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断把自己裁掉

  来源:卢泓言(xixineryi)

  最近很多大厂都在裁员,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有个微软的总经理给我讲:在微软有个大家公认的事实,如果裁员裁掉1/3,公司的效率一定会提高。

  其实这个共识,基本适合于每家大厂。大厂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不会主动裁员,会保持一定的冗员,说好听点叫人才储备。这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即使付出额外的成本,也是划算的。

  一旦光景不好了,就必须裁员。尤其像当前的环境,很多大厂都会裁。人到中年最怕裁员,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又跟不上,这时候被裁掉,会非常难受。

  其实裁员背后,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自己在大厂做的工作是不是足够有价值。很多岗位是不是足够有价值,老板未必太清楚,但你自己最清楚。

  面对大厂平常冗员、危机时刻又裁员的情况,作为个人,不能够把主动权交给大厂,应该拿在自己手里。与其等到公司来裁掉自己,不如自己先把自己裁掉。一定要放弃抱着大厂的大腿养老、拿闲钱的态度,尤其在现在这个行业背景下。

  讲一讲我两次把自己裁掉的经历。

  1,腾讯微博的经历

  2010年,我进了腾讯,当时遇到微博大战,腾讯要追赶新浪。我们的kpi完全围绕新浪,对方有什么名人,我们就请什么名人,对方有什么话题,我们就跟进什么话题。

  这种跟进策略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大家的工作没有创新意义,没劲。

  二是不能真正建立起生态。表面看,很多名人也在腾讯微博发言,但其实都是复制粘贴,把在新浪说的直接复制到腾讯微博。这些名人先在新浪上有了交际圈,所以会在新浪上生活,但不会在腾讯微博上交际和生活,于是腾讯微博越来越缺乏独立灵魂。

  这让我们感到了危机,这个活儿没有挑战,也没有长远而独立的价值。虽然我们也尝试提出改进,但是措施没有被接纳,于是我选择了离开当时的岗位,去了投资岗位。

  三年后,腾讯微博就停止更新了。

  回头看,其实腾讯微博对我们这些做微博的人,价值不大,但对鹅厂的价值却很大。

  因为它起到了战略牵制的作用,通过模仿和追赶,延缓了新浪微博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拖延了新浪微博从一对多关系链扩展到多对多关系链的步伐。让微信朋友圈,在两三年之内巩固了多对多关系链的内容流动(公众号提供了内容),建立起了新闻和话题交流的阵地。

  有了朋友圈之后,新浪微博就基本失去了向多对多关系链扩展的机会。所以鹅厂的微博对于鹅厂来说意义重大,但对于做微博的人来说,意义就小。这是大厂和员工间存在的矛盾。

  2,投资岗

  我从微博离开后,去了内容部门的投资岗。

  当时腾讯的内容部门做得大而全,所有的细分行业都在做,比如汽车、游戏、时尚都在做。虽然依靠腾讯强大的流量,这些细分行业做得也不错,但都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汽车资讯有汽车之家,科技新闻有36氪

  我们当时的判断是,腾讯虽然有流量支持,但不是每个细分内容都能找到强大的领军人物。一些主编或者总监,很难跟外面的创始人较量。有的细分内容就逐渐变得平庸,没有独特价值和灵魂。所以我们想对外投资,利用腾讯的流量和钱,去扶持创业团队,跟他们合作。

  我们最先谈好的是纵横中文网。希望腾讯的游戏资讯频道、小说频道,跟纵横中文网合并,然后投资控股,让新的纵横中文网独立运作。这个提案得到了纵横中文网的认可,但在腾讯内部被否决了,很可惜,我们也没得到被否决的最详细原因。

  这个提案遭到挫败后,我就觉得在内容部门做投资失去了价值。因为在这个岗位上,我没有能力做出更好的提议和贡献了,所以在2012年,又从投资岗位离职了。

  后面的故事也基本印证了我们之前的担忧。腾讯的众多内容平台,无法跟新兴的创业平台竞争,传统门户的打法基本上就全军覆没了。

  这两个例子,更多说明了我的平庸。腾讯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举个例子,张小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率先发现了微信的机会,并击败了内部的竞争对手,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最伟大的产品。这是不断寻求新价值的能力,以及腾讯内部提供的机会。

  所以大企业的员工,不应该有养老思维,应该主动寻求新的价值点,把自己从没有价值的岗位裁掉。

  还是那句老话,鸡蛋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是生命。

互联网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