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好烦好烦好烦!做什么事儿能让心静下来?

居家隔离好烦好烦好烦!做什么事儿能让心静下来?
2022年04月14日 10:00 新浪科技综合

  长时间呆在家里,要怎么维持心理稳定?

  如果只是一个人隔离,没人可聊天,可能很快会被无人交流给逼疯,甚至开始和植物说话;但要是和家里人一起隔离,大家在小范围内活动,加上面临疫情的紧张状态,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不管是一个人隔离,还是和家人一起隔离,如何能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更平缓地度过焦躁的隔离期?

  一个人隔离,吃、刷手机、看黄片

  一个人隔离,无聊的时候会在哪些事情上花费更多?

  吃、刷手机、看黄片。

  因为生活中可做的开心事大大减少,人吃得更多,也吃得更不健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隔离期间,近一半的人因为无聊而进食的行为增加了,但并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填补空虚。隔离下的饮食方式也会更加不健康[2],比如更倾向于吃垃圾食品,尤其是甜食和咸味零食[3]

  刷手机同样是常见的打发无聊的方式。一项研究发现,疫情期间觉得无聊会提高网络媒体使用率。

  特别的是,有更高生命意义感的人会花更多时间在手机上,可能是因为他们更迫切地想要理解现状,重新找到对未来的掌控感。然而,这让他们暴露在种种负面信息流中,变得更加焦虑。总体来说,疫情期间使用手机是带来更多负面感受的[6],越刷手机越焦虑。

  生意义的定义是一种普遍稳定的人生目标感和伴随而来的成就感,疫情也打乱了这种目标感|Giphy

  除了吃和上网,还能打发时间的就是性了。

  根据Pornhub[9]的报告,在正式宣布新冠大流行后,全球网络色情的使用量迅速增加,而且用户浏览的时间更多集中在半夜,这可能与隔离时睡眠模式的改变有关[10]。除了看片外,疫情隔离下的人们,还更愿意使用情趣用品,甚至尝试更新鲜的性满足方式[11],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苦中作乐了。

  不过,咳咳,即使在特殊时期,也不要忘了安全和健康。

  不被逼疯,做这几件事最有效

  听个响,就有心理安慰

  一个人隔离,面对空落落的房间,不如放点音乐或者开着电视当背景音。

  去年一项来自新加坡的研究发现[12],声音的响度会影响人的社会感受,特别是对被孤立的人来说,更大的声音能带来和别人距离更近的感觉,对隔离的人们来说,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放点声音,不失为一种心理安慰。

  一个人在家,听点音乐做家务|Giphy

  运动起来,不挑时间场地

  运动永远不会让人失望,与其无聊“葛优躺”,不如动起来。一项土耳其的研究发现[13],隔离期间人们普遍地感到消极情绪,而当运动水平提高后,人们的心理忍耐力会更强,无聊感也会大大减少。另外,当运动起来后,也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加自信,减少对新冠病毒的恐惧[14]

  正好果壳也发了居家怎么运动的文章,你可以立即运动起来!

  撸猫撸狗,看看梗图

  相比没有宠物的人,拥有宠物的人在隔离时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也有更强的自信。而且“猫党”比“狗党”更有优势,毕竟隔离对狗狗来说真的很难开心,铲屎官还需要花更多时间解决狗狗的需求、安抚狗狗的情绪。

  有游戏玩,还有猫撸|Giphy

  如果没有宠物,在网上看可爱的猫猫狗狗视频,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一项研究发现,在观看完30分钟的可爱动物视频后,受试者的焦虑水平有所下降,其中人和动物互动的视频效果最为显著[22]。除了猫猫狗狗,看梗图也能缓解人的焦虑[23]。所以,比起用手机沮丧地刷新闻,找到互联网快乐家园更有用!

