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混改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北京产权交易所获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发布增资项目,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或股份数不超15%。募集资金用途包括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扩大业务规模等。
中国电子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核心资产、多家上市公司及重要子公司的持股平台。据集团官网介绍,截至2021年底,集团拥有27家二级企业、17家上市公司、19余万员工。
根据最新增资公告,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子总资产已经达到3693亿元,营业收入2736.5亿元,净利润30.3亿元。
随着增资项目的开展,这场涉及3600亿资产以及数十家上市公司的混改大幕徐徐拉开。
3600亿巨头混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近几年,中国电子集团的混改一直在进行中,但更多地聚焦于个别下属公司层面。
比如,在2018年开展的第三批央企混改试点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有两家公司纳入试点,包括中软信息、熊猫汉达。
其中,中软信息是上市公司中国软件持股65.3%的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定位于政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信息安全及相关业务。熊猫汉达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二级企业——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无线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
2020年,中国电子总部从北京迁入深圳,成为当年国企改革重要标志性事件。当年12月29日,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意味着中国电子集团主体资产的改革正式启动。
在成立大会上,中国电子与中国船舶、华润集团、中国广核、万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船舶、中移资本、东航产投、中国诚通、国开金融、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签署投资意向协议,涉及战略投资超百亿元。是中国电子国企改革的又一关键动作。
对于中国电子总部搬迁,有产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将总部外迁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表征,有利于发挥市场化作用,增加央企的实力。央企也是市场化要素之一,在市场化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正积极参与市场化改革,搬迁具有重要的产业转型意义和改革意义。”
此后,按照规划,中国电子集团的混改工作加速启动。
在2021年12月的一次公开会议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曾毅表示,“中国电子集团将打造央企核心主业混改的典范和标杆,元旦后将启动与民营资本混改。”而此番增资计划正与之呼应。
产业和资本版图
对于增资对象的挑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国电子表示,合格意向投资方对融资方资本运作的支持力度,能够为融资方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的优先。
同时,中国电子表示,合格意向投资方与融资方的契合度,在战略发展、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方面与融资方具有较高契合度,认同融资方对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与融资方及控股股东未来战略发展具有协同性、互补性的优先。
从中国电子的资源禀赋来看,其在计算机产业链拥有比较完备的优势,聚焦CPU和操作系统两个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还构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架构”的计算机基础软硬件“PK”体系,“PK”体系首批团体标准通过专家评审。
在迁驻深圳后,中国电子将统筹发展计算、存储、交换等核心关键技术,特别关注材料、先进制程以及新一代半导体等核心关键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国电子也十分善用资本手段,在二级市场布局了不少硬科技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电子直接或间接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有安路科技、贝岭股份、深桑达A、冠捷科技、南京熊猫、中国长城、深科技、中国软件、振华科技、振华新材,港股公司联易融科技、新三板公司确安科技等。对外投资企业高达26家,亦集中在科技领域。
从以往经验来看,随着央企混改提速,国资与社会资本形成良性互动,旗下上市公司也往往能迎来一波行情。不过,目前市场还未有所反应。
6月24日,中国电子旗下持股企业贝岭股份、振华科技回复记者称,“中国电子增资事项对公司暂时没有什么影响,未接到相关消息通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芮晓武在2021年发布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曾这样评价资本对国企改革的作用,“通过投资并购,扩展主业布局,将国有资本的带动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推向市场,既吹‘冲锋号’,又吹‘集结号’,围绕落实国家战略,高举高打,举旗挂帅,把行业优秀民营企业导入落实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全力打造不同所有制企业联合创新、协同发展的网信产业生态,为万亿级的网信产业集聚民间高手、‘奇才怪才’和创新力量。”
待增资事项落定,中国电子的创新活力或被进一步激发。
(作者:张赛男,黄晓颖 编辑:包芳鸣)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