向不少于6名独立承配人配售最多7,123,363,636股配售股份。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35.26亿港元。

  自此,威马借壳APOLLO上市几乎已经明牌,而兜兜转转之下,两家志在新能源赛道闯出一片天地的失意者还能否东山再起,成为了市场关注的下一个看点。01.

  威马遍寻捷径,要圆上市梦?

  其实,威马与APOLLO的联系,早在12月初就已经隐隐约约出现了。

  根据2022年12月5日公告,APOLLO出行拟收购一间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目标客户为中国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用户。

  APOLLO出行进军新能源的消息立马在市场中显现,次日起股票曾大涨超17%。而实际上,关于APOLLO的定位,威马在2022年初就已经着手布局。据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威马汽车通过一系列换股方式获得APOLLO出行母公司力世纪28.51%股权,并成为了后者最大的单一股东。

  那么,这个APOLLO到底是什么来头,能让威马追了整整一年之久?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Apollo前身是德国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商Gumpert,这个厂商另一个鲜明的标签是奥迪的改装车服务商。在2007年,Gumpert打造出了首款车型Apollo,可好景不长,2012年因资金链断裂,Gumpert宣布破产,随后被香港一投资公司收购并更名为Apollo。

  2020年3月,香港珠宝及钟表贸易投资公司力世纪,完成对Apollo 86.06%股份的收购,并将公司名称改为AFMG。在同年的第三届进博会上,电动超跑Apollo IE亮相:车身采用碳纤维材料,0-100km/n加速时间为2.7s,全球限量10辆,更让人惊诧的是其售价高达3000万美元。

  如此高的定价和限量发售策略,恐怕Apollo的豪华电动车更多的是用来给顶级富豪收藏的。但是,威马看重Apollo的,除了技术外,显然还是其港股上市的身份。

  威马本来有机会单独上市的,2022年6月1日,其就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但由于港交所规定招股书有效期为六个月,在时间已过12月1日的大限后上市仍然没有动静的威马,自然需要找寻替代方案了。

  而选择Apollo借壳上市,威马面临的审查流程简单,上市效率高,可以更快的实现与投资者及市场的见面

  事实上,根据港交所规则,APOLLO出行对威马进行尽职尽调流程最快可能在2-3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威马可能会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在市场挂牌了。

  如果挂牌成功,威马曲折的上市之路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对于这家与“蔚小理”一同起步的电动车企来说,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02.

  造血,威马再也绕不过去的命题

  威马为什么急于上市?这是一个答案很明显的问题。

  据去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威马从2019年至2021年总收入分别为17.62亿元、26.72亿元、47.43亿元。同时其毛损率持续改善,由2019年的58.3%下降至2020年的43.5%及2021年的41.1%。

  虽然收入持续增长,但威马的亏损并没有刹车的势头。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分别录得年内亏损41.45亿元、50.84亿元以及82.06亿元,总计亏损超过170亿。

  显然,威马在亏损如此巨大的情况下,需要外部资金支撑自己的日常经营。那么,威马的融资情况怎么样呢?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威马控股共进行9轮股权融资,总计融资规模超过150亿元。其机构股东包括跃马资本、七海资本、雅居乐集团、百度、中国烟草旗下的红正均方、腾讯、嘉兴红杉坤盛、五矿资本、信德集团、电讯盈科、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SIG、李嘉诚(环球)基金会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机构。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疫情反复突袭,整个2022年威马再没有融资记录。没有融资,还要经营,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威马账上的钱还够不够花?

  先来看这样一条消息。1月3日,财联社等媒体机构发布消息称,近日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新增多条资产保全裁定书,多家公司向法院请求查封、冻结威马公司共计约1.3亿元财产,法院认定该申请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裁定执行。

  而这次裁定的原因,就是因为威马无法按照合同约定与供货方结款。由此可见,威马的资金链确实处于紧张之中。

  而资金吃紧的迹象,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此前威马发布内部信称,为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在更早的2020年末,威马就已经有员工爆出在未给出明确的KPI考核标准的情况下以KPI未达成为由大范围停发年终奖金。

  如果说公司经营困难,需要裁员瘦身是关乎生死的必要举措,那么高管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现?但可惜的是,让威马陷入风波的,恰恰是其创始人沈晖。

  按照威马汽车2021年全年财报,创始人、CEO沈晖的年薪金、各项权益合计为人民币12.6亿元,远远超过其他造成新势力高管的薪酬,自然难以让员工和市场接受,更何况自家的公司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样看来,威马在钱这件事上,真是既有外忧,又有内患了。03.

  从同行到追赶,威马到底哪不行

  实际上,造成威马运营困境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车卖不动了。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威马2022年1月-11月累计销量为29358辆,月均销量仅2700台左右,不仅较2021年同期39095辆的销量大幅下滑,更与市场上其他品牌的交付量越拉越大。

  比如,蔚来2022年累计共交付了122486辆、小鹏累计共交付120757辆、理想累计共交付133246辆。

  要知道,威马早在2015年就已经成立,而蔚来和小鹏仅仅比其早成立一年,而理想成立的时间甚至比威马还有晚上六个月,所以说威马在当初是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并驾齐驱的存在,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八年过去了,威马与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差距已经可以用沟壑来形容,造成这种局面,无论是谁可能都要问上一句:威马造出来的车,为什么卖不出去?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2019年年末,威马还能依靠EX5的销量,位居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第二,据公开资料显示,其单车销量为16883台,排名蔚来的20752台之后,市场表现依然强劲。

  但是,沉浸于EX5成功的威马并没能推出适合C端市场的后继产品,这让其失去了继续扩大经营格局的宝贵机会。2021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当前B端只占新能源车市场的10%~20%,更C端车型显然是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新能源赛道高速发展竞合的背景下,这样的威马也就意味着不进则退。

  在回到产品本身,威马还能打吗?

  首先在软件层面,威马走的是技术集成路线,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华为的汽车座舱控制系统,小米支撑的汽车物联等等,都经由威马捏合调试优化,有着弄弄的拿来主义的味道。

  当然,车企本来就是总承角色,利用资源无可厚非。但是,在核心环节上,威马也有着关键失误。

  电池是电动车最关键的部分。而威马先后引入了宁德时代、力神、苏州宇量、浙江谷神、中兴高能等电池供应商,为的就是成本控制与竞争机制。

  但是,一切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威马的品控出现了问题。2020年10月~2021年1月,由于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电池电芯存在质量问题,威马汽车不得不召回受影响的1282辆电动汽车,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规避自燃风险。

  技术没有自研,品控问题连连,多方因素之下,还要上市推销量,如此种种自然推高了车价。目前,在配置相近的情况下,威马甚至 比哪吒还贵上了一个档次,消费者向来用脚投票,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此番威马借壳上市,可能会解了资金造成的燃眉之急,但是长远来看,威马前路仍然艰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