  最重要还是调整心态

  不同的人对于隔离有不同的感受[16]。有些人觉得像坐牢,自然会感觉到无聊抑郁;而有的人会觉得这正好是一个从通勤、打卡、应付社交等烦人事件中解脱出来的机会,能安心在家呆着。

  当隔离无法改变时,我们依然可以尽力把隔离时光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坚持日常生活的小事,从中找到秩序感,或者尝试正念,都能帮助调整心态,减少烦躁,缓和情绪。

  和家庭一起隔离?小心矛盾

  大家在一起互相照应,能分担很多压力,不过也要同时注意隔离期间,多人的心理问题叠加,可能会爆发更大的矛盾

  隔离期间,伴侣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了,加上疫情压力,带来了一系列情感考验。

  一项研究发现,疫情带来的种种压力源,会让关系中的人们做出不同的应对方式[19],比如有些回避型性格的伴侣,会变得沉默退缩,焦虑型的伴侣变得紧张易怒,这些内在的脆弱面在灾难面前暴露无遗,关系就变得充满变数。

  伴侣好沟通、有支持很重要|Giphy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关系就更加复杂。

  隔离期间,相比有孩子的夫妻,没有孩子的夫妻具有更好的关系协调性[20]。因为在有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和父母之间会形成微妙的三角关系,父母的角色很可能会超过夫妻的角色。如果父母之间有矛盾冲突,又将孩子拉进夫妻矛盾的战场,对孩子而言无疑是痛苦且有害的。

  隔离期间,孩子对父母也会产生更多的愤怒,甚至是暴力行为。

  一项对西班牙家庭的研究发现[21],疫情隔离期间的一个月内,超过一半的年轻人至少有过一次对父母的暴力行为,最主要的是心理暴力,比如辱骂、威胁、对峙等,而且妈妈比爸爸更容易遭此攻击。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攻击言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业和工作问题,想想一家人被迫早晚共处一室,往往就成了父母对孩子挑剔教训的“修罗场”。

  提高家庭复原力,缓和家庭矛盾

  家庭复原力是一个家庭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来适应逆境的能力[17],它包括家庭组织模式、沟通过程和信念系统,隔离时的良好家庭环境就可以从这3个角度改善。

  建立明确分工

  很多家庭矛盾往往产生于细枝末节的小事,特别是做家务和生活作息问题,当家庭成员们24小时呆在一起时,更加需要明确的分工和稳定的起居安排。

  比如,家里的菜都是谁抢的?根据联合国妇女署的一份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女性每天花在家务和照料上的时间是男性的三倍。长期的家务分工不合理,加上疫情更加紧张的神经,很容易爆发争吵。

  所以,不妨找个时间和家人一起坐下,讨论每个人在家务上的分工,让每个人都承担一部分责任,都干一些家务活,并且面对隔离时紧张的物资和经济问题,也要有所规划管理。

  积极沟通,给予理解

  隔离期间,大家都多多少少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在不良沟通中爆发,也可以在良性沟通中化解。

  家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照顾彼此的情绪感受,营造一个开放的氛围,互相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共情,而不是互相责备甩锅,或者把矛盾憋在心里,演化成愤怒甚至暴力。

  家庭的信念系统

  最后,不妨反思觉察一下自己家庭的信念系统。

  有些家庭面对疫情悲观绝望,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抱怨,怨天尤人,而有些家庭乐观积极,互相鼓励,以幽默轻松的态度面对困难。生活的苦难和丧失往往是最能反映家庭价值观和认知的,也是父母为孩子提供人生教育的关键机会。

  面对灾难,能否共同从中找到意义,接纳生命的无常,哀悼所失去的,感恩所拥有的,并且对未来仍抱有希望,这是一个家庭生命力的体现[18]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在太阳下相聚。

  参考文献

  [1] Jackson, A。 , Anderson, A。 , Weybright, E。 , & Lanigan, J。 。 (2021)。 Differing experiences of boredom during the pandemic and associations with dietary behaviors。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

  [2] Ammar, A。 , Brach, M。 , Trabelsi, K。 , H Chtourou, & H Kelmann, A。 。 (2020)。 Effects of covid-19 home confinement on eating behaviour and physical activity: results of the eclb-covid19 international online survey。 Nutrients, 12(1583)。

  [3] Bin Zarah A, Enriquez-Marulanda J, Andrade JM。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Habits, Food Attitudes and Food Security Status among Adults Living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Three Months Post-Mandated Quarantin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Nutrients。 2020 Nov 12;12(11):3468。 doi: 10.3390/nu12113468。 PMID: 33198215; PMCID: PMC7697798。

  [4] Coulthard, H。 , Sharps, M。 , Cunliffe, L。 , & Tol, A。 。 (2021)。 Eating in the lockdown during the covid 19 pandemic; self-reported changes in eating behaviour, and associations with bmi, eating style, coping and health anxiety。 Appetite, 161(6), 105082。

  [5] Chao, M。 , Chen, X。 , Liu, T。 , Yang, H。 , & Hall, B。 J。 。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state boredom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the role of meaning in life and media use。

