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细节

●于海锋

讲诗之前,先提一下小说。一篇小说之所以成功,其人物形象刻画占有很大分量。像《水浒传》成功的很大原因便是人物形象刻画,那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可谓是淋漓尽致,深入人心。《水浒传》里面的故事可能我记不住,但像鲁智深、武松、林冲这些人物的形象却深深记得。还有像《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刘姥姥等人物形象,我也记得清清楚楚。

诗词同样需要对人物形象和细节进行刻画。所谓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一首诗如果能把人物与细节刻画好,那就具备了成为好诗的基础。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首诗有关闺中少妇的形象刻画不亚于小说的描写。四句一绝,少妇之态、闺怨之情栩栩如生。这栩栩如生的形象少不了一个细节描写,“忽见”是此首的点睛之笔。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短短四句,一幅征人万里思乡图便呈现在了人们眼前,而且不是一个征人,是三十万征人一起思乡,多么形象,连小说也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效果。一时回首是这首诗的细节,三十万人尽思乡是通过“一时回首月中看”表现出来的。李益还有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首诗的细节是吹芦管与尽望乡。没有吹芦管,就不会尽望乡。若有了吹芦管,而没有尽望乡也同样达不到最佳效果。

细节不止于人,于物同样重要。柳宗元《南涧中题》中有句:“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这种画面,这种形象简直就是活的,读到这句诗,便能清晰地感觉到林影参差景色,好像近在眼前不停地在脑子里参差晃动,这就是细节描写达到的效果。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多么幽美,多么别致,多么细腻,多么深情。没有深情就写不出如此别致的篇章,而只有深情没有细节的深入探查就写不出如此细腻的诗句。这一联细节的描写不止于物,也不止于人,是人中于物、物中于人、人物一体的写法,而这些又是通过细节呈现的。于良史《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一联,同样也是通过细节呈现的。

写诗的方法有很多种,人物与细节的刻画描写只是其中一种。能说到不一定能做到,而能做到不一定能说出来,这其中能做到的人应该比能说出来的人要多。

水浒传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