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走出去”首单落子非洲 海信引领行业“出海”进阶3.0

智能交通“走出去”首单落子非洲 海信引领行业“出海”进阶3.0
2021年12月27日 15:28 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以家电等C端产业示人的海信集团,如今正凭借在B端领域的深耕,加速其国际化战略的步伐,并引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出海”进入3.0阶段。

  近日,海信集团与山东高速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首都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项目。未来两年,海信将助力亚的斯亚贝巴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当地市民带来更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体验。

  当下,B端产业在家电巨头海信的产业构成中,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在以海信为代表的企业推动下,国内智能交通企业的实力日渐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继高铁成功出海之后,近年来,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头部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但多以产品外贸或者随国家项目系统集成“借船出海”的方式,而上述项目的中标,对行业有着标志性意义。

  在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看来,海信等企业以整体系统出海输出技术和模式可以说是出海3.0阶段,折射出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时代变迁。

  “出海”首单落地

  海信推动行业进阶

  提及海信这个品牌,在老一辈人眼里,它代表青岛电视机厂,是研发生产空调、冰箱等白色电器的C端巨头。但超出外界大多数了解的是,这个家电龙头在B端的突破,正改变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出海的方式。

  来自海信集团的信息显示,近日,海信集团与山东高速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首都亚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项目。这是海信首个落地海外的智能交通项目,从连续十年中国领先到如今大踏步走出国门。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国家,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体,拥有800万人口的亚的斯亚贝巴,公共交通是当地重要的出行方式,每到高峰时段,公交站人流如潮,公共交通智能化升级成为破局关键。

  “亚的斯亚贝巴公共交通系统改善项目招标门槛高,对企业的业绩要求、技术实力等有严格限制。”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张四海介绍道。而这个项目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来自海内外的诸多企业参与了竞标。

  自2021年3月以来,历时9个月,在多家竞标企业的激烈角逐中,海信和山东高速集团准备充分,以技术指标和价格指标双第一,联合中标这一项目。

  来自海信集团的信息显示,亚的斯亚贝巴项目建设周期为21个月,建成后将实现行车计划智能优化和车辆的智慧调度,大幅提高公交企业运营效率;实现公交车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及信息发布,提高企业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为当地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等。

  “海信和山东高速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埃塞俄比亚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项目,对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看来,作为世行项目,中国企业能够中标,是产品、技术、项目管理等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说明海信的产品技术、中国的技术标准开始系统性走向海外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海信的中标,也说明中国企业具备了与国际企业在海外智能交通市场同台竞争的能力。自1998年开始,海信便涉足智能交通领域,旗下智能交通板块可谓是中国智能交通行业龙头。

  赛文交通网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海信稳居城市智能交通最终用户订单合计规模榜首。目前,海信智能交通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69个城市。

  海信智能交通板块也加速了“出海”步伐。今年8月份,张四海就曾透露,海信正在参与全球市场的智能交通项目招标,并已中标了相关国家的智能交通业务。

  2005年,海信在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的招标中中标,从此以海信等为代表的国产交通信号机开始在国内市场逐渐替代国外品牌。

  “中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状况的复杂性放之全球少有,锤炼了国内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上的竞争力。”多位交通领域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反应速度非常快,能够迅速以数据驱动去发现交通问题、以AI驱动去解决交通问题,这使得国内智能交通企业与国外企业具备了同台竞技的实力。

  在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人士看来,如果说此前中国智能交通企业走出去经历了产品外贸出海的1.0阶段、依托国家项目系统集成“借船出海”的2.0阶段,那么此次海信拿下的埃塞俄比亚智能交通项目,意味着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出海进入3.0阶段——以整体系统出海,输出技术模式。

  深耕20余年

  B端加速海信国际化

  在通过技术“出海”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进阶的同时,对以家电等C端为人所知的海信来说,B端产业的出海,也让其“大头在海外”的战略加速照进现实。

  “这几年,海信集团在外界的印象中,是做消费类产品的企业,但今天的海信是B2B(面向企业客户)和B2C(面向消费者)共同来做的。”12月23日,张四海表示,二十年前海信就布局2B的产业,今天的B2B产业利润已占到海信集团总体利润的40%,今年有可能突破600多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海信开放日论坛上,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海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52.4亿元,其中海外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42%。

  海信集团海外营收增长,无疑也是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中国家电产业进入震荡调整期,国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头部家电企业纷纷转战海外发展,相比于向下的C端利润,B端的贡献,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机会所在。

  在近日举行的海信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健表示,中国家电行业利润普遍比较薄,随着中国走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家电行业必然会面临着人力以及各项成本上涨的冲击,而提前布局B2B产业并开拓海外市场,则是不少中国家电企业能否应对这一波生死冲击的关键。

  如今,海信早已是行业内向B2B转型极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过多年的产业布局调整与技术攻坚,在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和光通信等新动能B2B产业,海信也占据了全国乃至全球领先位置。

  自1998年切入智能交通领域以来,海信一直被认为是行业内具有软硬件产品基因,重视产品研发、技术投入的“优等生”代表,在国内的智能交通市场份额连续十年领先,海信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2020年,中国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的10大城市中,海信智能交通方案助力了其中5个。

  在多位熟悉海信业务的人士看来,通过商用显示、智慧交通、医疗超声等B2B产品抓住产业发展机会,通过全球研发、制造、销售的布局抓住区域发展机会,这是海信看到的“新机遇”,也是海信全球化拓展的一个新起点。

  早在2003年,周厚健在海信首届全球客户大会上表示:满足并匍匐于国内的巨大市场是一种近视行为。接下来,海信的国际化路径更为明晰:2006年,周厚健正式树立“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全新国际化战略。

  近年来,海信接连进行跨国并购,来自海信集团的信息显示,其连续收购了东芝电视、日本三电等品牌,目前在全球已经拥有近50家研发机构、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这些在国外本土化的布局,也让海外市场在海信的收入构成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全球对国际化企业的一个公认的衡量标准是,海外收入占比是否超过30%。而据贾少谦预测,在正常、不出现极端的情况下,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大概三年多的时间海信海外的收入会超过国内。

  即便“大头在海外”的战略正由梦想照进现实,但海信却不满足于当前的成绩。就在不久前,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海信国际化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在B2B产业出海。”以埃塞俄比亚智能交通项目为标志,海信B2B产业将在全球迎来更大的市场机会。

  “明年,海信B2B产业出海将成为更加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周厚健表示,海信B2B业务阔步走出国门,是海信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集团会在人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扶持。B2B产业的出海也是中国家电企业的一个机会。

  文/彭斐

海信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