  [6] Chao, M。 , Xue, D。 , Liu, T。 , Yang, H。 , & Hall, B。 J。 。 (2020)。 Media use and acute psychological outcomes during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74。

  [7] Elhai, J。 D。 , Mckay, D。 , Yang, H。 , Minaya, C。 , Montag, C。 , & Asmundson, G。 。 Health anxiety related to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and gaming disorder severity during covid: fear of missing out as a mediator。 Human Behavior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8] Jiayu Li, Danni Zhan, Yuhong Zhou, & Xuemei Gao。 Loneliness and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 among adolesc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roles of escape motivation and self-control。 Addictive Behaviors。

  [9] Pornhub。 Coronavirus insights: weekly traffic changes。 2020。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ornhub.com/insights/corona-virus [06.08.20] (March)。

  [10] Parks A, Sparre C, S¨oderquist E, Arver S, Andersson G, Kaldo V, et al。 Illegal online sexual behavior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all for action based on experiences from the ongoing prevent it research study。 Arch Sex Behav 2020;49 (5):1433–5。 https://doi.org/10.1007/s10508-020-01750-7。

  [11] Eleuteri Stefano, Alessi Federica, Petruccelli Filippo, & Saladino Valeria。 The Global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Individuals‘ and Couples’ Sexual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Wang, D。 , Ziano, I。 , Hagger, M。 S。 , & Chatzisarantis, N。 。 (2021)。 Loudness perceptions influence feelings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nd protect against detrimental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social exclus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2110158。

  [13] Dursun, M。 , Yarayan, Y。 E。 , Ar, A。 , Ulun, C。 , & Ada, S。 K。 。 (2021)。 Covid-19 in turkey: leisure boredom,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hysical activity and emotional state。

  [14] S Amatriain-Fernández, Gronwald, T。 , E Murillo-Rodríguez, Machado, S。 , & Budde, H。 。 (2021)。 Physical Activity, Boredom and Fear of COVID-19 Among Adolescents in Germany。

  [15] Grajfoner D, Ke GN, Wong RMM。 The Effect of Pets on Huma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during COVID-19 Lockdown in Malaysia。 Animals (Basel)。 2021 Sep 14;11(9):2689。 doi: 10.3390/ani11092689。 PMID: 34573655; PMCID: PMC8470955。

  [16] Bozdağ F。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staying home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J Gen Psychol。 2021 Jul;148(3):226-248。 doi: 10.1080/00221309.2020.1867494。 Epub 2021 Jan 5。 PMID: 33397214。

  [17] He, Y。, Li, X。 S。, Zhao, J。, & An, Y。 (2021)。 Family Resilience, Media Exposure, a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in China During COVID-19。 The Family Journal。 https://doi.org/10.1177/10664807211061832

  [18] Walsh, F。 。 (2020)。 Loss and resilience in the time of covid: meaning making, hope, and transcendence。 Family Process。

  [19] Pietromonaco, P。 R。 , & Overall, N。 C。 。 (2022)。 Implications of social isolation, separation, and los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for couples‘ relationship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43, 189-194。

  [20] Cristina Günther〣el, Vilaregut, A。 , Carratala, E。 , Sonia Torras〨arat, & Carles Pérez㏕estor。 (2020)。 A mixed﹎ethod study of individual, couple and parental functioning during the state‐regulated covid lockdown in spain。 Family Process, 59(3)。

  [21] Cano-Lozano MC, Navas-Martínez MJ, Contreras L。 Child-to-Parent Violence during Confinement Due to COVID-19: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Forms of Family Violence and Psychosocial Stressors in Spanish Youth。 Sustainability。 2021; 13(20):11431。 https://doi.org/10.3390/su132011431

  [22]QUOKKAS CAN BE GOOD FOR YOUR HEALTHhttps://www.firststopsingapore.com/en/study-quokkas-can-be-good-for-your-health/[23]Myrick, J。 G。, Nabi, R。 L。, & Eng, N。 J。 (2021)。 Consuming memes during the COVID pandemic: Effects of memes and meme type on COVID-related stress and coping efficacy。 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7/ppm0000371

  作者:西芹

  如果隔离期间出现精神状况不好甚至抑郁,可以多和好友聊聊,或者拨打当地的心理热线寻求帮助[拥抱][拥抱]

  本文转载自果壳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